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聊天星人的“有营养”的聊天群(其实这是差不多一个月前在一个小组的发言)
我在微信上关注的一个公号在春节期间组织了限定7天的聊天群(据说往年也有这个传统),给理论上有一定共同兴趣点的网友互相认识交流的机会,然后准时解散。这样做很聪明。
解散前两三天起,一些聊友就开始焦虑,要求群主改长期,或者纷纷自组,我也被拉进了这样的“派生群”。但过了没几天我就退群了。
因为其实,“会聊天”的人真的很少。
回想起去年玩了一阵的Soul,初始创意是很好的,但是终未能免俗。最近看到这款App(是不是有大资本介入了?)被多个当红网综强推,是不是玩法有改观了?
在我个人的标准看来,“会聊天”可能涵盖以下这些特质:
- 本身有思想,有内容,不是“空洞的灵魂”。否则你聊啥?一溜的“哈哈哈”,狂炸表情包?这一点不一定与年龄有关,也未必需要过人的阅历和见识,但是需要一个人有自发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其实就是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而不是思想或智力上的惰性。
- 有“分享精神”。这一点的确不是每个人都擅长的,比如我自己从本性上讲就不是。但如果抱着这样一种愿望去尝试,就会发现有回应,有启发,有感动。
- 一定的情商,从“真诚”和“礼貌”开始,注意一点“边界感”,如果善感有共情能力的话,也许你有机会成为某人的朋友,或者在有意无意中帮到谁。
所以,如果你理想中的是一个“言之有物”的“有营养”的聊天群,不受地域和时区的限制,不以偏见(你可以保留,因为不可避免)去故意伤害和攻击别人,也愿意把自己欣赏的事物拿出来分享,“醉翁之意不(光)在酒”,而是在微醺后可以娓娓道来的故事的话,欢迎联系我加群。
**************************************************
1. 我没有留恋那个大群的原因:
- 群里很多自诩“雅痞”的脱不了“势利气”,他们表现出来的是“我拥有”是我财富权利的标志,“你不拥有”哪儿来资格谈?这类人群的聊天特点是“炫耀”或“说教”。——所以不是平和平等的心态去聊一件喜爱的事物,这样的“喜爱”有多无聊哦?
- 群里近300号人,也就10来个保持比较好的聊天节奏,别人就是潜水,或者炸表情包。我想在同一个聊天群里,有一些“活跃”和“次活跃”的成员是正常的事,我希望我将要建的聊天群能够避免“台上”“台下”的区别与隔阂。也欢迎围观,我知道有很多真正内向不善表达的人,也许真心喜欢当观众,也喜欢我们聊的内容,这些都是好事。但是希望你能够拿出交流的勇气来,亦取亦得。
- 太多“庸人自扰”的,记得一群女孩说起了自己被家长施加婚恋压力的问题,互相鼓励之余,却迫不及待地表现出在群里相亲的意愿,并且很快自组了主题小群。我当时心里就想:别人不给你压力的时候(比如你家长也不在这个群里,没人逼你嫁娶对吧),你们不是也犯贱自己要卷自己啊?
2. 我退那个小群的原因:
- 大群里一批雅痞聊红酒和威士忌,混合着各型“无酒不欢”人士,小群即以“饮酒”为名。这一点本无可厚非,但是小群的聊天风格就是大家下班后,互相吼着“喝不?”,“喝几杯?”,“已经醉了”。。我就在想:若是为了吼这几句组这个群,你不如吼给Siri听,兴许还能激起更大的水花。
大家多数在不同的城市,无法在短期内“面基”,所以“云酒局”也许能照顾到很多饮酒者的心理需求?首先我对“饮酒”的态度是不主张“傻喝”,“买醉”,“狂饮”的,而是“小酌怡情”派(这一点我在他们拉我入群时事先声明了);其次在微醺取得一点“温度”之余,我更感兴趣的是大家在身心放松境界下可以交换的故事。
还有个奇葩,因为他看到我对“吃喝”好像还有些了解,尽管我解释了多次“我对饮食讲究,以健康为标准,但并不投注过多的热情”。他几乎不分享吃喝以外的别的内容,他说他一日三餐都去餐馆,我现在退群了,他加了我私信,还是隔三差五地“报告”他吃了啥,喝了啥。。我内心的OS就是:Why should I care? 我不知道除了说Enjoy外还能有啥表示。。我想你何不分享给“薄荷”,或者开个频道做吃播。
3. 有好些人在大群解散后加了我私信(也许因为我是少数的一直在群里主动分享各种内容,也积极回应别人的,大家看上去似乎也对我分享的内容比较喜爱),但是他们都一言不发😂。我就会比较认真地问一句:你是想聊天,还是加我就是为了扩展人脉?我不是吝啬哦,我知道不是人人都喜欢聊天的,对不爱社交的朋友,我也会同样努力去做到慷慨和包容。比如有一个女孩子说,她见到我在群里说“我有八辈子也读不完的电子书”,就一下子想加我。我就跟她说,欢迎随时索取。
4. 我卸载Soul的原因:
没有遇到真正有交流愿望的Souler。尬聊就像查户口,查完就不知道聊啥了。其实从个人经验来讲:有内容、有营养的聊天的情况下,我真的不在乎对方是男是女是何年纪,哪里人,啥职业,婚否等等,连名字都不一定需要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