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科技”发布新标准,诺云直播“超低延时直播”全面升级
随着直播业务的高速增长,信息接触、人机交互等模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在“元宇宙”等概念的兴起之后,用户对网络环境和虚拟世界有着更迫切的体验需求,而这些需求在某种程度上推动者音视频、计算能力等基础技术的升级优化,这其中就有超低延时技术的发展迭代。
为了升级直播体验,近日火山引擎、阿里云、腾讯云联合发布了“超低延时直播协议信令标准”。该技术标准的关键在于,定义了直播“客户端-服务器”信令交互的流程,将传统直播技术3-6秒的延时缩短到1秒。

图片来源:网络
此前,腾讯云携手信通院联合发布《超低延时直播白皮书》,在白皮书中,将超低延时直播定义为延时小于1秒的直播技术。腾讯云作为超低延时直播技术的主导和引领者,首创将WebRTC技术引入直播领域,并首家将直播延时降低到500ms以内。
超低延时直播技术摒弃传统直播的传输播控模型,借鉴WebRTC通信模型,将传输和播放控制实时反馈联动,形成反馈闭环,通过感知网络状态来调整播控缓存策略和传输策略,使传输和播控缓存根据实时网络进行最优匹配,使用户在变动的网络环境下获取到最优的体验。另一方面,超低延时直播基于WebRTC对信令流程、音视频编码格式支持、传输改造、媒体处理优化源等方面进行全面优化升级,更加符合大规模直播场景的应用。
此外,超低延时直播在核心指标比如渲染卡顿、首帧耗时等指标均超过传统直播CDN,为用户打造更优的直播互动效果。

图片来源:《超低延时直播白皮书》
2021年被称为是超低延时直播的发展元年。而此次“超低延时直播协议信令标准”的联合发布更是促进超低时延直播技术创新化发展,推动各行各业借助超低延时音视频技术进行数字化转型和业务创新,从而为广大用户带来更优的线上互动体验。
超低延时直播特性可以实现多视角无缝切换,使得线上现场沉浸感更加强烈。不少直播应用场景利用超低延时直播来优化体验和促进业务增长,例如职业教育、赛事直播、电商直播等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场景,这也为用户带来了超低延时、低卡顿、秒开流畅的直播体验。

图片来源:网络
那么超低延时的意义在于什么呢?
简单来说就是,超低延时直播可以让用户更早地、更加贴近现场地看到现场实况。
以超低延迟最重要的场景之一赛事直播为例,往往在体育比赛中,现场都已经进球欢呼了,直播还停留在进攻发起前的画面,有时视频直播的速度还没有文字直播快,这对于用户体验是极其糟糕的。
超低延迟的使用对于企业和品牌来讲,意义更大。试想,在电商直播场景中,往往离不开红包雨的营销推广,那么活动举办方就可以利用超低延时直播作为商品秒杀、活动派发红包雨的核心利器,随时随地都可以发起开团活动,摆脱了传统活动需要复杂导播流程的束缚。

图片来源:网络
相信随着超低延时直播协议信令标准的发布,全真互联时代也在加速到来,为了给用户以“超高清、低延时、沉浸式、强互动”的直播氛围,诺云直播提前两年就开始布局“超低延时直播”,此次诺云直播“超低延时直播”全面升级后将为更多的企业提供超低延时直播场景,为企业开辟直播创新路径。

以往,微信直播中主要有两个因素影响延迟。
从传输协议的原因来讲:目前国内主流直播主要采用RTMP、HTTP-FLV、HLS这几种传输协议,由于其自身的数据传输模式和拥塞控制机制,基于TCP协议的直播会有1~3秒的延迟,基于HLS的延迟则可能高达3-15秒。
从微信H5自身来讲:互联网直播全链路可以分为7个步骤:分别是采集、编码、发送、分发、接收、解码和渲染。而在发送和分发,由于网络抖动等多种不可控因素,导致了直播延时不可控,在APP软件端能较好控制直播延迟,而基于微信H5场景直播,延迟一直很难控制到3s内。

此次诺云新一代“超低延时直播”基于深度优化的直播UDP协议,将延迟控制在1秒以内,同时兼顾秒开、卡顿率等核心指标,从而实现毫秒级的超低延迟。

诺云直播的超低延迟直播可以最大程度还原互动实况,让电商营销、教育培训、会议论坛、大型活动等应用场景有更流畅的观看效果和即时性交流成效,进而提升转化效果。
为了让更多的企业品牌能够体验到“超低延迟直播”的效果,诺云直播宣布启动超低延时直播“追光”计划,该计划包括两大方面:一是针对诺云直播所有的新老客户赠送1T的直播流量包;二是提供全行业直播应用专属解决方案及场景SOP。针对各个行业的直播场景,进行企业直播方案专属定制,共同制定和探索符合企业和行业的个性化直播方案。
看到这样的黑科技,是不是心动了?那就赶紧加入我们的“追光”计划中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