我们为何要在一个面向“女生”的赛事中,坚持设立“男子组”,哪怕无人来参加?

#我们都能当铁人# 社群铁三第2届 · 成都站的招募已经进行了10天。在发布活动消息之后的第3天,成都出现疫情,泳馆被迫关停。组委会研议后决定,鉴于历次疫情泳馆停业均较短暂,也为避免已报名者失望和感兴趣者放弃,因此活动计划暂且不变,如果到时仍未开馆,就再酌情往后顺延。

和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一样让人煎熬的是,今年报名时,如同上一届,男子没有人。

去年的成都站,总共11位报名者当中,仅有1位是非二元认同,其余均为女性认同,没有男性认同的报名者。不明就里的读者可能要问,这不是一个仅限“女生”参加的体育活动吗?没有男生来,纯属意料中,哪里不对呢?
这里首先有个小误会。#我们都能当铁人# 社群铁三活动并不是“女生”专属的活动。从第1届包含了训练和比赛的“新手成长计划”,到不含训练、但协力制与竞赛制相结合的第2届,#我们都能当铁人# 对参与者身份的定位始终是:指派性别为女,不限认同/倾向。

虽然海报写得清楚,未必人人看得明白,瞧,上面这位(似乎是个原装男的)豆友,便举起了不懂就问的小手。正是因此,我们在报名表中,也交替使用了普通人更易懂的“出生性别”这一概念。

那“不限认同/倾向”又是什么意思?正如我们在转发海报时的附文所称,这意味着“顺跨弯直,均可参加”,也即这个活动对性别认同和/或性倾向没有规定。如果非要掉书袋,那么就是说,指派性别为女性的顺性别者和跨性别者以及其他性别认同和/或表达的人们、以及指派性别为女性的同性恋者和异性恋者以及其他性/爱倾向的人们,都在可参与的范围内。
为什么非要“指派性别为女性”?
抽象一点讲,这是因为在父权制的社会里,被指派为女性的所有人,面临着同样的“被权力所压迫”和“权利的被侵犯”,她/他/ta们属于同一个“等级”。当然,等级内部的各种差异,会造成这些压迫和侵犯的方式或程度以及当事人对此的认知并不一致。而这种不一致,很容易就掩盖了压迫和侵犯的基本事实,而助长了等级内部的不相知、不相容、不相挺。为了更有力地反抗父权制的压迫和侵犯,这群人要团结。
说得具体些,尤其是放在体育活动及赛事的这个背景下,因性别刻板印象作祟,各个项目和各种水平的体育活动及赛事,指派女性的参与度几乎都是低于指派男性的;提升指派女性对体育的参与,就是提升性别平等。而论及女性对体育的参与,绕不开的又有两个话题:原生男性的跨性女(MtF)和原生女性的跨性男(FtM)如何参与体育?
对第一问,争论已经很多,我也写过观点(参见《"I don't take side, I only follow truth"》),此处不再辩解,往后也不纠缠。而这第二个问题,#我们都能当铁人# 一直都在用行动去回答。

在以上 #我们都能当铁人# 第1届活动的首发邮件中,作为协调人的我,分享了自己的一个创伤经历、以及一种可能导致群体创伤的持续境遇,如何成为这个活动的力量之源。

而以上对第1届活动的介绍文章,也进一步阐明了性别认同及表达“不合常规”的个体,在参与社会上现有的体育赛事时可能遇到的窘境。
从 #百赛促新# 到 #百日战疫大比拼# 再到 #我们都能当铁人# ,小树苗的体育活动已经进入第5年。本着由知及行的脉络,不仅理解更要改变, 我们以反转“现实”而“实现”理想的行动主义精神,一直在踏实地造着梦——至少,为了像协调人我自己这样的“不男不女”的人;尤其是,为了尚未/无法手术换证而事事碰壁的跨男兄弟;以及当然,为了爱运动/“运动”的英姿飒爽的小姐姐们。
且慢!“尤其为了跨男兄弟”?跨男兄弟,你在哪里?在我们以往的体育活动中,跨男的参与均不及总人数的1/3,甚至如成都站的铁三赛这样,连续两届踪影全无。是因为社群人少或宣传不周吗?Nope, I know you are out there and I know you saw this! 当然啦,每个人的考量和选择,别的人都无权置喙。像是“今年男子再无人,明年这组就取消”,也只是气头上的玩笑话。只要这活动继续办,我们就会:坚持设立“男子组”,哪怕无人来参加。

如同无障碍设施一样,能因为“好像也没见过几个残疾人在用啊”,就不再设置、维护和完善吗?当然不能。“没见过谁在用”,完全可能是因为,它还不够好用,造成想用的人,不便甚至不敢用;或是因为,它已缺席多年,导致需要的人,不知道现在已经有得用。想要让更多人开始用,就必须:持续存在、变得更好。
所以,我们在一个面向“女生”的赛事中,坚持设立“男子组”,哪怕无人来参加——为了提供支持,更为了带去启发!
© 本文版权归 YoungTreeGender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