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烂的人,可能一开始并不想摆烂
摆烂,指事情已经无法向好的方向发展,于是就干脆不再采取措施加以控制而是任由其往坏的方向继续发展下去 。
来自度娘的解释。
2022年本应该是一个很好的年份:我要结婚了,我比去年工资高了,我有了新的计划。
但是大环境日益恶化的情况下,任何人尤其是普通的我,不可能安然无恙去执行原先的计划。
我想起年前信心满满改了群名叫:新年一定要找到喜欢的工作。但是传说中的金三银四对我来说就是个笑话。我很奇怪自己为什么投的那么多offer,连一个回复都没有?甚至我为止鄙夷的同事都去到了自己非常喜欢的国企,而我还在这里看着石沉大海却没有一点办法。
从哪里开始出错了呢?
我有想过这个问题的原因。最终归结于毕业择业的仓促和2020年11月的选择。
我其实有很多次机会,但我好像在最适合改变的时候选择了放弃。
”如果那个时候去做了......“
常常有这样的后悔,是不是可以证明,其实是自己亲手困住自己。
会做很多思考,但最后落实到行动,折扣可太多了。-动力不足的底层原因可能是这种情况对我来说并不迫切,所以做这些事情就不会全身心投入。于是任何事情就成为了:简单搞搞,随便试试,何必委屈自己,再对比下别人的:他们还不如我呢,我已经很好了,更加不要着急了。30岁离我还很远呢,还早呢,到时候再说......
写下这些曾经的想法,我会很想掐自己。那种抽离身体的厌恶感。用以前朋友的话来说就是:我不想拥有这个躯壳。一边厌恶一边沉沦:就像大脑已经失去了对躯体、肌肉的控制,我的行动来自人类最底层的欲望和习以为常的惯性。
因为自己一点点的努力就觉得要收获相应的回报——这种傲慢的思想我已经摈弃很久了。但我现在发展成了:兴致勃勃开始规划—失去专注力—效果打折—回馈无法达到预期——选择摆烂。
很可怕的循环。。。。。
我已经过了27周岁了,要面对后续的工作,生孩子,生活的种种社会压力,同时还充满对自由和爱的期待向往。
也许,我应该降低自己的预期,减少精神内耗,提高专注力,持之以恒。才能改变自己把。
如果能跳出这个身体,我很想给自己一巴掌。由于是一个长期被动接受的基因性格,我通常不会自己主动改变。要么是环境要么是努力后的正向反馈。
男朋友说你的人生是高开低走啊。我想了想,并没有这样。在高光的少年时代,我其实没有主动的意识,反而是长大后的低谷让我开始思考,如何成为一个成年人。简而言之,我是一个可以超额完成目标的优秀执行者。但是并不是一个聪明的规划人。所以单纯copy少年的成长路径,在成年人的世界显然就寸步难行。
掌控自己的人生,掌控小部分的社会资源是一个合格成年人面对动荡社会和未知的唯一手段,毕竟我们现在有太多的责任要背负,既要世俗的幸福又要自己的诗与远方,是一件奢侈而且有勇气的事情。
大师说我不应该操心未知的事情,因为我有很好的命格。我理解为:减少不必要的精神内耗。从小我就喜欢操心无关紧要的事情而这些事情验证起来明明非常简单。就不验证,自己沉溺在可怕的幻想里面。
人真的很贱,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想变得成熟。因为高级的动物可以自由控制自己,不那么的情绪化和低俗。这非常难,但这才是人生活着的意以。
在办公室摸鱼焦虑写的这些,希望年中的时候可以对着这时候的自己说,我以前真蠢。还好我现在不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