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世界本原及我们对世界的认识
因为很偶然的原因,最近这几年陆续看了一些和哲学有关的东西。虽然没有能力精读这些东西,但每次翻阅这些材料,总能给我带来一些新的东西。趁着最近不想工作,把之前零碎的想法和思绪记录下来。没有心思去细细追究这些只言片语的来处,只是简单地写下来,或许是某个名家的思想,或者是自己的一些想法,不再一一分辨。
首先,我肯定是从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的,承认存在一个客观的实体。人类作为一种有意识的动物,对于客观实体的认识首先是通过感官建立客观实在在意识中的影像。之后,我们再对这些影像进行加工,形成我们对客观实体的认识。(在这额外提到一点,其实近代自然科学也是按照这个模式去认识自然界的。人们通过一系列测量仪器,对自然物质进行探测,然后对探测结果进行理论分析,进而建立有关某种自然物质、现象的模型,得到一些可以泛化的规律。)
那这里面就存在很多东西可以细细深究。(1)客观实体是什么?(2)感官是什么?(3)感官如何作用于客观实体?(4)如何对影像进行加工?
第一个问题,客观实体是什么?客观实体是指存在于空间中的物质,这个物质的存在不受具有感知的生物的存在或不存在的影响。换句话说,如果物质世界中不存在一种具有感知能力的生物,那么剩余的物质世界还存在不存在。显然是存在的,现代科学证明在生物出现在地球上之前,地球就存在着各种物质。不过,上面说的这些话其实是有漏洞的,因为在搞清楚客观实体之前,已经假设了一个物质世界。不过,因为本身是从唯物主义出发,所以承认物质世界的存在是前提。
第二个问题,感官是什么?相对于客观实体,必须有另外一个实体去认识这个客观实体,那么就需要一个主观的观察者。一般来说,这个主观的观察者就是人类了,所以感官也就是指人类的感官的。感官也就是人类能去观察和探测客观实体的机能,例如视觉的观察,听觉的观察、触觉的观察等等。
第三个问题,感官如何作用于客观实体?感官和客观实体之间必须通过一种交互作用来感知客观实体,比如说去看、去听、去摸,然后把感官作用于客观实体的结果反馈到意识当中。这里面就存在一个前提,那就是这个主观观察者是具有意识的。那么还存在一个问题,感官和实体之间如何交互,如何把交互结果反馈给意识。从现代科学来看,视觉是因为有被客观实在反射过得光线进入人类的感觉器官中,听觉是有声波进入到人体的听觉器官中,而嗅觉是有物质颗粒进入到人体的嗅觉器官中,触觉是因为有形变发生在人体的触觉器官表面。这里面就又有很多有趣的现象,对于可以发光的客体来说,光线是客体本身发生的。对于不能发光的客体来说,光线是来自于其他客体。因为人类的视觉感受器官不能发光,因此对客体的视觉观察只能有这两种情况。但是,对于听觉和嗅觉来说,声波和物质颗粒都是来自于被感知的客体。而触觉就是另外一类更加有意思的类型了,因为触觉发生的形变即发生在感受器官上,还发生在可研究的可以表面。这就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对于视觉来说,有一个客观实体并不一定能完成感知这一过程,既有可能需要借助其他的课题。诚然,哲学中并不在意这个东西,只要有一种方法能完成感知就可以了,没有必要进行全面的感知。
第四个问题,如何对感知的影像进行加工?一般来说,加工的方式有两类,第一类是对这些影像进行概念化或者分类,另外一类是建立影像之间的逻辑关系。但这里就涉及到很多东西,比如我们如何对这些影像进行概念化或者分类?我们如何在这些影像之间建立逻辑关系?这里面就有很多争论了,我也无法细究这些争论,我简单说一些自己看法。首先,关于概念化的思维能力,它是如何而来,我这说不清楚,但很大可能是在不断的进化中演化遗传下来的能力。其次,概念从何而来,我觉得应该是不断大胆的创造,然后通过学习积累下来的。人类通过这种概念化的思维能力以及不断积累的概念知识,对意识中的影像进行了初步的加工,使其由特殊客体泛化为普遍客体。然后,在概念的基础上,人类尝试去建立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这些关系当中,最值得关注的就是因果律。也就是一件事情的发生是另外意见事情发生的原因。这里面其实也存在一个小疑问,因为普遍的因果律建立在时间的单向性上。也就是说,A时间发生之后,B时间紧接着就会发生,而且不论在何时何地,只要A事件发生,B事件就会紧跟着发生。当然,这不是因果律的全部。但是,要是没有时间的单向性,很多因果就会变得很滑稽。假设,时间不是单向的,而是不同的小片段杂乱地排列的,那么A事件发生之后,B事件不是紧接着A事件的发生的时间序列发生的,那么A事件和B事假之间就可能不会被认为存在因果关系。所以,在因果律中,应该还必须存在一种传递,一种由A事件到B事件之间的单向传递。A事件发生之后,必须有一种A事件发生之后发生改变的“东西(可能是物质,也可能是信息、能量等非物质的形式)”单向地传递给B事件。而且,这个事件一定是B事件发生的“驱动力”之一。当然,“驱动力”本身就暗含因果律的内涵,因此“驱动力”的说法也是不可取的。
最后,对于加工方式,哲学家们也有自己的信条,这就是著名的“奥卡姆剃刀定律”,简单来说就是如果有两个理论来解释同一件事情,那么应该选择其中比较简单的理论。也就是“若非必要,勿增实体”。无论如何,这暂时看起来不是一个真理,更像是一个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