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鸟吏鱉官 《聊斋37》》陈再明22、4、3
鸟吏鳖官
《聊斋-于去恶》说,上帝对人间的科举考试甚为重视,每当士子入考场的前一天,都要先考″考官″,″无论鸟吏鳖官,皆考之″。这里,″鸟吏鳖官″究竟是什么东西?这种称呼中是否还有别的所指?
据《左传》记载,殷商的始祖少嗥氏,就以鸟名来称呼他手下的各部门长官:凤鸟主管历法,鹁鸪做司徒主管教化,雕做司马,布谷当司空,鹰为司寇,鹘鸠司事。所以后来就有了"鸟官″之说。鳖官之称,则出于《周礼-天官》,他管捕捉祭祀和宫中食用所需的鱼鳖龟蛤。
鸟官的传说,与图腾崇拜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中国古代不少部族是以鸟为图腾的。清代文官官服的前胸和后背那两块″补子″上,绣的全部是鸟:一品绣仙鹤,二品绣锦鸡,三品绣孔雀,四品绣云雁,五品绣白鹇,六品诱鹭鸶,七品绣鸳鸯、八品绣鹌鹑、九品及以下绣练雀。清代官帽上的花翎,孔雀毛分三眼,双眼、单眼,以眼多为贵。
在蒲松龄一生中,让他吃苦头最多的,还是考官。所以,在《聊斋-饿鬼》中,他穷形尽相地描写了一个钱窟窿里打觔斗的临邑县训导官:″官数年,曾无一道义交。惟袖中出青蚨(指钱),则作鸬鹚笑;不则睫毛一寸长,稜稜若不相识″,又是一只"鸟″,连笑的声音都是″鸟″式的!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