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偶发小记 - 斥之以愚 勿斥以恶
汉隆剃刀(Hanlon's Razor)
“在用愚蠢足以解释的情况下,不要用恶意推测别人。”
有个谚语,一般认为是出自拿破仑一世:“如果无能已经足以充分解释,就绝不要归咎于恶意。”
歌德在《少年维特的烦恼》表达过类似的意思:“误解和忽视在世上所造成的混乱,比恶意和欺骗要多上许多。无论如何,后两者的频率都低得多。”
汉隆剃刀本质上也是奥卡姆剃刀,一件事没做成功,用“蠢”(不了解、没有经验、思考不全面...)可以轻松解释, 而“恶”则需要很多前提,比如有利可图,比如有仇恨恩怨...
政府在执行某些政策的时候,往往会引起一些民怨,比如:上海疫情处理,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往往带着情绪去判断,其实很多时候政府是带着无知的愚蠢解决问题。
---
汉隆剃刀原则由罗伯特·J·汉隆首创,但历史上早就有类似的表述了,比如1774年拿破仑说过一句名言:
“永远别把没有尽力归为恶意”。
1774年歌德在《少年维特之烦恼》里也做了相似的表述:
误解和忽视比阴谋和恶意导致了更多的“混乱”。不管怎么说,后两者肯定要少的多。
德国将军库尔特·冯·哈默斯坦·马克德用汉隆剃刀原则来评价他的士兵,他说:
我把我的军官分成4组,分别是聪明、勤奋、愚蠢和懒惰的军官。通常两种性格特征是联系在一起的。有些是聪明且勤奋的,他们通常在总参谋部任职。又蠢又懒的,占到了士兵的90%,这部分人非常适合日常工作。既聪明又懒惰的人担任着军队中最高的领导职责,因为他们有足够清晰的头脑,和在做艰难决策时所必须的沉着和冷静。但是一定要提防那些又蠢又勤快的人,因为他们只会引来恶作剧。
---
|汉隆剃刀原则的应用:
1、媒体:
现代媒体视愤怒为有利可图的商品。通常以文章的形式出现,将原本可以用无能或者疏忽可以解释的事情归结为恶意导致的。我们每天会在媒体上看到很多这样的例子。
人们一看到与他们的世界观相抵触或者与所想的不一样的时候,就迫不及待地想要生气。而媒体就非常善于做出这一类的恶意揣测。当浏览报纸、或者社交媒体的时候,别忘记汉龙剃刀原则,会很有帮助的。
举个例子,当苹果推出Siri语音搜索时,大家发现Siri无法找到堕胎诊所。这被立即视为苹果公司厌女症的证据,而实际上只不过是内部程序编码出现错误。
2、沟通和人际关系
汉隆剃刀原则最有价值的应用是在人际和沟通方面。对于一个相信别人故意给自己制造麻烦惹恼自己的人而言,破坏和对方的关系很正常。但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情况不过是能力不足导致的,或者意外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