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博物文化趣闻
美国汉学家薛爱华,人如其名,“爱好中华文化”,潜心研究中国历史文化,作《撒马尔罕的金桃》一书,从中国历史典章、诗词歌赋以及各国记载中搜罗与中国唐朝相关的物件记录,从博物学的角度,力图展现唐朝物质文化的全貌。
然而,历史不可确知。现在看到的物件,再推测到中古大唐的使用方式,已经带有现在的文化立场。再说,比如牛马等动物,其驯化状态也有着进化,品种特性也有着变迁。

商路 东北丝绸之路:东方各地的财富也经由陆路被源源不断地运送到了大唐的土地上一或车装,或驼载,或马运,或驴驮。东北诸民族以及朝鲜的物产通过森林地区和辽阳平原(这里是东胡各民族与原始蒙古部落生息的地方),向南到达渤海湾沿岸,然后运抵位于高山和大海之间的狭长走廊上的长城尽头,即地势险峻的战略要地卢龙(意思是“黑龙”)城。原来这里有一条叫作“渝水”的河流,但从唐代以后它就消失了。卢龙城不但是唐朝的一个重要的边防要塞,而且也是一个重要的关税征收地。 西北丝绸之路:伟大的丝绸之路是唐朝通往中亚的重要商道,它沿着戈壁荒漠的边缘,穿越唐朝西北边疆地区,最后一直可以抵达撒马尔罕、波斯和叙利亚。从玉门关向西,有两条道路可供行人选择,这是两条令人望而生畏的道路。商队经过的地区有时候根本就没有正式的路径,只能以倒毙的行人和驮畜的残骸作为前进的标志。 西南茶马古道:除了以上道路外,另外还有一条陆路商道,这条道路是从四川经过现在的云南省境内,进而分作两条道路,通过缅甸境内上伊落瓦底的令人毛骨悚然的峡谷,然后再前往孟加拉。这是一条非常古老的通道,但是在唐朝之前却几乎没有利用过。唐代的云南属于西南蛮地区,唐朝政府曾经徒劳无益地试图征服西南蛮,但是由于八世纪时在这里新兴起了南诏政权,这样就使唐朝重新开通这条通往缅甸的古道的努力最终化成了泡影。

广州 七世纪时,随着广州的兴起,交州的对外贸易虽然有些衰落,但是通过交州进行的海外贸易却从来没有完全绝迹。相反在八世纪中叶以后,即在八世纪的最后几十年里,由于广州地区贪得无厌的官僚和中间代理商的敲诈勒索,外国商人宁愿在交州进行贸易,所以这时交州的对外贸易甚至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扬州 扬州是唐朝庞大的水路运输网络的中枢(由唐朝和外国商船运来的各种货物都要在扬换船 沿)装人北上的运河船只。所以这里也是亚洲各地商贾的聚集之所。从广州运来的盐(这是人人必需的消费品)、茶(当时北方饮茶已经相当普遍)、宝石、香料和药材,从四川沿着长江航道运来的珍贵的锦缎以及织花罩毯等,都集中在扬州,然后再转输到各地。 洛阳 洛阳城还是武则大女的“神都”。到了十一世纪时,洛阳就发展成了中国最辉煌、最美丽的城市,而唐代的洛阳则正在朝着这个方同顺利发展。洛阳有宫殿、亭园和大批官员。洛阳还以它特有的新鲜的水果、美丽的花卉,带有彩色图案的锦缎、精美的丝绉布以及各式各样的陶瓷制品而著称于世。南市是洛阳的一个巨大的市场,南市的占地面积达两个街区(即坊)。在这个市场里,有一百二十个分类经营商品的集市或街,整个市场包括数千家单独的商店和货栈。对于居住在洛阳的外国人来说,洛阳城里有平时奉祀外国神衹的寺院,在这些寺院中有三所是拜火寺,从而证明了波斯移民的存在。

长安 长安城有东、西两个大市场,每个市场里都有许名集市。东市坐落在贵族和官僚住宅区附近,这里没有西市拥挤,环境比西市安静,场面也更奢华;西市则更嘈杂,更大众化,暴力事件也更多﹣西市是处决犯人的地方。此外,西市的外国货也比东市多。每个集市都被货栈所环绕,而且都有自己独特的商品种类和一位首脑(行头)。依照唐朝法令的规定,每个集市都要陈列出写明其专营货物名称的标志。大多数 进贡 皇帝帝继续庄严端坐,缄默不语,由有司官员以帝大览的名义接受礼物,并且从使团随员手中接纳作为贡物的赠礼。作为对奉献纳贡的酬答,进贡国国王及其使臣将会在唐朝政府中得到一个徒具虚名但却十分荣耀的官衔。这样他就名副其实地成了唐朝天子的封臣,而唐朝政府也会赐予他们丰厚的“俸薪”。当尸利佛誓国王向唐太宗贡献了象征性的贡物之后,唐玄宗随即宣布了对其特许的权力的认可,并且宣称“嘉其乃诚,宜有褒赐,可遥授左武卫大将军,赐紫袍金钿带”。

俘虏 除了幸运地被分配到出身高贵、功勋卓著的大臣之家之外,战俘们通常只能成为与个人无关的国家奴隶。在集权统治下,这也是那些被宣布犯有叛逆罪者的家庭的命运。俘囚与叛逆者的亲属的遭遇是相同的,他们被迫从事收集石料的工作,这些石料是为了修建保卫国家的城墙和保护农田的堤防使用的。这种劳役一直要持续到他们获得自由为止。朝廷的特殊恩典,或者是一般的大赦,都可能会使他们得到自由。 马 马是一种贵族动物,除了对于地主来说具有的实用价值之它在古时候还具有更高的特殊的地位。古代的种种传说使这种动物罩上了一层神圣的色彩,它不仅被赋予了奇异的品性,而且显然被印上出自神种的烙印。有一则将马神化的神话传说中称,马是龙的近亲,而龙则具有与水的神秘力量近似的神力。的确,几乎所有的名驹都被当作是龙的化身。例如虔诚的玄奘骑过的骏马就是如此。在后来的传说中正是玄奘的这匹马从印度驮回了佛经。在古代时,中国人甚至直接将他们饲养的高大的马称作龙。

大象 南方地区见到大象的踪迹了。九世纪时,在广东省的山区里仍然有许多大象,而十世纪时在广东省温暖的森林地区也还有大象出没:广州东面的东莞的一座佛塔中有一块宋太祖建隆三年(962)刻的石碑,内容记载了一群大象践踏了农民的庄稼。广州向来以出产大象的桃红色的长牙和味道精美的象鼻而著称于世,这种象牙是制作笏板的最好的材料,而象鼻则是本地厨师引以为豪的美食。 狮子 在古代和中世纪,狮子这种王兽的许多品种都传到了中国。随着狮子的传入,表示狮子的两个词也在中国出现了。一个词是“狻猊,这个词的读音相当于“* suangi ”,这是在公元前由印度传到中国的一个词。到了唐代,这个词已经不再使用了。第二个词就是“狮子”,它的读音相当于“ sisak ”国,这个词是在“狻猊”传人若干世纪以后从伊朗传人中国的,这也是中世纪时一个常用以称呼这种动物的名称。 虫饰 这种破称为“青虫”的甲虫是在岭南和安南采集来的。青虫有时又称“玉虫”,有时则称为金龟子,这种金绿色的中虫王要生长在西江以北的广西境内。这里出产的青虫就如同翠鸟和孔雀一样,闪烁着美丽的青绿色的光泽,非常适宜于装饰妇女的服装,尤其适合作为妇女的头饰。除了表面上看起来具有的魅力之外,更重要的是这种虫子可以作为爱情的护符。这种小生物“喜匿朱槿花中,一一相交”。青虫的情欲可以通过某种交感术传给普天之下的风流妇人。在李贺的一首诗中,描绘了这种典型的装束: 洞房思不禁,蜂子作花心。 灰暖残香柱,发冷青虫簪。 夜遥灯焰短,熟睡小屏深。 好作鸳鸯梦,南城罢捣砧。

郁金香 李白的另一首诗歌李白在这首诗歌中写道:燕麦青青游子悲,河堤弱柳郁金枝。诗人在这里表现的是对红黄两色叶簇的一种视觉印象。或者如我们现代的词书中对“郁金香”的颜色的定义:“浓重而明快的一种淡黄红色的黄色色调”。简而言之,这是一种色调高雅而凝重的橋黄色的色调。甚至在一个世纪之后,温庭筠也还不敢使用李白那样大胆的比喻,而只是使用了“春树郁金红”的描写。 泡桐 唐朝人拥有优良的本地不材品种,本地的木材已经完全能浦足他们制作目已所熟悉的实用器具的需要:青龙木可以夹制作斧柄;坚韧结实,纹理美观的酸枣木是制作车轴、调羹和筷子的好材料;长江以南的樟木可以用来做船;四川出的美丽的泡桐则可以制作五弦琴(配以玉琴栓和浙江产的玄)和中世纪中国的优雅的箜篌。非常幸运的是,我们在院可以见到一把以高超的技艺复原的,已经“失传”的代箜篌。这把箜篌是用泡桐制作的,表面有用珍珠母镶嵌而约花鸟图案,二十三根弦系在鹿骨轸子上。我们可以将这篌看作是唐代精湛的木器工艺的代表之作。

紫葡萄 名媒赵鸾鸾曾经写过五首诗,生动地描写了妇女身体上格外具有魅力的几个部位,其中有一首诗歌中出现了与“马乳”相同的意象派的比喻。这五首诗分别是“云髪”“柳眉”“檀口”“纤指”和“酥乳”。在“酥乳”诗中,就是用“紫葡萄”这伞隐喻来表示女性的乳头的。但是出于一般的体面,要求我们将这种独具匠心、隐晦而风雅地用于形象化比喻的“紫葡萄”,理解为某种其他类型的葡萄,它比“马乳”更小,即大小比例更合适的一种葡萄。
《酥乳》
(唐)赵鸾鸾
粉香汗湿瑶琴轸,春逗酥融绵雨膏。
浴罢檀郎扪弄处,灵华凉沁紫葡萄。
香料春药 就香料的本性而言,它更容易直接使用于春药产,而这与香料在一般药物中的重要地位是一致的。当唐玄宗最初迷恋上杨贵妃时,他已经有些力不从心了,安禄山“因进助情花香百料,大小如粳米而色红,每当寝处之际,助情发兴,筋力不倦”。 医疗 根据九世纪时阿布赛义德的记载,在中国有一种习俗,这是在公共场合竖起一座巨碑,上面镌刻着人们易患的几种疾病和对症治疗的简要说明。这样一来,就可以使所有的人都能够得到足以信赖的处方;如果患者很穷的话,他还可以从国库中支取治疗费用。在同时代的著作中,我们还没有发现与这个美妙的传说类似的记载。但是在唐朝诸帝统治时期,用来教诲百姓的文告确实是刻在石碑上的,而且当时唐朝政府对于公众慈善事业,尤其是对病坊也的确具有强烈的兴趣。 唐朝刑法规定,医生洽病必须严格遵照古药方和官修本草定,如果因"误不如本万而导致病人死亡者,要外以生两年”的刑罚,如果患者是帝的话,则医生要被处以绞刑。 纺织品 唐朝最大的纺织工业中心分布在长江口一带和四川。这些地区,众多劳动者辛勤织作,生产了大量美艳鲜亮的纺外品,以满足唐朝豪门权贵的需要。据说有七百名织工专门为杨贵妃生产她所需要的各种各样的纺织品。精美的纺织品促使庚朝的社会风气日益腐败,因而庞大的纺织行业就成了时时遭受祗毁的目标,有时还因此局部地呈现出了衰退的迹象。例如唐代宗曾经在大历六年(771)下诏,禁断有复杂的文字图案的纺织物,其中包括单色和彩色的绫以及带有图案的纱。

颜料 除了白色之外,长安宫廷里的织工公认的有五种官方确定的颜色:青、绛(红)、黄、皂(黑)、紫。唐朝政府提供给宫廷织工使用的是一些古老而享有盛誉的植物染料,即草本靛蓝、茜草染料、栀子、栎子和紫草等。有些颜料是用代用品,例如檗木、黄枦和小檗,都可以作为黄色颜料来使用,也就是说它们都是栀子的代用品。当时的矿物质颜料主要供画师们染画,妇女们也使用矿矿物颜料来美容。就矿物颜料而言,传统的材料有作为青色颜料的石青,作为绿色颜料的孔雀石,作为红色颜料的朱砂(有时用铅丹或“红铅”),作为黄色颜料的赭石,作为黑色颜料的炭以及作为白色颜料的白铅矿等。 在中世纪时的印度,大量贸易商品名称的前缀都是 cini ”或“ cina 。这种前缀名称标志着这些商品来自中国同时也表示这些商品的质量优秀,因为在当时人们的心目中,从中国这块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土地上传来的商品都具有上乘的质量。 金刚石 金刚石在唐代被用来切割硬石料和在珍珠上穿孔。长安作坊中的玉石钻没所需的金刚石尖,也是从中亚输人的。甚至距离长安更近的西北地区的甘州回鹘也出产金刚钻。
玻璃
玻璃久已为中国人所熟知,自从东周以后,中国人就已经制作出了玻璃。在汉语中,将玻璃分作两类,一类为琉璃,另一类是玻璃,琉璃是指一种不透明的或颜色暗淡、半透明的彩色玻璃甚至有一种彩色的陶质釉也可以称作琉璃;琉璃与英文称之为“ paste ”的铅玻璃很类似,琉璃一一特别是绿琉璃与蓝琉璃一﹣与玻璃质混合物一样,往往被当作一种自然宝石的替代品。

象牙 在正式场合用来记事,以备遗忘的“笏”,是唐朝独有的一种特殊器物,笏的顶部是圆的,唐朝的大臣们在朝会时必须携笏上朝。至少从九世纪中期开始,“宰相朝则有笏架,人禁中,逐门传送至殿前,朝罢则置于架上。百寮则各有笏囊,吏持之”。唐朝的笏有各种不同的形制,品位低的官员使用的是用竹、木制成的笏,而高品阶的大臣使用的笏则是用象牙制成的。唐朝有些笏板的装饰肯定是十分精美的,例如,唐朝规定位继承人在二十岁时要举行“冠礼”,这时继承人“衮冕服、元衣燻裳”,腰带上倆着玉石装饰的剑,剑鞘的包头嵌着火珠,手里则拿着“金饰象笏”。 金属 金属制品在唐朝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唐朝的金属工艺也很先进。在唐朝的外国人总是干方百计地要从唐朝搜寻金属制品带回本国。反之,唐朝政府则不断颁布诏令,禁止金、银、铜、铁的出口,阻止外国商人将铜、铁转输到唐朝境外。尽管唐朝的天然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但是有些金属的供应却一直是很短缺的。黄金就是其中之一。
© 本文版权归 allanscyan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