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在灾难面前如何自处
听了学校一个关于个人生命和宗教学的讲座。
我一段时间认为,支配事情发生的是数学层面上的“概率”和“偶然”所决定的,我们遇到什么人、发生什么事,是时空的某种变化导致的结果,因此我觉得宿命论是个人对已经发生的结果的事后诸葛,是解释现象的方法。但是佛教不是宿命论,认为某事的发生是讲求条件的,个人的改变和努力是可以改变条件的。
这给了我关于“概率”的补充,既然某件事发生的概率大小也是有条件的,那么个人的努力是可以改变这个条件的,因此我们自己不是被“概率”主宰的,在能够做到的范围内改变条件,是可以让结果变化的······最后还是回到了我家庭教育的朴素价值观的原点。
个人和社会/灾难的关系——其实可以合起来讲,因为都是不可抗力。
在讨论的时候,也有很多同学看到了这次YQ领导、zhidu无能的愤怒。有同学觉得政府只去解决网络上闹的最凶的舆论。她很苦恼。
我和教授观点一样:这个世界、这个社会(制度/领导)本就没有什么本质而言,没有什么“应该”,我们本就不应该设立预期(SH市xxx,不应该领导也xxx吗,这太让人失望)。从古至今,英明和昏庸的人本就是交替出现的。这个世界的美好和苦难都是一体两面的。
当我走出情绪,抽离自己的身份之后,不躺平、也不出离愤怒,我会做到我现在能够做到的努力;但是现在的环境(体制/机制)无法改变,一方面是是自身条件不成熟,一方面是个人没有改变的能力。
不如借此机会思考个人与社会/政治的关系,抽离自己,扩展自己的知识面,让自己的内心足够强大。内心情绪的稳定也是很重要的。当时机成熟的时候,就需要挺身做出改变。
现在不如去看政经哲的书,扩展自己认知比愤怒和躺平有用。这样做也是能够让自己内心更抗压,情绪稳定很有好处的
而类似东航这样的灾难,我们能够改变的更少。又多少灾难都是纯粹自然因素发生的?我们能做的除了同情和珍视生命,只怕也没什么了。
我在愤怒的时候,能抚平我的愤怒的,可能只是一种认同感——也有很多人这么想,这个社会就还有改变的可能。但这种认同感太脆弱,只是一种从众。让自己内心抗压才是真正的自救。但是也不是一味的远离事件中心,当需要做出改变的时候,要相信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自己的共情不能就这么消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