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上海的邻居们
搬来上海的前三个月,我对这里几乎没有任何感情。
那段日子,除了工作、写稿和偶尔出门一趟的下午茶,我几乎没有任何社交。一整天不说话也毫不奇怪。
所以,每当有朋友问我,在上海生活的怎么样?我都会回答:就那样吧。
确实如此,虽然距离繁华只有几步之遥,但关上门,上海依然离我很远。
如今,在上海生活了一年多,隔离占了大半个月。但我发现了许多新的、有意思的事情。
我学会了种葱和保存蔬菜的方式,收获了邻居给的午餐肉和火腿,懂得了要珍惜食物,去看见食物背后存在着的东西。与此同时,才发现身边原来住着这样一群这样有意思的邻居们。
在此之前,我一直很喜欢一个名词,叫neighborhood.
在我的理解里,它其实没有距离上的限制,而是依赖于人与人在同个空间内互动所产生的情感与记忆。正是由这些不大不小的因素,一同构建了这个概念。令人开始与空间建立联系,和某处地点产生感情。
这里所拥有的一切生活方式都是真的,就算再怪异,也有人认可它,并且认真执行它。在这里生活,没有人会追问你为什么快30岁了还不结婚,没有人会诧异女生为什么要读这么多书。而对这种自由又包容的生活方式有所需求的人,就会被吸引进来,然后不断良性循环,就形成了新的生态。就叫做多元。
人与人的距离,因为这次疫情而被拉近,这大概是唯一算“好着”的事情吧。
© 本文版权归 Jennifer黄小小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