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山大学新传学硕第一名的最新经验贴出炉!!!

📢 :小钉2023中山大学考研公益群已满200人,想要加入添加小助手微信:XDKY210
•撰文|Miss Wannabe •运营|Taco学长
📑 阅读指南
01 个人情况
02 准备:明确考什么,需要做什么
03 前期目标:扎牢基础,系统覆盖
04 后期目标:汲取养分,保持输出
05 写在最后:不要忘记生活,请大口呼吸

01.
个人情况
本科中大,一战跨考。
报了小钉的模拟考班和复试班。
初试成绩420分,政治83,英语76,专业一126,专业二135。
初试第四,复试第一。
02.
准备:明确考什么,需要做什么。
📍 1、考纲:我把前一年的考纲设成手机壁纸(注意:2022考纲内容没变,但科目有变化)。

具体的考纲分析可以参考小钉新传的大纲分析:
为你分析|2022年中大新传类招生大纲分析
📍 2、真题:扒拉近十年的真题,一些参考价值不大的可以pass掉。我分成新闻学、传播学、新媒体、研究方法等,做成excel表格,be like:

后来我把真题“揉进”对应的笔记或专题中,目的是营造一种氛围感:我学到的东西和要考的东西竟该死的绝配!
03.
前期目标:扎牢基础,系统覆盖。
📍 1、第一梯队:新闻传播学
(1)读书:《传播学教程》《新闻学概论》《范式与流派》《网络传播概论》
(2)听课+整理笔记:传播学基础、新闻学基础、网络传播学
(3)记忆:学硕要求有相对扎实的专业基础,备考一年我把基础的笔记前前后后看了三四十遍左右(咱不追求量噢,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把基础理论烂熟于心才有足够的底气)。
以下是我的部分笔记,仅供参考:

📍 2、第二梯队:研究方法
(1)读书:主要是《社会研究方法》,同时额外在图书馆找了几本书来看。中大很重视研究方法,强烈建议多看几本书,多读几遍。对于研究方法,我是那种理解之后又容易忘记的类型,需要反复加强记忆。
(2)公众号:小钉新传考研(善用搜索~)、计传岛COMputation(比较小众,计算传播学相关)。
(3)针对名解/简答:
①可以从【定义、特点、对比、作用、不足、举例】等维度对一个概念进行解释。
②注意比较相似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③合并同类项,可以梳理出一些通用的话术,尽可能给自己减负!
(4)针对研究方案设计:今年没考,不过准备总没错。
①读论文时如果发现研究方法比较典型,可以将其逻辑和过程摘抄下来。
②调查法、实验法、非介入性研究法(如:内容分析法)分别整理出模板。
③练习具体题目,会写即可。
📍 3、第三梯队:中外新闻史
(1)读书:《中国新闻传播史》《外国新闻史》
(2)整理笔记:这种记忆性的东西我找市面上已经整理好的笔记、在上面标注勾画,不过也需要有自己的理解和梳理,中新史把握时间轴,外新史分类记忆。
(3)记忆:
①方法一:思维导图。合上笔记,用幕布默写出不同历史时期的报纸/报社/报人,及其对应的时间。
②方法二:喜马拉雅电台。我喜欢在傍晚压马路、在校园走路时,戴耳机听电台(我觉得新闻史的电台值得一听,很有古朴的质感),最重要的是有助于磨耳朵!
📍 4、第四梯队:公关、广告、社会心理学
1、针对公关广告:我觉得这是最解压的模块,比较有趣,没有那么硬核。
我没有看书,主要通过碎片化的渠道掌握知识。公关是比较核心的考点之一,需要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了解公关的前中后期过程,我搭配了邓理峰老师的论文做一些整理。
广告的话,我喜欢看公众号(如廣告狂人)or微博积累案例素材,比如有一次在微博看到五菱征途的广告纪录片,调性非常touch到我,一整个马上把它丢进案例库的大动作。
同时我也参考一些广告学比较好的院校题目(如厦大)。虽然最后没考哈,但我在实习面试的时候(hr问:你最近有关注哪些广告案例吗?)用上了,如此看来,知识多学一些,不亏!
2、针对社会心理学:我学过一些社会心理学,从图书馆摸了书来看,可以当作闲暇读物。
今年考纲有,但也没有考。其实抛开是不是真的会考社会心理学的知识,退一万步来讲,考纲这样设置的目标,也许是让我们感受到有些理论在传播学领域中的用武之地——我们可以用锚定效应来解释刻板印象(如林生斌的深情人设崩塌),可以用搭便车效应来解释媒体间议程设置(如“狗咬人”时间牵出八年未办结的诈骗案),可以用霍曼斯等人的社会交换理论来解释布迪厄的场域与资本(如政府官员参与电商直播带货)。我觉得真的很有意思哇!
04.
后期目标:汲取养分,保持输出。
📍 1、汲取养分
说来惭愧,其实我论文读得不算多,觉得为了读论文而读论文效率很低,只有在很想看看学界关于某一问题的看法的时候,才会打开知网搜索。
但是学院老师的论文我很喜欢看,我会花1-3天的时间,只看某位老师的论文,研究旨趣可知一二。用幕布整理出其论证逻辑和文章观点,到复试的时候仍然记得老师在某篇文章里的某某观点。
大多数时候,我都更喜欢用微信的搜一搜功能,拉取5-10篇左右的相关文章来看。观点同质化的可以pass,“求异存同”。同时也要警惕二手信息的加工嫌疑,当对某个信息正确性不确定时,我会用别的渠道求证。
整理专题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首先,我参考了不少框架,进行整合,只要不让你的专题无处可去就好了。然后,发挥工匠精神,可以按照答题逻辑来整理,比如【背景、原因、定义、特征、影响、问题、措施、案例等】。专题需要不断地完善和补充,必须承认它跨度很长,但差不多就得了,人的精力有限。
不知道有没有朋友和我一样,我一开始很抗拒专题这个词,听起来让人压力很大,不知所云。但思考了一下,专题的本质是给我们减负,是让我们在面对某一个问题时迅速定位到它是在哪根树枝上的哪片叶子,所以不要有压力!用目标来倒推行动的逻辑,会舒服很多吼~
📍 2、保持输出
输出太太太重要了!你肚子里有多少墨水,必须吐出来才会有人知道。写!都可以写!因此,我二话不说报了小钉的模拟考班。模拟非常有必要(认真脸)。
兢兢业业参加了小钉新传的三次模拟考,自己额外又模拟了三次,每次写完脑子缺氧了但又很幸福。此外,12月,我每天都会训练写框架,可以只是小标题,但不能不保持输出性的思考。也可以时不时自测,看看自己是否真的掌握了。



小钉模拟考专属石墨文档截图(部分)
学姐插一嘴:Miss Wannabe同学答题很棒,这是她第一次模拟考后学姐给到的评语,满满一篇,希望大家也从中看看,能不能得到一些经验,真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哇!


小钉模拟考评语(部分)
05.
写在最后:不要忘记生活,请大口呼吸。
“等我高考后”、“等我考上研”、“等我拿到offer”……
发现人经常活在一个将来时的状态,我们总是在跨越一个个山丘,如此趋于解放却永远达不到解放的事实。
越过山丘只是一瞬间,但向上爬才是常态。
那么,试着,享受这个过程呢?
我学习的时候会保持专注,比如开番茄钟,不去看社交媒体的弹窗信息分散注意力,朋友发的消息我会在闲着的时候再回,有时候是12点多躺在床上的时候回,他们也非常理解。
但是,我会定期给自己安排放松的日子,这一天除了背单词啥也没学,让我感到最基本、最舒服的生态平衡。因此,过去一年看了不少综艺、剧、电影、舞台,也嗑了不少cp。

5月,我和几个不考研的朋友们去旅行,去西湖、灵隐寺、外滩、迪士尼。
6月,广州疫情,我和舍友一起去做核酸检测志愿者。
12月,我用一个周末真情实感看完了一部100集电视剧(我知道很荒诞),半夜两点因为结局还在宿舍e个人momo地哭。
时间作息这一块,我是经常8点多起床,9点去图书馆or教学楼开始学习,晚上22点多回宿舍。没有早起,没有室外吹寒风,没有喝咖啡续命,因为这些不适合我。
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备考状态呀,即使在这么卷的大环境下,也拜托你一定要好好生活,照顾自己,不要生病。
不要忘记生活,请大口地呼吸吧!
谢谢看到这里的你,加油呀!
📝 小钉说:今年的上岸经验会持续和大家分享出来。如果对你有帮助,欢迎点个“在看”。小钉的经验分享,并不希望仅仅呈现一个“正确”、“厉害”的经验贴。很多经验贴优秀得令人喘不过气儿来,但真实的复习包含着困顿和迷茫,以及一些低效率。希望小钉这里的经验贴在分享基本的干货之外,能呈现真实和复杂的面貌,让“人”被看见,让独特性被知晓,让独立思考被呈现。

题图来自:复古爵士怪女孩9m88
尾图来自:动画师Inji Seo创作的乐队女孩形象
祝你快乐,有所进步,放松并自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