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错被家长关小黑屋看恐怖片,网友:你这不是教育是摧毁!
在知乎上,看到一个令人戳心的提问。
“孩子犯错了,我把他带到小黑屋看恐怖片当惩罚,这样的教育可能会对他的心理造成怎样的影响?”
一个高赞回答是:“这不是教育,这是对人的摧毁!”

很多父母崇尚棍棒教育,当孩子犯了错,不是打就是骂,他们认为只有骂得够凶,打得够狠,惩罚了孩子才会长记性,以后才不会再犯。
他们打着“爱”和“我都是为你好”的幌子,肆意伤害年幼的孩子,他们为短暂的教育效果而沾沾自喜,却忽略了对孩子身心的伤害。
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得到的不是成长,而是自己不值得被爱的结论。
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错的原因是什么,也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对别人和自己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只是迫于父母的暴力,无奈屈服!
一,粗暴的惩罚方式,会让孩子习得性无助
心理学上,有一个习得性无助效应。
心理学家塞利格曼把一只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它难以承受的电击。
经过多次实验后,狗只要听见蜂音器一响,就开始躺在地上呻吟和颤抖。
哪怕笼子是打开的,它也不会逃跑,而是绝望地等待痛苦的降临,因为重复的失败和频繁的惩罚,已经磨平了它求生的欲望。
当孩子犯错,父母不管是采用打骂还是恐吓威胁,本质是父母利用自己家长的权威和身高体重的优势,来强迫孩子听话。
处于弱势的孩子,因为生存本能会向父母求饶,会声泪俱下地保证,以后再也不敢了,以后要当个乖孩子。
当我们为孩子的屈服而窃喜的时候,却不知道已经在孩子的心里播下了叛逆和习得性无助的种子。
二,打骂教育,只会带来短期的效果
朋友老易一向奉打骂教育为真谛。
每当我们为孩子的问题焦头烂额时,他就会传授他的经验:“教育孩子,你就要给他打服,一次不行就两次,他服了你,才不敢放肆。”
但大家都只是一笑而过,并不采纳他的建议。
小易读初中前,在老易的严格管教下,一直是别人羡慕的那种孩子,每天按时上学放学,成绩优异乖巧,从不忤逆父母和老师。
但上了初中进入青春期后,小易仿佛变了一个人似的。
整夜地看手机,玩游戏,父母一说就炸毛,一吼,他的声音比父母更大声。
有一次,老易气急了想揍儿子,却发现儿子瞪着铜铃般的双眼,手里拿着不知道什么时候买的双截棍,想要和他拼命。
那一刻,老易知道自己输得彻底。
打骂教育,表面上在短期内纠正了孩子错误的行为,但却让孩子养成说谎、阳奉阴违叛逆等后遗症。
真是得不偿失!
没有哪种惩罚能得到持久的服从,试图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最终只会得到双倍的反噬。
就像《无声告白》里说的那样:“我们终其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那就这样躺平,从此不管孩子了吗?
当然不是!
简.尼尔森在《正面管教》中说:“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不是惩罚,而是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用和善坚定的方式,引导孩子改善错误。”
三,具体怎么做呢?
首先,要肯定式批评,不要否定式攻击
一位爸爸带着儿子的体育场练习引体向上,儿子的体型有点壮,做了好几次,但只成功了一次。
孩子不停地抱怨说:“我不行,我做不了!别人都行,就我不行!干脆死了算了!”
爸爸没有生气,而是说:“说什么傻话呢!你看刚才做5次就成功了1次,如果再努努力,再尝试几次,一定会有进步的。”
肯定式批评就是肯定孩子做得好的部分,鼓励孩子还没有做好的部分。
让孩子觉得自己只是暂时没有做好,让他相信只要再努努力,再多尝试几次,他就会有进步。
这种批评表面上是批评孩子,实际上,是父母在向孩子传递自己的爱和肯定。
《父母成熟了,孩子就会成才》中写道:“孩子的心灵是稚嫩的,可能因为父母一句鼓励的话而奋发向上,也可能因为父母一个厌烦的眼神而黯然神伤,丧失信心。”
千万不要低估你的话对孩子的影响力!
其次,淡定冷静,杜绝情绪化
曾看到一个视频,一位爸爸带着女儿去接种疫苗,女儿可能是害怕,一直在吵闹哭泣。
爸爸反复哄,还是哄不好后,他愤怒地拎起孩子,用力一甩,直接把孩子甩飞几米远。
孩子被重重地摔在地上,周围的人都惊呆了。
这让隔着屏幕的我心都咯噔了一下。
把孩子摔伤了怎么办?要是摔到头或是摔到脊椎,那造成的后果将是不可估量的。
如果万幸孩子没有受伤,不但会给孩子造成的害怕和无助,还会给她的心理带来阴影。
蒙台梭利曾说过的:“我们对儿童所做的一切,都会开花结果,不仅影响他的一生,也决定他的一生。”
人在情绪化的时候,说出的话和做出的举动,往往缺乏客观性。
但心智不成熟的孩子,却并不能理解,他们只会想到我做错事了,爸爸妈妈不爱我了。
长此以往,再好的亲子关系也会破裂,孩子心里的安全感,也必然会荡然无存。
最后,要选择恰当的场合,为孩子保留尊严
发展心理学认为,孩子到了2岁左右,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羞耻感,他们会很在意别人的眼光,而不愿意做出随时大小便等行为。
每个孩子都有自尊心和羞耻心,他们也怕丢脸和出丑。
曾看到一个心碎的视频,在北京地铁7号线上,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不知道犯了什么错,被他的妈妈狠狠地掐脸辱骂,甚至还被迫当众下跪,跪了差不多一站地。
当旁人好心制止时,那位妈妈却理直气壮地说:“我的孩子,我想让他干嘛就得干嘛!”
在很多父母眼里,当众教育孩子,不但可以显示自己教子有方,还能让孩子知耻而后勇,却不知道这样的行为,不但会挫伤孩子的自信心,也会摧毁他的人生。
毕淑敏说:“孩子的成长,首先是从父母的瞳孔中确认自己的存在。如果连最亲的人,都不顾你的尊严,否定你的价值,那么孩子是无法看到自己存在的意义。”
聪明的父母,知道教育孩子要选择恰当的场合和时间,更会懂得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四,孩子在不断犯错中成长
一个年轻人请教得道的智者:“请问智慧从哪里来?”
智者回答:“经验。”
年轻人又问:“那经验又是从哪里来的?”
智者说:“一次次的错误。”
每个人都是在不断犯错,然后在不断改正中慢慢成长,孩子亦是。
与其打骂孩子屈服在家的权威里,不如给孩子一点时间,慢慢引导他们,让他们学会自尊自爱,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