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探店 | 死亡咖啡
追光探店,名字来源于大一的实习生项目追光者,设立的初衷是汇总视障者相关的场所。但后来想想,追光其实可以扩展到各种有启发的店,故以新的方式沿用。
24号我读到小溪的文章《写给自己的悼词》,了解到国内的死亡教育和临终关怀。一搜,发现总部的公众号刚好有杭州的活动通知,下周三的死亡咖啡馆。
死亡咖啡馆由瑞士社会学家Bernard Crettaz 2004年第一次提出概念,这篇报道恰好被有心想做死亡主题活动的英国人Jon看到,并很快与伯纳德取得联系并交流了自己的设想。
在伯纳德的支持下,2011年Jon在英国伦敦自己家中地下室创办了第一场死亡咖啡馆(Death Cafe),并将这个活动形式传递全球,欧洲的英、法、德、爱、奥、瑞典;美洲的美、加、墨;亚洲的日、韩等国相继举办近万场死亡咖啡馆活动。
死亡咖啡馆活动,不是心理咨询,不是丧亲辅导,不是宗教辩论,或其他怪异的暗黑,更不是心灵鸡汤和所谓的正能量。死亡咖啡馆活动,是开放心胸、拓宽视野的生命对话,是尊重倾听、没有评判的畅所欲言,是打破传统禁忌、直面死亡恐惧的尝试,也是一次自我探索,碰触价值信念边界的挑战。
报完名之后出现了“死亡十四问”的链接,邀请报名者填写。那晚开始,我对我的死亡规划又详细起来。这14个问题我放在文末吧。
这次我们是13个人,有医学生、律师、社会工作师,有已婚少女、单身姐姐、为人之父。没想到我好像是全场最小的那个……

活动从自我介绍开始,每个人来的原因都不太一样。有的是近年刚经历老人去世,还没走出痛苦;有的是尝试以感性弥补学科知识中的过于理性;有的是参加过了,但还想听别人的故事;有的是怕鬼,来找解决方法。我嘛,是想以另一个更交融的视角看看死亡。
死亡我在活动前写过相关想法:公益 | 关于生死。死亡对我来说是隔绝我和物质世界的分水岭,我能安排好我的所有物质财产,包括遗体,但不能安排我的思想。所以在死亡到来前我会像传教士那样,践行、传播真善美,辐射更多人。像是一个执念,一直push我前行,但也像陷入了沼泽。
我发现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像我一样执行。比如我三年捐发那件事。我在其间并没有保密,从高三开始透露给我的五六朋友。不少人回答“这个有意义,我也要做!”,或者跟我询问具体流程。但是,到她们头发过长、决定换个短发发型后,没有一个人留下那束长发,任它们飘零在理发店。后来我默默跟自己和解,伤心归伤心,不要因为没有人同行,就用过大的责任感逼自己当永动机,你还是得享受自己应享的自由。
我隔壁小姐姐的挣扎是对她的宠物猫猫。我进来的时候只有她到场,在跟店里的英短猫说悄悄话。猫被店员抱上它想跳过去的小冰箱后,我跟她聊了几句,知道她养了一只两三岁的猫咪。在活动中她提到她逝去的爷爷外婆,因为经历丧事太多已经形成一种麻木。她最主要还是说对猫咪的不舍:“猫咪寿命只有十几年。知道它寿命短暂,把它捧在手心呵护,但心里更害怕它死去”。被隔壁姐姐安慰地问“你应该多谈几次恋爱,你现在在谈恋爱吗?”才知道她已婚。这悲观的破碎感很infp,被我对面的律师大哥反驳了,主持人及时制止了他。
有位从宁波赶过来的姐姐,遇上了堵车,是最晚到的。这并不影响她在活动的发挥——真的太美太飒了。她今年40岁,未婚未育(以后也不打算要小孩),经济自由。她之前在上海参加过一次死咖,看到更近的杭州有活动,就又来了。我感觉她是猫猫姐的过来人,她说自己“情感太多,身上有很多棱角”。但她形成了处理思绪的方法:训练。知道哪一方面脆弱,就多去直面,逐渐养成处理的模式。
有位姐姐跟我性质挺像,她是老人认知症的社会工作者。她进入工作两年来,理性压制了很多消极情绪,在这里才有机会表达出来:她很努力地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服务,但杯水车薪,看到老人记忆力不可抗地衰退、老人被海外子女丢弃在养老院、护工为了方便将老人绑在一旁……她对她工作的意义,没有自主能力的老年的意义,感到迷茫。我们都安慰她,认可鼓励她的工作。她的科普也让我们知道老年人发病的早期特征,及时了解到长辈或者自己以后可能面对的风险。
有一位在一群人中有些不同,乐子人的气质不说话也能感受到。她带着京津冀口音,像是没经历近亲家属的亡故,她惧怕的是人死后的鬼。“小区里面有老人去世,办丧事,我看着那个花圈就感觉有鬼出来追我那样。”她每次说话总会让咱们打破压抑气氛笑起来。里面的几位给她一个思路:人是唯一一个惧怕死去的同类的动物,这种惧怕就像恐怖谷效应一样,是刻在基因里的自然反应。那既然是固有反应,怎么缓解呢?律师大哥隔壁的姐姐给了一个很好的思路:杭州殡仪馆每个月都有开放日,能清楚看到遗体处理的整个过程。多去了解死后过程,说不定就克服了。
活动结束时已接近十点。丁丁让我们每个人都说说活动感受,我给的回答是:
“虽然我经历过死亡,但我很少有交流死亡的机会。这一次交流重温了我很多曾经经历过但被我忽略的部分,让我意识到我之前也经历过这些。我将带着曾经的痛苦、今日的收获,使未来的自己更加理性,将我死去带来的伤害降到最低。”
【追光探店】系列已整理成景点单,高德地图扫码下图获取:

【附录:死亡十四问】
1.你现在的岁数是?你觉得你能活到几岁?
2.审视一下自己现在的生活方式,你最有可能因为什么死去?
3.假设你现在剩下的日子不多了,你有什么遗憾或特别想要完成的一件事?
4.你的墓志铭,或留给这个世界的一句话
5.关于死亡,曾经令你记忆深刻的一次是?
6.环顾一下你目前生活中所拥有的、关注的,或是正在用力争取的,既然死后都带不走,您真正放不下的是什么?
7.回想一段已经死去的关系,从开始、发展、冲突到结束,在脑海里尽可能的搜寻这些画面,如果有特别深刻的画面和感受出现,就停在那里,静默或悼念。然后,写下此刻的心情,一个词或一句话。
8.假如此刻你进入了临终阶段,但有一种药物可以延长1年的时间,副作用是牺牲患病阶段已经不怎么样的生活质量的50%,你愿意投入多少金钱来多活这一年时间?(2010年英国的平均数据是13-15万)
9.临终阶段你希望有哪些临终关怀的公共服务,来协助你完成死亡?(科普一下,比如ICU病房、安宁病房、护理上门、社工服务、义工陪伴、哀伤辅导、遗嘱公证、心愿委托、丧葬安排、遗产信托等,脑洞继续开)
10.此刻,你即将告别这个世界,可是,在你身体里还有一些东西在涌动,不知如何是好,想要表达出来,给一个人(微信没删吧)。你觉得Ta最想听到你对Ta说的是什么?
11.写一个给自己葬礼的讣告或悼词,144个字以上。
12.假设你已经死去,飘在空中俯瞰你的一生,看到一个最坏的一天,看到一个最好的一天,和这些感受相处一会儿。继续看,这个世界里依然能强烈吸引你目光的是什么?能看到你为这个世界留下了些什么吗?
13.回到现实中来,生活依然继续,你活着,但正走向死亡。现在,此刻,你活在怎样的精神依靠或信念支撑里?
14.最后,你认为我们活着的时候了解死亡、讨论死亡有必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