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城市,她带着瑜伽在旅途中寻找自我
从2011年开始,走过了40多个国家,曾在新西兰打工度假,在斯里兰卡义工旅行,在土耳其做沙发客,在日本住进寺院,在帕劳潜水看星星,在墨西哥潜入溶洞……喜欢并擅长挖掘当地的特色体验,崇尚travellikelocals.后因瑜伽结缘,不再仅满足于向外探索,发现旅行的本质应该是用不同场域的能量认识自己与他人。愿成为一个通道,传递“身心平衡、自然疗愈”的旅行理念。 玉冰真的把旅行中获得的力量,融入在生活历练之中,融入到了古典瑜伽的修行之中。
嘉宾介绍

2014年,玉冰在机缘巧合之下,参与了杭州本地的小众体验探索,认识了一位有缘的瑜伽老师。2017年,她从原来的工作单位辞职,在巴厘岛生活了半年,组织了瑜伽、潜水和旅游相结合的私人旅行,这也开启了她将瑜伽和旅行相结合的初步尝试。
旅行是生活的缩影。同年9月,因这位瑜伽老师的推荐,玉冰前往印度乌塔卡什学习。她说:“古典的传统瑜伽在现存的瑜伽馆,即城市当中的瑜伽馆里,其实很难有竞争力。因为大家在城市里头会追求高效流汗,追求身体的健美,但传统瑜伽并不流于表面。”
回国后,她并没有追逐很热门的产业,而是依托于个人过往经历的引导,走上了传播传统瑜伽之路。玉冰创立瑜伽行的初心是想通过旅行传递她在印度学到的传统瑜伽的派系。而从2018年开始,她用八字方针“身心平衡,自然疗愈”践行着初心。 玉冰认为,瑜伽行并不只是把人带到风景优美的地方练习瑜伽体式而已。而是为大家打开一扇门,让更多的人体会到:瑜伽并不只是垫子上的练习,而是生活方式、是身心灵合一、是帮助目的地的当地人,同一同旅行的同频伙伴连接等,这些元素相融合所展现出的旅修。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也许瑜伽旅修的发展很缓慢,她依旧坚定地说道:“即使是慢,也需要有些人坚守。我希望自己成为这个坚守的人。
01她的事业瑜伽旅修
从什么时间开始学习瑜伽、爱上瑜伽的?为什么想把瑜伽旅修当作自己的事业?
玉冰:“我走到现在的选择大多都是和自己的经历有关。大学的时候我就有在练习瑜伽,当时会去瑜伽馆上体验课,那时对瑜伽的认知还停留在健身、放松的层次。
2014年我回到杭州之后,去做了一个本地小众体验的探索,当时就认识了一个瑜伽老师。2017年我从原来的工作正式离职了之后,去了巴厘岛生活了半年。在那半年里我把自己喜欢的瑜伽和潜水做了一个结合,组织了几次私人旅行,在朋友圈传播。后来真的有人报名,我就带大家在巴厘岛做了一些短期旅修。
其中有一次巴厘岛的旅修,我就是和之前认识的那位瑜伽老师合作,他推荐我去印度参加一个200小时的瑜伽教师培训课程。2017年9月份我去了印度,在印度北部的一个喜马拉雅山区,非常靠近西藏阿里的地方,生活学习了一个月。这段时间的经历对我影响很大。那时候就萌发了做“瑜伽行”的想法,我还做了一个思维导图,把‘瑜伽行’这个名字记了下来。

回国之后我回到了原来工作的旅行公司,和老板聊了我的想法,老板当时也很支持我的想法,我们就在公司内部创业做了这个项目。我的工作也从原来的内容性编辑,向产品和项目策划方向有了一些转变。” 做瑜伽行多久了?做瑜伽行以来给你自身带来了什么收获?
玉冰:“有4年了。最大的收获就是我不再会有很多迷茫的时候,或者去纠结自己到底要做什么。自从我把瑜伽和旅行结合做了瑜伽行,我就觉得这是的我人生的使命和我一辈子要做的事了。所以无论外界给这件事带来了什么困难,比如说疫情确实给旅游业带来了很大的打击,但是我也没有动摇想要去转行或者放弃这份事业。”

旅修路上有哪些有意思的经历?
玉冰:“2017年之前,我度过了两年的间隔年,毕业之后就去背包旅行了,去了非常多的地方,格鲁吉亚当年还不热门,没什么中国人会去那里。
当时一路搭顺风车,走进别人家里做沙发客。13年的时候我又去新西兰打工度假了一年,那一年也半旅居的生活,会做一些农场或者是海鲜场的工作。
回国后加入了一家旅游公司做编辑公司,也有很多旅行的机会,旅行这件事从来没有离开我的生活。如果我喜欢某个地方我可能会反复的去,反复的抵达那个目的地。比如说印度,印度在很多国人眼中可能是一个很混乱的、非常危险的地方,但是我看到的印度是非常丰富、非常多彩的,是一个可以让我们有所突破的地方。印度的独特,跟我们日常生活的许多见闻不同,它可以一下子打开你的视野。而所谓的视野,并不一定是我们在景观层次所直观到的东西。
印度的蓝色之城焦特布尔是一个各种宗教很好的融合在一起的一座城市。当时我住在一个当地人的家里,我印象很深刻的是有天特别的热,我就爬到了天台,发现周边好多天台上都躺着人,他们正在天台上露天睡觉。随着晨光熹微,太阳慢慢的把一大片的天台照亮,人们渐渐苏醒。早上还有小孩子在屋顶上放风筝。整个城市放着一些祈祷的声音和音乐,让人觉得特别平静,好像自己也生活在这里。
2012年9月底,我在新疆喀纳斯徒步。也是清晨,晨雾照在那些金灿灿的山上。秋天的喀纳斯真的就像一个童话。周围没有什么人,只有徒步的同伴。有几个瞬间真的是美到想哭。
那时我并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绪,后来学习了古典瑜伽,在吠檀多哲学体系里,我们相信每一个个体身上都是有神性的,我们都是一样的。然后我突然明白那种看到雪山,看到大海,甚至看到泰姬陵的建筑时的感动,原来是我激发了我内在的和自然一体的神性。
找到了解释后,我更想要通过瑜伽行传递给大家这份感悟。所以瑜伽行的八字方针“身心平衡,自然疗愈”就是来源于我在旅途过程中的这些感受。”

你是如何保持身心平衡的状态?对都市的焦虑人群有什么建议吗?
玉冰:“其实我不是一个特别容焦虑的人,我的焦虑往往来自外界,比如当我要去帮助我的同伴或者是其他人,但我没有做到的时候,我会很焦虑。所以我的焦虑并不来自于我的内部。
以我个人的经历来讲,我没有刻意去保持身心的平衡,我觉得保持身心平衡要有两个“跟随”。
第一个是跟随你自己的内心,在跟随内心的同时,你要处理好家人或者是身边朋友的一些顾虑。第二个是要跟随生命之流,追随万事万物的安排。”
02
她的事业
未来规划
如何看待金钱?未来3-5年的规划?
玉冰:“我身边有这样的朋友,他可能一年就可以买房、年入100万,这种我肯定没有。但是我会去适当的去做这方面的规划,因为也是有必要的。我相信疫情结束之后,我们的业务会好起来。
我一直很想生活在乡村或大自然当中,所以我很有可能并不一定要以买房的方式去居住。在今年下半年,我有计划到各个乡村去旅居,因为我们有很多合作伙伴会在乡村有项目,他们也经常邀请去他们那边长住,
顺便去一起运营一些可以做静修活动的目的地。”
对该行业前景怎么看?
玉冰:“去年3月份我参加了一个课程,向一位德高望重的前辈提问过“你觉得身心是一个行业吗?它未来的市场趋势是怎样的呢?”我得到的回答是“身心不是一个行业,它只是一个领域,或者说是一个趋势。它是未来的人们会越来越关注的一个领域。”当时我瞬间知道了自己的定位,是在旅游行业传播身心健康。
对于瑜伽静修或者旅修,可能体验者慢慢变多,但是在旅行行业去做这件事情的人,其实并没有。由于母公司游侠客的原因,我觉得瑜伽行的基因是一个旅游产品的基因。所以与其讨论静修旅行行业的未来趋势,我觉得更值得去讨论旅行行业的未来趋势。
大众的旅行方式在这20年间有很大的变化,从最初的跟团游到后面的自助游、自驾游。未来的话肯定会往主题旅行的方向发展的。所以我一直对游侠客做的事情非常有信心,因为我们的母公司它就是做各种主题旅行的。除了我这边的瑜伽静修以外,还会有像高端度假,房车,亲子,摄影,以及做了十多年的户外等。
所以未来的旅行的趋势,我觉得会越来越往这种社交社群化的兴趣领域发展的。即便是自助游的形式出去,那这些旅行者会更注重当地的体验或者是某一些有特别主题的,美食也好,或者是像瑜伽冥想、绘画、建筑等,围绕某一主题的当地旅行体验。我相信这是未来的趋势。
那瑜伽旅行或者说静修旅行,它作为主题旅行当中的一部分,是在一个萌芽的阶段。至于它能够发展到怎样子我不确定。但我觉得发展不会很快。但即便是慢,也需要有些人坚守。我也希望自己是这个坚守的人。”


# 成为FreeLab会员

© 本文版权归 FreeLab自由客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