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有买书,先容我介绍几本近期关注的图像小说(漫画)
从2021年入秋后,已有多半年没买实体书,原因是家中屯书太多,总有一股子压迫感制约我阅读的欲望。过年假期及随后无休无止的反复隔离,买书又成了我解压的灵药,先推荐几本图像小说。
日漫(Manga)

《乒乓》(ピンポン)
继《Sunny 星之子》(Sunny)之后,又一部松本大洋(まつもと たいよう)的名作被引进——《乒乓》(ピンポン)。这部作品是让松本大洋封神之作,特别是其分镜和表现出的速度感,堪称神作。
1998年,作者在创作《乒乓》的时候,受邀前往了法国参加安古兰国际漫画节,在那里他见到了墨比斯(Mœbius)等名家,受到了一些刺激,他曾在《松本大洋本》的访谈中提到:“大家(法国漫画家)的画都很了得,非常帅气......我心想,他们的画实在太厉害了,用周刊连载的时间画出那样的东西是不可能的。”回来后,松本大洋对自己的创作风格进行了反思,并开始了转变。从某个角度说,《乒乓》是松本大洋原始天才一面的巅峰之作。他再一次蜕变的代表作——《竹光侍》(たけみつざむらい)也被后浪引进,出版日期未定。

后浪引进的简体中文版与台版和港版的五卷本不同,采用了3卷本,封面使用了文库本设计。其制作质量优良,特别是内页用纸,采用了亚光纸,没有了反光现象。暂未发现删减,孔大师的名字,也没有被变动。最后也收录了松本大洋2012年文库版后记及《桌球王国》编辑部中川学撰写的解说“空前绝后的乒乓球漫画的诞生!”。首批赠送了两个亚克力立牌和一组明信片(台版赠送了一个带LOGO的乒乓球),很有诚意。
我唯一不喜欢的就是函套封面!这也是继《睡魔》以后,后浪第二个让我反感的乱改封面。(仅代表我个人审美)
本书定价258元,上市就打了七折,到手约180元左右。已经购入大块的繁体中文版,对赠品不感兴趣,准备等大促五折再入手本书。
松本大洋的主要作品:
- 《花男》,1991-1992年;2018年大块文化出版繁体中文版
- 《恶童当街》(鉄コン筋クリート),1991-1992年;2017年大块文化出版繁体中文版
- 《蓝色青春:松本大洋短篇集》(青い春 - 松本大洋短編集),1993年;2020年大块文化出版繁体中文版
- 《日本兄弟:松本大洋短篇集》(日本の兄弟),1995年;2020年大块文化出版繁体中文版
- 《乒乓》(ピンポン),1996-1997年,2017年大块文化出版繁体中文版;2022年后浪漫出版简体中文版
- 《GOGO MONSTER》(GOGOモンスター),2000年;2021年大块文化出版繁体中文版
- 《吾》(ナンバーファイブ 吾),2000-2005年
- 《花》,2002年;很容易被被忽略的一本,松本大洋访法以后的转折之作,为日本黑帐篷剧团创作的剧本,《乒乓》之后的1998年创作,2002年重新增改修为大开本精装,2021年大块文化出版繁体中文版
- 《竹光侍》(たけみつざむらい),2006-2010年;2019年大块文化出版繁体中文版;后浪漫即将出版简体中文版
- 《星之子》(Sunny),2010-2015年;2013-2016年尖端出版繁体中文版;2020年青木文化出版简体中文版
- 《罗浮宫的猫》(ルーヴルの猫),2016-2017年;2020年大块文化出版繁体中文版
- 《东京日常》(東京ヒゴロ),2019年
- 《昔日往事》(むかしのはなし),2020年
松本大洋和梦枕貘(ゆめまくら ばく)合作的绘本《混沌》于2020年在中国大陆上架,其繁体中文版由大块文化在2021年出版:

《疯狂山脉》(狂気の山脈にて)
《疯狂山脉》是洛夫克拉夫特的名篇之一,改编这部中篇的漫画版本众多,日本漫画家田边刚的作品绝对是其中的翘楚。
田边刚一直致力于名著的改编,他早年改编高尔基的《二十六个男人与一个少女》获得好评,随后便集中于洛夫克拉夫特的作品改编。除了《疯狂山脉》以外,作品还有洛氏的《印斯茅斯之影》、《敦威治恐怖事件》、《克苏鲁的呼唤》、《超越时空之影》、《来自群星的色彩》、《夜魔》等。

次元书馆这版的《疯狂山脉》采用4卷函套装帧,首批5000本为“南极冰银特装版”,书侧滚银边印刷,赠送1本探险队笔记本和1个古老者&修格斯帆布袋。这套书现在还没有进入大通路,只能在特殊书店买到,如星之所在科幻书店。
如果硬说本书的缺点,就是价格稍贵,定价198元,基本到手185-188元左右。已经收藏黑马漫画的英文版,准备大促或普通版上市再入手简体中文版。

田边刚的另一部作品《魔犬》(魔犬:ラヴクラフト傑作集)也被次元书馆引进,这是一部短篇合集,包括洛夫克拉夫特的三个故事:《神殿》、《魔犬》和《无名之城》。上市日期未知。
超级英雄

《黑兰花》(Black Orchid)
《黑兰花》(Black Orchid)是尼尔·盖曼(Neil Gaiman)与戴夫·麦基恩(David McKean / Dave McKean)的第二次合作,他们的首次合作是由Escape杂志在1987年出版的《暴力案件》(Violent Cases)。也是在1987年初,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二人见到了DC的编辑,他们随后提了一些开发DC旗下人物的构想,但其中大部分角色都在连载中,最后只剩下了“黑兰花”。他们用了二天的时间,给DC提交了黑兰花的故事架构,虽然DC当时批准了,但后来因为担心黑兰花的市场号召力,差点就取消了这个项目,最后是因为看到麦基恩的绘稿后,才最终放行。《黑兰花》从1988年12月至1989年2月三期连载,口碑和销量双丰收。
盖曼的代表作《睡魔》(1989年1月至1996年3月)也和《黑兰花》有着联系,盖曼为《黑兰花》构想的部分角色(因各种原因被删掉),后来直接放在了《睡魔》之中。麦基恩漫画方面的代表作品,大多是那几年的创作。除了《暴力案件》和《黑兰花》以外,与“光头”莫里森合作的《阿克汉姆疯人院》(Batman: Arkham Asylum,1989年10月)也是经典中的经典。
后浪出版的简体中文版采用美漫的标准尺寸,简装(好评!),纸张及印刷都属上乘,值得入手。
我把麦基恩的重要漫画作品(不包含只创作封面的作品)列在下面,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看:
- 《暴力案件》(Violent Cases),1987年,虽然麦基恩的原稿是彩色的,但Escape杂志初版是黑白色,后面泰坦(Titan)和黑马(Dark Horse)再版时,恢复了彩色版;无中文版。
- 《黑兰花》(Black Orchid),1988年12月至1989年2月,DC / Vertigo / DC黑标;简体中文版由后浪于2022年发行。
- 《蝙蝠侠:阿克汉姆疯人院》(Batman: Arkham Asylum),1989年10月,DC / Vertigo / DC黑标;简体中文版由世图于2018年发行。
- 《笼子》(Cages),1990年至1996年十期连载,Tundra / Kitchen Sink / NBM;获奖作品;其故事围绕着一栋公寓楼的住户,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但又关联交织在一起,同时充满了神秘感;NBM出版的完整合订版厚达500多页,很是震撼;无中文版。
- 《赛璐珞》(Celluloid),2011年6月,幻图(Fantagraphics);无字情.色;一位姑娘的情人在工作,她独自在公寓中发现了一台装有胶片的电影放映机,虽然胶片有划痕还有些模糊,但她还是能看出这是一部色色的片子。当电影放映完毕,一扇门突然出现......;无中文版。
- 《黑狗:保罗·纳什的梦》(Black Dog: The Dreams of Paul Nash),2016年,黑马(Dark Hourse);无中文版。

《盖世英雄》(The World's Greatest Super-Heroes)
我入坑DC就是拜亚历克斯·罗斯(Alex Ross)所赐,他笔下古典主义写实风格的人物,是超级英雄漫画视觉的巅峰。可惜,这种精细画风的缺点就是缓慢的创作过程。所以,罗斯全程画下来的漫画并不多,其中重要作品大多已引入中文版:(按原版出版时间,不包括只参与编剧作品)
- 《惊世奇人》(Marvels),1994年,漫威,世图2016年引入
- 《天国降临》(Kingdom Come),1996年,DC,世图2015年引入
- 《U.S./山姆大叔》(U.S./ Uncle Sam),1997年,DC/Vertigo,未引入
- 《盖世英雄》(The World's Greatest Super-Heroes),1998-2003年,DC,世图2021年引入
- 《正义》(Justice),2005-2007年,DC,世图2016年引入
罗斯现在基本只画封面。他在2012年完成Dynamite漫画的《科比:创世纪》(Kirby: Genesis)和《面具》(Masks)第1期以后,就没有参与过完整的漫画绘制。当然,他为2018年出版的《Marvelocity: The Marvel Comics Art of Alex Ross》贡献了一个10页篇幅的原创故事。
基于此,《盖世英雄》这本书绝对值得重视。其创作背景是DC为了庆祝旗下一些重要角色六十周年,从1998年到2003年陆续出版了六卷,2005年汇集成册,发行了平装/精装/绝对版。这六卷分别对应本书的六个部分:
- 超人:大地的和平(Superman: Peace on Earth, 1998)
- 蝙蝠侠:向犯罪宣战(Batman: War on Crime, 1999)
- 沙赞!:希望的力量(Shazam! Power of Hope, 2000)
- 神奇女侠:真理的精神(Wonder Woman: Spirit of Truth, 2001)
- 美国正义联盟:秘密起源(JLA: Secret Origins, 2002)
- 美国正义联盟:自由与正义(JLA: Liberty and Justice, 2003)
本书编剧保罗·迪尼 (Paul Dini)撰写的后记“用透视眼看世界”,及罗斯的草稿集“天才计划”也不要错过。特别是想要学习罗斯绘画风格的朋友,他详细讲述了一些重要画面的创作过程。说到这,推荐一本罗斯的艺术集《神话:亚历克斯·罗斯DC漫画艺术集》(Mythology: The DC Comics Art of Alex Ross, 2003)。罗斯的艺术设定集中,我最推荐这本,他最好的作品都留给了DC。
这本书的优点当然是罗斯的古典主义画风,缺点也很明显,故事乏善可陈。世图引进的简体中文版采用大精装,全彩印刷,纸张尚可。本书最后一页,是一张跨4页双面印刷的海报,很可惜没有赠送1开大型海报,要知道Zack Snyder的《正义联盟》的电影海报都在致敬亚历克斯·罗斯。本书赠送了五张明信片,都来自本书内卷封面。

《蝙蝠侠:诅咒》(Batman: Damned)
由布莱恩·阿扎瑞罗(Brian Azzarello)编剧、李·贝尔梅霍(Lee Bermejo)绘制的《蝙蝠侠:诅咒》(Batman : Damned)虽然只有3期连载,但却横跨2018年9月至2019年6月。其中第二期推迟2次,第三期推迟了5次。这对鬼才组合,已为DC贡献过包括《小丑》(The Joker)、《卢瑟》(Luthor)等令人印象深刻的大作,让原本就期待的《诅咒》,在第1期上市之时,又因为DC高层口中的“制作错误”而造成首发11.5万册被疯抢的盛况。

《诅咒》至少创造了2个“第一”,这套3期连载的漫画,是以DC黑标品牌发行第一套作品;在第1期的漫画中,蝙蝠侠的“丁丁”也是有史以来第一次清晰的呈现在读者的面前。这个事件引发了的震撼,已经完全超出了漫画界,就连Seth Meyers、Stephen Colbert这样的大牌脱口秀主持人,也在节目中把此当成笑料。
支持者认为,DC黑标本身定位的读者群就是成年人,而露出“丁丁”的部分,与故事情节推动相契合,并没有任何“突兀”。更有人上升到政治层面,认为女性裸露的画面在同读者层的漫画中经常出现,为什么蝙蝠侠就不能露出“丁丁”。
这件事儿对于DC来说非常尴尬,其母公司时代华纳刚刚与AT&T合并,并以“面向家庭的友好企业”作为其定位。DC高层迅速进行补救,电子版和新发行的精装版中,相关的画面都被进行了修正。他们认为,这个画面并没有必要出现在这个漫画中。这就是为什么11.5万册的第1期首发漫画被疯抢的原因。
《诅咒》可以视为《小丑》的续集,其故事聚焦蝙蝠侠在康斯坦丁(Constantine)的帮助下,探寻哥谭超自然地下世界的故事。在这个过程中,拥有魔力的DC大反派——幽灵、扎坦娜、沼泽怪物、魔女等逐一登场......在《小丑》中,蝙蝠侠只出现在后面的几页中,与之对应,小丑在《诅咒》中,只出现在前面几页。
在DC漫画中,蝙蝠侠大部分的形象,都是一个随时待命的超级英雄。布莱恩·阿扎瑞罗和李·贝尔梅霍试图在《诅咒》中打破这个形象,挖掘他作为现代人的脆弱性。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会出现“丁丁”的画面。康斯坦丁作为配角和叙述者被引入,实际上也是为了凸显蝙蝠侠对于未知领域的脆弱感。
看过漫画的人,一定为李·贝尔梅霍的绘制感到惊讶,无论是角色形象、色彩、分镜图,特别是画面的细节,都会让你惊艳。我一直关注他的作品,除了《小丑》和《卢瑟》以外,由他自己编剧和绘制的《蝙蝠侠:圣诞颂歌》(Batman: Noël)也是非常精彩的作品。他在绘制《诅咒》的时候,每一页都要耗费3、4天的时间。为了保证画面的质量,其后两期反复推迟上市日期,最后一期甚至变更了5次。
为了凸显《诅咒》的精彩画面,它采用的尺寸几近于正方形,比传统漫画要大,且采用的纸张也更加精美。世图引进的简体中文版承袭了美版精装的设计,外封采用高清塑料印刷与里面透出的封面场景产生了视觉纵深感,全彩印刷,纸张没有了以前厚重铜版纸的廉价感,赠送了一张海报及五张明信片。


这张赠送的海报也有来头,是传奇画师吉姆·李(Jim Lee)为《诅咒》第一期创作的变种封面。五张明信片均是为上色的黑白稿,也有收藏价值。

《黑暗骑士归来》(The Dark Knight Returns)续集
《黑暗骑士归来》(The Dark Knight Returns)被“封神”后,弗兰克·米勒(Frank Miller)主导了若干续篇、序篇和衍生。有的项目顺利完成,有的则只停留在构想阶段。简单梳理以下已经出版的《黑暗骑士归来》系列:
- 《黑暗骑士归来》(The Dark Knight Returns),1986年
- 《黑暗骑士再袭》(The Dark Knight Strikes Again),2001-2002年
- 《黑暗骑士3:主宰者》(The Dark Knight: Master Race),2015-2017年
- 《黑暗骑士4:金童》(The Dark Knight Returns: The Golden Child),2019年
世图已在2012年引入《黑暗骑士归来》,并在2017年发行了一个精装的三十周年纪念版。2021年底,世图终于带来了《黑暗骑士再袭》与《主宰者》。

《黑暗骑士再袭》由米勒一个人编剧和绘线稿(琳恩·瓦利上色)。打着续集的旗号,《再袭》的口碑不佳。其故事本身并没有很糟糕,但有前作对比,很难再提升水准。再加上米勒另类的画风,招来不少的恶评。不过,也有部分粉丝就好这口儿,认为其延续了前作映射现实社会的犀利,堪称佳作。

《主宰者》是9部迷你系列(联动)的合集,创作者除了米勒以外,汇集了美漫的几位大咖。这个系列单是封面就不计其数,DC甚至很夸张的出版了一本《主宰者:封面收藏集》(Master Race - The Covers Deluxe Edition,2017),其中收录了160多张《主宰者》的封面。世图也有奇葩操作,在出版《黑暗骑士归来》(三十周年纪念版)时,竟然也收录了大量的《主宰者》封面!
《主宰者》收获大量的赞扬,这部续作虽然与《黑暗骑士归来》的风格不同,几位创作者完成了一个既丰满又有张力的故事。
《黑暗骑士归来》三部曲我都已经收藏了英文原版,简体中文版只收了第一部的精装版。

《蝙蝠侠: 白骑士》(Batman: White Knight)
《蝙蝠侠: 白骑士》(Batman: White Knight)是近几年最受关注和好评的蝙蝠侠作品,评论者将其比肩《黑暗骑士归来》和《漫长的万圣节》等蝙蝠侠经典漫画。《白骑士》的成功后,DC马上就把续集安排上,继续由尚恩·墨菲( Sean Murphy本人创作:
- 《蝙蝠侠:白骑士的诅咒》(Batman: Curse of the White Knight),2019-2020
- 《蝙蝠侠:超越白骑士》(Batman: Beyond the White Knight),计划于2022年3月开始连载
曾有消息说DC有计划在DC黑标旗下打造一个“墨菲宇宙”(Murphyverse),邀请更多的创作者共享《白骑士》设定的背景。最终这个计划改名为“白骑士世界”(White Knight Presents),已出版的作品包括:
- 《白骑士世界:冯·菲茨》(White Knight Presents: Von Freeze),2019-
- 《白骑士世界:哈莉·奎因》(White Knight Presents: Harley Quinn),2020-2021
图像小说

《尽力而为:一部图像回忆录》(The Best We Could Do: An Illustrated Memoir, 2017)
本书作者裴施(Thi Bui)1975年在越战结束前三个月出生在越南,1978年她以“越南船民”的难民身份进入美国,从小接受西方教育和文化,后成为美国公立学校的老师。《尽力而为》就是她的图像小说处女作。
比尔·盖茨将本书选入“2017年度五本书单”,他评论道:
这本精彩的图文小说是裴施的回忆录,探讨了身为父母与难民这两种身份的意义……尽管涵盖了如此沉重的主题,《尽力而为》终究是一本充满希望的书。
因为他的加持,《尽力而为》迅速被关注,亚马逊1500多位读者平均打出了4.7(5分满分)的高分。本书结合了女性,自传,移民,越南难民,文化冲突,父母教育等众多元素,是一本让你心碎又治愈的书。这本书也是通过图像小说的形式,表达复杂而深刻情感的优秀范例。

鹿书引进的简体中文版采用了大精装,300多页拿在手中很厚重。

《长崎:看不见的寄居者》(Nagasaki)
改编自法国作家、记者埃里克·法伊(Éric Faye)在2010年荣获法兰西学术院(Académie Française)小说大奖的同名作品,原作取材于2008年日本真实新闻事件。《长崎》是阿涅丝·奥斯塔什(Agnès Hostache)创作的第一部图像小说,她在成为自由工作者之前,曾在广告公司担任8年艺术总监。
建议阅读这本图像小说时,可以搭配原著,简体中文版也是由余中先翻译。
阅读这个故事的过程,是很怪异的一种体验。并不是恐怖或情感流露,而是会陷入文字和图像营造的那种孤独又淡然的氛围里。不管是前半部的推理,还是后半部的自白,亦或是结尾的......,都没有给你流出情绪反馈的空间。如果不知道背景,我相信大部分人会以为这是日本人的作品,其间流露出近乎于变态的克制,而又无限返回于现实,有一种自虐之美。

之所以写的玄之又玄,因为这个故事很简单,一点就破。(文字和图像小说)作者营造的氛围才是这本书的重点。

《儿子们的土地》(La Terra dei figli)
《儿子们的土地》(La Terra dei figli)是意大利著名漫画家济比(Gipi)在2016年出版的作品,2020年曾被翻拍成同名电影,中文译名是《后代的土地》。这本书也是济比首本引入的作品。期望后期能引进他斩获安古兰漫画节“最佳图书奖”的《一部战争历史的笔记》(Appunti per una storia di guerra,2004)。
文化发展出版社的“漫反射”系列一直走精品路线,《儿子们的土地》是该系列的第三部作品,之前出版的《象棋的故事》和《勿忘我》都值得推荐。

这是一本末日题材的图像小说,主角是父亲与一对儿子,随着父亲的一本日记穿起主线。故事虽不复杂,但济比用线条勾勒和分镜,营造出黑白电影般的冷硬氛围,绝对让你大呼过瘾。

《现实主义者》(K.O. à Tel Aviv / Le Réaliste)

《现实主义者》(K.O. à Tel Aviv / Le Réaliste)是以色列漫画家、插画家阿萨夫·哈努卡(Asaf Hanuka)的自传体代表。每一页都是一个独立故事,其基于生活,但以超现实主义诙谐的方式表现,其主题涉及以色列人,为人父母,人到中年等等,幽默中又蕴含着深刻的人生意义。

后浪引进《现实主义者》一年以后我才入手。一是早已看过Archaia (Boom) 出版的英文版,再是当时听说第4卷要在当年上架。《现实主义者》简体中文版收录了前3卷,原著分别出版于2012、2014和2016年。其出版社STEINKIS在2021年5月上架了第4卷(封面见上图),同时也上架了一个全新的1-3卷合订本(封面见下图),不仅如此,还额外新增了8页新内容。


后浪版《现实主义者》大精装,制作精良,保持出版社一贯的高质量印装水平。

《印卡石》(The Incal)
之前曾专门撰文梳理了亚历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Alejandro Jodorowsky)创作的“佐氏宇宙”(Jodoverse),《印卡石》(L'Incal)是其奠基之作。简单说就是佐杜洛夫斯基雄心壮志的想要拍摄《沙丘》(Dune),虽然最后未果,但筹备过程中他与墨比斯结识,并以后者为电影绘制的电影分镜图创作了漫画《印卡石》。这部漫画随后被拓展成“佐氏宇宙”,包括:
- 《印卡石》(L'Incal)6卷,1981-1988;6卷合集的简体中文版由后浪引进
- 《印卡石前传》(Before the Incal)6卷,1988-1995
- 《印卡石后传》(After the Incal)1卷, 2000
- 《印卡石终章》(Final Incal)3卷,2008-2014
- 《合金男爵》(La Caste des Méta-Barons) 8卷,1992-2003;后浪已引进前2卷
- 《合金男爵的武器》(Weapons of the Metabaron)1卷,2008
- 《合金男爵新传》(The Metabaron)6卷,2015-2018
- 《天科教士》(The Technopriests)8卷,1998-2006
- 《卡斯塔卡家族》(Castaka)2卷,2007-2013
- 《麦加莱克斯》(Mégalex)3卷 1999-2008
- 《辛马科》(Simak)2卷,2018

当得知这部书被后浪引进之时,甚是高兴。但马上就想了删减的问题。找了个空闲时间,对比了一下,删减程度尚可接受。(可能经历过浦睿文化引进的《老屋记》以后,我对删减的标准已放到极低)。我进行对比的母本,是人联社在2012年出版的英文版,手边没有法文版,无法再横向比较。
删减,后浪引进的《印卡石》只删减了2页:
“噩梦循环”(285页)中,第291到292页之间,删除2页。起先我觉得,删减内容有点小题大做,但看了细节,发现其已经到了“修无可修”的地步。
修改,我找到以下几处:
- 第12页,第二排第一格,文字框变了位置,挡在人物关键位置
- 第105页,第三排第一格,文字框变了位置,挡在人物关键位置
- 第197页,第四排第二格,第一格的一个文字框被移到第二格,挡在人物关键位置
- 第198页,第一排第一格和第二格,第二排第二格,增加或移动文字框,挡在人物关键位置
- 第198页,第三排第一格,去“点”
- 第199页,第一排第二排第一格,拆封移动文字框,挡在人物关键位置
- 第200页,第一排第一格,第三排第二格,拆封移动文字框,挡在人物关键位置
- 第201页,第一排第一格,增加文字框,挡在人物关键位置
增加
最后收录了原刊载在《印卡石解密》中的一个短篇故事——《在无坚可摧的合金堡垒中》。
其它

《一个故事的99种讲法》(99 Ways to Tell a Story: Exercises in Style)
这本书被宣传为漫画版的《风格练习》(Exercices de style),后者是法国作家、诗人和剧作家雷蒙·格诺(Raymond Queneau)最著名的作品之一。简单讲,这本书以九十九种不同的叙述方式,讲述了同一个故事:公共汽车上,有个年轻男子,衣着外貌有些乖张,与人发生争执,但很快就离开原地抢了个空座;之后不久,他又出现在圣拉萨尔火车站,与另一年轻人在一起,两人在讨论外套上衣扣的事情。

《一个故事的99种讲法》(99 Ways to Tell a Story: Exercises in Style)以《风格练习》为灵感,以一个内容简单、篇幅仅两段的文本改写出99种(漫画)变体,讲述了主角在一天中两次偶遇某个略显讨厌之人的经历。
不管是《风格的练习》还是《一个故事的99种讲法》,都可以用让作者豁然开朗的一句话总结:
那些看似仅仅是“风格”的选择实际上也构成了故事的本质。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锦绣芳华追剧手记520篇内容 · 39.6万次浏览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739.8万次浏览
- 抬头看看,这个刚诞生的夏天367篇内容 · 66.5万次浏览
- 中年人感悟特别多1525篇内容 · 729.7万次浏览
- 重新养一遍自己,可真好啊3223篇内容 · 479.8万次浏览
- 哪个瞬间你发现自己被琐碎地爱着?758篇内容 · 164.7万次浏览
- 你有哪些“终不似,少年游”的经历?3666篇内容 · 135.1万次浏览
- 让人生变开阔的方法1.0万+篇内容 · 204.2万次浏览
我这边市图书馆有这些漫画,你的这些书是怎么找到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