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氧树脂 3.26
上一次去费城是什么时候呢?好像是2018年夏天琪仔还在费城美术馆做fellow的时候,我从华盛顿坐车去找她。我们俩排排坐在一家Whole Foods里吃中东菜喝甜兮兮的饮料。在琪仔租住的公寓的露台一起吹风,还分食了一整条的烤鱼。天公不作美,那次去费城的时候,每一天都是阴天。我们租了一辆小车,跨过富兰克林大桥,慢慢向大西洋城的海边驶去。这一次去费城,那个城市里却没有等待我的人。
因为是临时起意的旅行,我没有找到价格合适的火车票。转而搜索汽车车票,比较了一圈,发现中国城大巴最便宜。网上订票的时候,发现划信用卡,但并无税费手续费。收到确认邮件之后,自行去指定登车点隔壁的旅行社窗口兑票,窗口的工作人员会在一个小纸片上敲上日期红章。上车前交给工作人员,就完成登记了。排队等大巴的时候,排在我前面的是个蛮可爱的中国女生,她在纽约做服装打版的工作。她对我摇一摇行李箱上一个四四方方的原木色纸盒,“里面都是样衣,我带回去给爸妈穿。工作福利,嘿嘿。” 我又问她知不知道一个叫豆瓣的网站,她答:“嗯啊!我有在用的。”原来遇到友邻了!最后我们在费城道别,也没分享彼此的网络账号名,这样的一次encounter,保持这样的距离好像也刚刚好。


这次出门主要是为了去Barnes Foundation看画。Barnes Foundation的售票处是单独设立在主体建筑之外的,设计师似乎是为了削弱主体空间作为【展览设施】的观感,所以希望看画人在另一个单独开辟的小空间里完成购票仪式,再入展厅大殿。Barnes Foundation展画不按常理出牌,不依照流派,国别,艺术运动来陈列画作。同一个房间里的椅子,画,墙上的银器,角落的瓶瓶罐罐,皆可列为被考察的对象。在比较之中形成观察,审视与思考。特别是墙上的银器,常常是作为对画作观察的引导物存在的。Barnes Foundation在建造的时候,设计师特地去以色列挑石头,最后挑出来满意的两款石灰石──雷蒙灰(Ramon Grey)与雷蒙金(Ramon Gold)。以色列运来的大石头,让Barnes Foundation的建筑真正地立在地上,有厚重感,扎实而可靠。设计师说,玻璃常常被美术馆滥用,并且因为能源损耗的问题,并不环保。故而在Barnes Foundation仅限小范围使用。


意外发现自己重新喜欢上亨利·马蒂斯的画作,特别是他笔下的沉思的女子像。






这个周末琪仔出门去爬山。我跟她提到要去费城看看,琪仔问“一个人去吗?“我在微信上飞快地打字:“嗯啊。” “那你还是要小心哦。“进山之前的琪仔叮嘱我道。从Barnes Foundation出来,我绕道罗根广场前往小蜜蜂咖啡。罗根广场上驻扎着一些无家可归者,我看到他们盖着拼贴布制作的棉被,色彩鲜艳,很有一种说不出的美感。坐在归程的巴士上,暮色四合,我打开纽约时报的猜词游戏,猜了三轮突然卡壳。索性合眼。再一睁眼,就又回到了纽约。
夜色中我再次翻开手机,输入Epoxy,屏幕提示,答案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