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是我一次感性的选择
公众号:豆芽儿很菜
写下这个标题,我有些许惊诧,
因为脑子里快速闪过几次我做过的重大决定,好像都是趋于感性的。
比如,择偶、交友、出行、辞职、择校、关注博主……
壹
网上如今有大量做推广的视频,其中不少是通过分析数据、参数,这些偏理性的分析总是让我一个头两个大,有种云深不知处的迷茫感,“我是谁,我在哪,我为什么要听这些”,
相反,我格外喜欢看真实的、感性的、有温度的推荐视频。
记忆深刻的一次,是观看一期关于宣传极简主义的视频,看完视频我对这个视频博主是个极简主义者深信不疑,并由衷地钦佩。
视频中她完全没对极简主义的概念进行过多阐释,只是一一展示自己生活中有且仅有一件的物品,比如保温杯、双肩包、钱包、化妆包……而且如数家珍般一一聊到这些物品的优点,
比如双肩包,
内衬是浅色的,很好找东西;
里面两侧各有一个松紧口的小布袋,方便存放水杯;
每次登山、徒步一定会使用;
如果脏了会认真清洗,希望它可以陪自己时间长一些等等。
这些话语和细节令我深深地触动,我确定物品对于她不只是物品,而是一个能够提供无私帮助的好朋友。
整个视频中,我并没有听到极简主义这几个字,但是我看到了一个极简主义者对于有限物品满眼满心的欢喜和感恩,我好喜欢,她打动了我。
贰
再说回到这次的租房,之所以我会租下目前这套“老破小”,同样也是我基于感性的选择。
其实,在租下这套房子之前,我看了不少房子,其中两套(房A与房B)令我感触颇深。
房A与房B在相邻小区,中间一条郁郁葱葱、满是树荫的小路,直通学校门口,A、B都是老小区的步梯房,都南北通透,A在三楼B在四楼,A两室一厅B一室一厅对于我们一家三口都适用,
但我对两个房子以及房东的感觉则截然不同。
叁
A房东就住在房A楼下,一见到我先打预防针,“我这房子户型、光照都很好,很好住,只是没有捯饬,就像你没有化妆看着一般吧,一化妆那绝对好看,我这房子也是一样的道理。”
我竟无言以对……
走进大门,就到了客厅,客厅的房顶光秃秃的,正中间悬挂着一个灯泡,墙上空无一物,靠墙放着一张小桌子,桌子两边各放一把小扶手椅,
转个身正对面墙的墙角分别放着一个小冰箱和一个小柜子,小柜子上面是一个小电视;
从客厅往里走,进入主卧,右手边是衣柜,衣柜前面是一张床,床上随意放着一大一小两个垫子,床尾靠墙放着一个长条形的白色茶几,
询问房东茶几太占地方还挡道,能扔不,房东一口同意,“当然可以,什么不想要,随便扔,这些都是前面的房客走的时候不要的,没有一个是我配置的”;
穿过茶几和床来到阳台,阳台是开放式的,只是阳台比卧室略低一级,一整面南向的窗户齐腰高,脏脏旧旧的蓝色窗帘有几处从滑轨上垂了下来,
窗台上放着一个看不清颜色的单人沙发,沙发上胡乱堆着一块不知道用途的布;
走出主卧,穿过客厅来到次卧,次卧很小,一张低矮的床占据整个卧室1/2的位置,
开门正对着窗户,窗户是北向的,窗边摆放着一张桌子和一个年代感十足的五斗橱,可以活动的区域只剩下1/5,仅能从门口到床边,从床边到窗边;
从次卧退出到客厅,再来到厨房和卫生间,我惊呆了,除了地板,其余五面全都是黑乎乎的水泥墙,完全是毛坯状态,各种管线裸露在外,
除此之外,设施也极其简陋,厨房里要么是用几块板自制的台面要么是用竖放的广告箱来充当桌子,可以说没有一件像样的物件,
忍不住问房东为什么不简单装修一下,房东一本正经地说,“这房子我从买来,就没打算装修,因为住不到,我早晚是要卖的,卖的时候肯定毛坯房好呀,省买家拆了,
而且从买来我就开始出租,一直到现在,你现在看到的所有东西都是租户弄得,包括墙壁、地板”,
我这才低头看了一眼地板,
全屋木地板,我暗想哪个房客这么舍得投资,但是又抑制不住地想要锁紧眉头,
因为地板上附着着一层厚厚的黑色油垢,只有经常走动的地方是光亮的红棕色,像是一条条蔓延开来的红棕色小路,
这情景我在一些卫生条件堪忧的小饭馆看到过……
出了房门,我就打定主意要pass掉这户,
其实脏和乱我可以容忍,因为我能搞定,但是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散发出的“将就感”我难以忍受,也无力改变,
而且我不止一次地在心里抱怨“房东太抠也太精明了,房子对于他来说只是赚钱的工具,但是对于租客来说却是一段生活,这个房子可以住但不适合生活,而我需要生活。”
肆
之后,我马不停蹄地去看房B,房东已经在房子里等着了,
爬上四楼,推开门,就看到墙壁斑驳发黄,屋子里满满当当,沙发、餐桌、餐椅、斗柜、冰箱、洗衣机、床、书桌、衣柜……配置齐全,
只是都有种深深的年代感。
洗衣机是绿色的双桶手动洗衣机,拔了电源线,挂起排水管,放置在客厅里;
窗帘、柜帘是自制的,一块布上面缝上几个塑料圈,用铁丝串起来,墙上订两个钉子,把铁丝缠在钉子上,拉得直直的,帘子就成了;
墙上贴着三张极具代表性的纸质画,画上是大眼睛、白嫩嫩、胖嘟嘟的宝宝,旁边一行小字“聪明的宝宝”;
斗柜的上面附着一块透明玻璃,透过玻璃能看到几张山水画和几页通用电话簿;
客厅一侧上层还有个小隔层,用长长的竹梯可以爬上爬下,用来储物;
厨房的储物柜、小桌子都是水泥砌的,表面贴着白色瓷砖,瓷砖与瓷砖之间的缝隙挺大;
穿过厨房推开一扇木门,就到卫生间,不到1㎡的空间,承担厕所、浴房及洗漱的功能;
……
我仿佛是在参观,又仿佛是穿越了,
边看还边不时饶有兴致地问房东问题,
“房顶上这个杆子是干嘛的?”“这是用来晾衣服的,如果外面下雨就可以把衣服挂在这个杆子上。”
“这么高,一般的衣撑够不到吧?”房东姐姐走到门后拿起一个顶端有小开叉的长竹竿,“用这个可以,这还是我爸自己做的呢。”
“门后面这么多长竹竿是干嘛的?”“这三根又粗又长的是晾衣服用的,把它们架在窗外的铁架上,就可以晾衣服晒被子,我们一直在用,满牢的。”
有些问题房东姐姐答不上来,坦言这是她外婆的房子,她自己已经好久没在这边住过了,只在小时候曾跟着爸爸妈妈住过一段时间,她还说自己挺怀念那段时间的,
外婆走后她妈妈就住在这,近几年妈妈因为搬到别的房子里,这个房子就没住人了,最近才打算要出租。
我这才了解到这个房子的使用者是两位老奶奶,而且还是一对母女,妈妈活到了101岁,女儿现在也已经70多岁了。
看了一圈后,我指着一个上掀盖的箱子和它下面的矮柜,问房东能搬走不,房东姐姐说“这个可以装东西的,你不需要吗?这些物件上留有我外婆和我小时候的记忆,我还挺怀念的,挺舍不得的,但是你如果不需要,我可以搬走。”
年代感和记忆,是我对这个房子的第一印象。
我还发现这个房子里有很多小巧思,
比如在厨房和卫生间的墙上都有个小壁龛,用隔板隔成上下三层,用来储物;
为了防厨房的油污,还在壁龛外挂上帘子,在水泥柜子外面用木头做成门板;
每个门后面有绳子或铁杆作为横杆,用来挂东西,杆子上除了抹布还有夹子和挂钩;
洗碗池上面挂着一个塑料网格,网格上有钩子、有隔板,用来沥水,水能直接流到洗碗池里;
水泥砌的柜子太高,上层空间利用不到,中间用木板隔成上下两层;
厨房的插线板不多,但是每个插线板旁边都有个独立的开关……
充满生活智慧,是我对这个房子的第二印象。
房子里到处充满着主人的使用痕迹,
锈迹斑斑的蹲坑,门后搭着的几块烂洞但干净的抹布,磨得发亮的窗户台,房顶悬挂的小尘絮,整齐摆放的四个暖水瓶,抛了光似的竹竿,圆润光滑的木质床尾……
即便如此,这个房子看起来仍然很干净整洁,尤其是厨房卫生间,
我想象不到建立于1979年的房子,有近40年居住史的房子,房主是如何做到台面、台盆亮洁如新,地板光滑洁净的。
惊讶之余我深深确定,房主一定是两个热爱生活、爱干净、动手能力很强的老太太,像我的奶奶一样,也像我从奶奶那传承的一样。
跟我奶奶一样干净勤快的老太太,是我对这个房子的第三印象。
伍
当即,我暗想“就它了!”
之后花了不少气力说服我老公,最终我得偿所愿,租下了这套房子,就在昨天,也就是3.8妇女节,开开心心地搬了进去,我相信我会生活得很好,因为奶奶们都生活得不错。
不知道怎么回事,我在房子里打扫、整理时,总之只要脑子静下来,就会想到我的奶奶,回味我奶奶以前的生活。
写到这里,感性的我快要泪水决堤……
总之
感谢自己的感性
总能让我做出遵从内心的选择
感谢自己的感性
能让我有泪有笑、丰富地生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