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此別了《兩地書》

1700多年前的一个冬日,飘了一阵子雪花,天即放晴。王羲之心情大好,恰逢此时,一个朋友要去浙江绍兴,王羲之说,稍等片刻。随即奋笔疾书,少顷,草就一封书信,托此人带给绍兴的张侯。
这封短信4行,28个字。译文大致如下:王羲之拜上:快雪过后天气放晴,佳妙。想必你可安好。事情没有结果,心中郁结。不详说。王羲之拜上。山阴张侯启。这封短信就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快雪时晴帖,被尊为行书的泰山北斗。王羲之当然不可能知道这封短信的命运,他只知道能托人捎信去绍兴,实属不易,必须抓住机会。谁料想这封一挥而就的短信,竟成了万人敬仰的法帖。
也是一个冬日的上午,我接到儿子的微信,他正在美国南加州一所公寓的厨房里。他第一次烙饼,在和面时遇到了麻烦,他不清楚应该放多少水。我用微信指导他,如朕亲临。儿子去加州理工读书,需自己准备晚饭和早餐。他在家时没有独立做过饭,我就用微信指导他,先放哪个后放哪个,如何判断生熟。一来二去,儿子的厨艺也有了些模样。北京和加州远隔万里,我一点都不觉得,就好像我们一同在厨房里,我说他做。
在古代通信可是大不易。从西周开始,中国就开始建立邮驿制度,在以后的朝代里,通信逐步得以完善,在全国建立了水陆邮驿网。不过,驿站是官府的通信组织,只传递官府文书,不允许夹带私人信件。老百姓的书信只有托人捎带,到了明朝才出现了专为民间传递信件的民信局。
在中国古代,为什么民信局出现得很晚?我以为,一是识文断字的人很少,绝大多数人是文盲,通信者是小众;二是户籍管理严苛,出门在外的人很少;三是生活节奏慢,变动少,可通信的内容不多。鉴于此,社会对通信的需求小,所以通信机构出现晚。
在如今微信的时代,原有的时空概念被彻底颠覆,咫尺天涯。儿子去美国,中午从北京走的,我们回家睡一觉,第二天早上收到微信,到了。当年冰心留学美国的那个年代,坐火轮船,从上海出发,到东海岸要四五十天。冰心在船上结识了吴文藻,后来成了夫妻。到了美国后,立马写一封回国报平安,又是四五十天。两个来月一封信,让你觉得隔着山,隔着洋,真是远,远如西天取经。
90年代,媳妇在美国,我在北京,平时通信,需要十天,有了急事打电话。国际长途电话只有一个地方能打,北京电报大楼。排队,填单子,交押金,等着。电话费极贵,几分钟就是一个月工资,等着的时候打腹稿,反复修改,力求精炼,惜字如金。轻易不敢打国际长途,费事费时不说,主要是费钱。
王羲之生活在东晋,没有邮路,不通信。冰心时代尽管通信时间长,但毕竟可以通信,是个进步。90年代可以和美国通电话,又进了一步。现在可以微信、视频,更加进步了。但并不是所有的一切都进步了,有的部分退步了。微信快是快,但只是只言片语,没有书法,缺少情感和内涵,几乎没有保存价值。古人的许多精湛书法是以书信形式流传下来的,鲁迅、梁启超、冰心等人的书信,皆是美文佳作。只可惜如今微信、视频当道,亲笔写书信的人越来越少,《快雪时晴帖》和《两地书》大概从此休矣。
松下乱弹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李广本是天水人 (1人喜欢)
- 失街亭与空城计 (4人喜欢)
- 从伏羲庙到黄帝陵 (3人喜欢)
- 白塔寺也叫百塔寺 (2人喜欢)
- 谁才是天下第一号石窟? (5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