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answer is blowin’ in the wind
老是想到去年、前年的我。老是想到那时候以为正确的道理,我又是如何建起现在的一切信念的。它们都只能伴我一程,助那时的我生存,然后在某个不经意间,就被下一个替代了。
比如说在去年正常吃饭都很困难,完全支棱不起来学习的时候,我告诉自己成为一个平凡普通的人就好了,一生这么短,所以也就不需要对什么人、什么东西负责,一天什么也不做都可以,只要我可以稍微快乐一点就好了。
今年这不再是个问题,生活重新规律又忙碌了起来。于是,我发现,我喜欢在学竞赛时肾上腺素狂飙的感觉,为了达成一个单纯的目标努力的感觉,醒来知道有事要做的感觉,被聪明又同频的人环绕的感觉。这样的快乐和刺激是安于平淡清闲的生活永远不能带给我的。我终于有了第一次基于实际的想要把一件事做到最好的愿望,终于觉得自己可以共鸣《爆裂鼓手》那种宁愿自我毁灭也要追求greatness的感受,我并不会只把它叫作热爱,或是觉得人生意义就在于留下legacy。那更像是纯粹的对伟大的欲望,那种知道自己是这个领域最顶级的从业者的狂热兴奋。这一定是精神最大的高潮,是再多平凡的快乐叠加都远远无法企及的。也许某一天我会不得不接受自己的平庸,可是现在,我还是能保留一些做梦的权利吧?我还可以想,如果我没有做到,那一定是因为我还没有try hard enough. 拥有还可以改变的事才是现在最大的幸运。
这样想来,我还是不知道未来一年多该怎样度过。去年的我告诉自己不要太功利,不要眼里只看到一个目标,而是要根据自己当下的感受做出每个选择。现在的我仍然这样希望,但发现一切在不自觉地围绕着portfolio转。我好像不得不功利一点,这也不是什么坏事。Struggle着要得到一个结论的时候,我突然发现,我经历的所有事,学到的所有lesson,不都告诉我一件事吗—— 你永远不会在某个时间知道永恒的正确答案,所以你也不用着急,the answer is blowin’ in the wind. You live on, and it will come to you.
就像这两个生活选择并不是矛盾的一样。埋头学了几个小时竞赛后再看世界,感官就像被放大了一样。全身心地投入某个目标与从生活的细节中品尝简单平凡的幸福呀并不矛盾。每天晚上,当我回想起一天中发生的事情,或是只是坐在课堂中,独自观察、感受周围,我会看到身边永远记得给我大声打招呼的、在我把试管架横扫到地上后马上问我的第一句是” are you okay?”的、总是和我贴得紧紧地照相的、永远互相关心的同学们。然后我会想到,今天晚上食堂的饭肯定又好好吃,下了雨房间里一定很凉快,明天又有我最喜欢的KI lecture( while my friends just began to question their perception of reality,我可以冷笑着说:哼,我早就经历过了呢!),回去还可以继续学没学完的hormone,还剩了一本小说没有看完,上周微信读书就看了15个小时,这周再接再厉……这时,心中就会有一阵汹涌的幸福,一直顶得我嘴角不住上扬。
社交好像也不是多大回事了。虽然我也没完全搞明白,和刚认识的人还是找不到话说,所以就懒得约着hang out,因此还是会为没有机会认识更多的人感到遗憾。但我还是很开心自己在为解决这个遗憾keep trying!交朋友不是一件容易、快速的事,我经常把自己抽离出来观察整个过程。一开始我们都在互相试探,不知道什么是合适的聊天话题,不知道对方能接受的、能理解的玩笑到哪个尺度,不知道对方想把你当成多亲近的朋友。但是,总有一天这个试探会悄然结束,直到你再怎么也想不起来,你如何经历了这个过程,与这个人成为了如今这样的好朋友。所以,对去认识再慢慢了解一个新的人,我也没有那么害怕了。
最后说到此时对谈恋爱的一些想法,我觉得我就像jo一样,其实也是不断fluctuate的…忙的时候觉得:哼,我才不需要耍朋友。有些时候… i just feel so lonely…
似乎对啥都没有什么确切的想法,but it’s fin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