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曾说着绝不考公的人,最终是如何踏上公考之路的?
姓名:杨同学 笔试:129.8
面试:80.67
报考单位:毕节市税务局
考公,是为了他们
上岸后,我想起一句鸡汤文案:本性闲散,最终却也跟上了前辈们的脚步。
我平时比较佛系,性格闲散,大学之前,我和表姐曾说过永远不当公务员、不进编,因为我们总有更大的理想和愿望,后来她在上海去了腾讯,但我选择了回家。
19年毕业后,我准备考研,想去同济,奈何英语太差,考研最后以失败收尾。
这次经历让我意识到,虽然我也用心学习,但还没到尽人事的地步。尽管对结果感到遗憾,但播种多少,收获多少,最后的成败也是自己的原因。
考研失败后,我决定考公考编,回到父母身边。

原因有几个,第一是父母从小给了我一个幸福美满的童年和家庭,他们希望我离家近一些;
第二是我并不打算继续考研了,虽然研究生是未来的大趋势,但我已经沉不下心了;
第三是疫情期间在编人员的待遇,用我母亲的话就是旱涝保收。
承梦前行
从2020年3月开始,我开始准备省考。
这时的我,并未意识到申论的重要性,复习的侧重点都放在了行测上,对于申论,则是囫囵吞枣,没有实际去学,靠“混”过来。
到国考前一个月,我参加了很多考试,省考、各种事业单位考等等,但很少能进面。
后来国考临近,我才真正的进入到了学习状态。
那时,我每天早上七点起床,晚上凌晨一点睡觉,当天学的内容自己一定要吃透学懂会用才会睡觉,习题做不完也不休息。

在这种辛苦的学习下,后面的三次考试,包括国考,我都成功的进入了面试,学习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国考笔试成绩出来,129.8!我心里非常惊喜,但也感到担忧。
因为我对国考分数没有具体概念,所以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入围,后来名单发布,确认自己成功进入了面试环节!真的非常开心。
回过头来看,笔试复习的这一个月其实我比自己想象的要努力。
踏行小记
国面进面之前,我曾在之前的事业单位考试中进面。
当时我原本准备报大树的面试班,但招3进1,其中有一个已经是大树的学员了,因此在事业单位那一次与大树擦肩而过。
这次进面后,因为上次事业单位的竞争对手来自大树,他留给我的印象很深,能力很强,再加上朋友口中对大树的夸赞,所以得知自己国考又进面之后,立刻预约了大树的国考面试班。
来到大树,我感受最深的是教学方式丰富多种多样,比如去街边演讲练胆子,这种练习方式让人耳目一新,效果拔群。
而老师在上课中,也知道我们想要什么,理解我们在想什么,然后指明方向。
学习的方式是:通过模板,学习模板,再融会贯通,脱离模板,成为一种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的改变历程。
我还记得,和曾经一起学习的同学在同一组练习时,他们答题内容丰富,语言顺畅流利,外势表现很好,让我见识到了高手是什么样的,知道了优秀的答题可以做到什么水平,拓宽了眼界,也为我点明了方向。
学习过程中,大树也不断的给我们创造尽可能多的练习机会,提供练习场地。
因此在这里短短的不到一个月的面试学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吾辈,使命与责任共担
面试时,我记得答第一题的时候,我设身处地谈了贵州的交通这件出行小事。
我们作为享受先辈奋斗成果的一代人,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一代人,应该有担当使命感。说过的话,答过的题,不仅是一次答案,也是今后当去饯行的。
如果仅是为了一分稳定的工作,那我们的后半生全然失去了意义。所以考公学习,不仅是为了通过考试,也是对我们思想的一次熏陶。
答题结束后,我对自己的面试成绩非常期待。
但成绩出来后,我比面试前更紧张,生怕会发生变故,直到体检名单出来,我的心才落下,也立刻向关心自己的亲友报了消息。
看向湛蓝的天空,自己心中雀跃欣喜,春风得意马蹄疾,不外如是了。
这段路走过,酸甜苦辣都曾在舌尖缠绕,最终还是让路程画上了一个完整的句号,攀上梦想的高峰。
最后,也祝你们不负自己不负青春,待苦尽甘来时,我再听你们讲讲来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