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拉与太阳
大部分西方的作品中,把机器人描述为反派,基本上把机器人开始觉醒后,开始把自身的造物主毁灭。这种“机器人反叛人类”的题材故事比比皆是,例如:《终结者》、《银翼杀手》及最近的电影剧《西部世界》等都是这种题材。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日裔英国作家石黑一雄创作的最新力作《克拉拉与太阳》,却一反“机器人反叛人类”的套路,作者用自己细腻的笔调,描写了一个关于爱、信仰和守候的故事,文笔充满诗意,又在故事中让人感受不一样的哲理。
小说讲述一个叫克拉拉的太阳能人工智能机器人(AF),一个名为乔西的女孩选克拉拉作为了自己的成长伙伴,克拉拉是一个具有所有机器人不一样能力机器人,即共情能力。乔西的体弱多病及母亲克丽西对女儿身体的担忧,使克拉拉的角色不是单纯的一个陪护的机器人,而是一个守护神。
为了避免彻底失去乔西,卡帕尔迪先生提出了“复制乔西”的计划,而克拉拉成为了关键的一环:她要将自己打造成为另一个乔西,好在对方死后成为她的延续;除非——乔西能彻底摆脱死亡的困扰。于是乎,克拉拉最终决定以自己的方式拯救乔西,哪怕需要为此付出生命。
克拉拉的太阳崇拜
做为一个太阳能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太阳给予她能量,使她焕发生机和活力,使她产生了“太阳之力“的执着,太阳“从仅仅是个发光的天体变成世界的创造者、保护者、统治者和奖赏者——实际上变成一个神,一个至高无上的神”。
在克拉拉的心中,太阳就是一个神,貌似濒死的乞丐人和狗在阳光的照射下恢复生气的场景,宛若神迹一般,使克拉拉相信太阳之于人类也有帮助其“驱邪治病”的神奇功效。
克拉拉相信只有太阳才能治疗乔西的病,于是,请求太阳帮助的过程也就是宗教的献祭过程,麦克贝恩先生的谷仓成了克拉拉与太阳沟通的祭坛,她在那里祈求太阳赐予乔西生机与希望,也在那里同太阳立下消灭“污染”的誓言。
但凡有阳光照射进屋子的场景,在克拉拉看来都充满了温暖平静之感,仿佛面前的景象因阳光的存在,而化作欧洲唯美的油画一般,令人赏心悦目。
克拉拉从始至终都对自己的计划守口如瓶,并将所有的失败全部归结为自己不够努力或是做了什么冒犯太阳的事情。
那些关于“人心”的思考
小说在科幻的外表下,真正故事的内核是:人心。小说通过这种科幻的元素,探讨人性,这使得这本书具有传统人文关怀的温馨。
在作者看来,一个个体之所以是独一无二的,与其说是因为他内心存在什么特别的东西,倒不如说是因为在那些爱他的人看来,他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因而外人无论再将其形态表情模仿的惟妙惟肖,也无法触及他们在内心对这个人的情感。或许这便是面对卡帕尔迪先生的“复制乔西”计划,母亲始终犹豫不决,而父亲更是全然反对的原因。
不过换个角度看,正是因为这种情感的存在,使得克拉拉拥有了特别的一生。她不仅成功地完成了自己身为陪伴机器人的使命,更重要的是她也在周围的那些人心中占据了不可磨灭的地位。
事实上,她早就被周围的人类看作是这个家里的一员,以及在乔西对抗病魔这条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伙伴。她给予了父亲和里克希望,所以他们才会选择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相信“AF的迷信”;而当卡帕尔迪先生题意要将已经可以退役的克拉拉拿去研究时,母亲更是毫不犹豫地上前阻止挡在二人之间,生怕对方对其由造成任何伤害。至于乔西对克拉拉的感情就更不用说了,单由故事结尾彩蛋的内容就足以说明问题,这一点下文中会详细说明。
关于小说结尾的彩蛋
小说的结尾,已然出现记忆混乱的克拉拉离开了乔西家,被安置在了堆场里。她突然回忆起了几天前自己偶遇“经理”的事情,而那个向她询问“这么多年来,你过得怎么样”,并称赞她说“在我照看过的所有AF当中,你无疑是最了不起的一个”的“经理”,其实就是乔西。
至于证据,文中说得很清楚——“很显然,她的步态同她从前在店里的时候不一样了。每走两步,她的身体就会偏向左侧一回,那样子总让我担心她的长外套会碰到肮脏的地面。”而这样的步态,原本就是乔西所特有的,所以此人必然是乔西无疑。
之所以会认错,也并非什么不可理解的事情。只不过卡拉拉因为之前从未见过长大后的乔西,加之损失P-E-G9后视觉感知出现了问题,因而仅由“穿长外套”这一点便断定出现在自己面前的人是“经理”,这就跟脑袋迷糊、眼神不好的老太太认错了人一样。于是乔西就顺水推舟当了一回“经理”,或许这样反倒能让她了解到克拉拉的真实想法,也能让她将某些话更轻易地说出口。
而乔西的出现对克拉拉意义非凡,她不仅是来向卡拉拉确认自己是否是个“好主人”,更重要的是她是来向克拉拉道歉的。当初在那个由母亲操持的聚会上,她曾说出自己后悔没有买B3型AF的气话,而如今她决定就此事向克拉拉道歉——
我从来没法像对你们这代AF那样去对B3产生感情……他们从来没法真正喜欢上那些B3,尽管B3有着那么多技术上的进步。我真高兴今天碰见了你,克拉拉。我想你想了那么多回。你是我拥有过的最棒的AF之一。
在《太阳与克拉拉》一书中,作者借由克拉拉的经历,带领我们领略了不同年龄不同心境的众多人物,以及深藏于他们内心的爱与坚守、向往与追求。因而不同的人阅读这本书,也将得到不同的启迪与感悟,而这些启迪与感悟也将给予我们继续前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