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往东极
这是一场期待了很久的关于海的旅行
“你喜欢海还是喜欢山?”,他曾片刻思考后“喜欢海”。那时还没见过海的我,几乎这之前的二十多年都与山相伴。我喜欢山,我的家乡是连绵的山地丘陵,陡峭的高山我喜欢的更甚,更别说那让人一眼便震惊到失语的皑皑雪山。而他的家乡离海很近,所爱隔山海(不好意思,有点言重了),大概是这个意思吧。

DAY1 成都-朱家尖
出发之前我加了整整4晚的班,就在飞机早早落地普陀山机场后,打开手机蹦出来的还都全是工作。虽然早做好心理准备,但面对这灰灰的天空,黄黄的海水,还是想一秒穿回家里躺进被窝算了。和朋友约好在机场相遇,这原本应该是一个人的旅行,朋友说她也没有见过海。所以我们第一次见到的海,都不是三亚的碧海蓝天,不是厦门的红砖绿水,是舟山疾风暴雨过后混混糊糊的黄色东海。 跟朋友商量好,我们把有限的经费花在最极致的东极岛日出海景民宿上,其他住宿我们能省则省。所以我们便迷迷糊糊的前往第一个落脚的青旅,就在朱家尖离机场很近。在网上看到这家店是国际青旅,本来是有所期待的,一个暖意融融的大厅,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小伙伴,热情的前台小姐姐小哥哥。到了才发现整栋房子只有我和朋友两个人,老板有事出去,今晚也不会回来了,让我们自助办好了入住。一楼大厅还有个类似于酒吧的区域,可能也因为后来经营不善,现在堆满了杂物锁起了门。
收拾停当后,我们一同出门去海峡大桥的另一头找好吃的。跟着大众点评,找到了一家见海舟山海鲜面,迷迷糊糊选了一个37元的海鲜面套餐。面端上来了,并无过多调味,海味都很新鲜。老板告诉我们,5月还是禁渔期,所以很多当地特色的海鲜都还吃不到。禁渔期让我们一路错过了很多美味,但也见到了游客更少,气候温和的舟山。午饭吃的饱饱的,晚饭决定就一碗泡面解决,考虑岛上买东西肯定要贵一点,于是我们又在超市里大采购了一番后就又回到了青旅。
偌大的房子空空荡荡,还好有个大的露台,朋友在房间里补觉,而我就在露台上开起了线上会议。等会议开完天色渐晚,朋友也醒了,我们又拿上相机到房子背后的海堤上散步聊天。这里的海湾有一些垃圾漂到了岸边,随着浑浊的海浪一起拍打着石头。随着夜幕降临,也有淅淅沥沥的小雨下起来,对岸高楼里的灯光也亮了起来。“哦,原来海是这个样子呀”

DAY2 朱家尖-青浜岛
今天要一早坐轮渡去东极镇,我们选的民宿在东极四大岛之一的青浜岛,所以得先坐到庙子湖再跟着轮渡去下一站青浜。东极四岛各有特色,最有名的是庙子湖,也是几个岛中最热闹开发的最好的岛,黄兴岛是很少游客去轮渡也很少,然后就是东福岛和青浜岛。后来听人说东福岛是几个岛中最漂亮的,但是我们因为时间有限,最后只选择去了青浜和庙子湖。在东福岛上错过了什么风景,也不知道有生之年能不能再见到了。
兴奋的登上轮渡,我们选择了下仓,上了才知道下仓是没有窗户的,坐在里面如同坐在摇晃的罐头里。实在是受不了,于是顶着冷冷的海风,我一直甲板上从头站到了青浜。耳边是海水拍打船体的阵阵波涛声,被碰撞出的细小水滴溅到甲板,海浪被拍出白白的泡沫很快便又消失了,小美人鱼变成的泡沫应该就是这样的吧。海面上的船只和小岛越来越少,海水逐渐从黄色变成了绿色又变成了蓝色,“一直游到海水变蓝”我现在知道是什么意思了。耳机里的音乐声开到最大,眼里只有茫茫海天。当然我最喜欢的还是海风,湿湿润润的吹在脸上,带着大海特有的味道,迎面包裹住你仿佛快要呼吸不过来。在船侧伫立了许久许久,看着海水又从蓝变绿,陆地应该就快到了。

毕竟是常常运气不好的人,知道每一次旅行不可能都见到最完美的风景。于是为了等海上日出,我们选择在青浜岛的记忆日出民宿住两天,把看到日出的几率增加一倍。是的,天总是不遂人愿。民宿的徐大哥到码头来接我们的时候,天上又开始下起了濛濛细雨,“明天能看到日出吗?”“这个恐怕有点难了”。徐大哥家是岛上离聚居区最西边的一栋民宿了,所以这里还才有直面东边毫无遮挡的绝佳观日视角。我们选的房间有一个面对东边巨大的窗户,如果幸运的话,我们早上不用出门,拉开窗帘看到的就会是海上的绝美日出。但是明天应该是没有了。
在民宿吃了午饭,我们就出门开始探索小岛啦。青浜不大,几个景点刚好都集中在西边,我们第一个看见的就是沙浦沙滩。穿过等身的荒草长满的山坡、十几栋无人的石头民居和一间破败的庙宇,就到了沙浦。一阵鱼虾的腐臭味铺面而来,苍蝇也满天飞舞着。这片区域已经没有人居住了,这个季节游客也很少,仿佛一场恐怖电影里的情节。看着那些门窗钉满木板的房子,斑驳脱落的红漆,和房檐上的精致石雕,这里以前应该还是很热闹吧,后来人们又都去哪里了呢?


我们下个目的地就是小孩洞,这背后其实还有一段故事:
1942年10月1日,载有1816名主要为英国籍战俘的日本货轮里斯本丸号在舟山海域被美国潜艇部队的鱼雷击沉。青浜岛和庙子湖岛的渔民利用小船救起了384名英军士兵,并带到家中以食物照顾款待。几日后日军军舰包围了两岛,200多名日军登岛搜索英军士兵。为了不连累岛上居民,381名英军士兵走出被再次押上军舰。剩下的3名军人被渔民藏在小孩洞内,并由渔民们冒着生命危险送到内陆并最终得救。
短短的一段文字概括了那段历史,事发时的景象已不能见到,只留下了一个记载着这件事情的木牌矗立在洞前。这里也是整个岛的最开阔的制高点,成了岛上游客都来打卡的风景。



西风湾,附近就是青浜货运码头,因为是禁渔期,码头上冷冷清清,一张巨大的网铺散在地上,里面有很多腐坏的青口(仿佛记得是这个名字),又是一阵恶臭和大群的苍蝇。等我们将要离开的时候,远远开来一艘插着国旗的舰艇,还未开近便用扩音器对讲说希望我们帮忙把缆绳拴在系缆桩上。我和朋友一脸懵,陆地上的孩子哪见过这些东西,都不知道咋操作,在一阵指导下才手忙脚乱给弄好。近了我们才看清是一艘小型军舰,船上的小哥们问我们是哪里的人,“四川呀!我就是成都人耶,你们是过来干啥的呀?”“我们是过来玩的,你们是海军吗?”“我们是陆军啦……”只能说小哥们很帅,我们很紧张又强装淡定,两个母单再次发挥了自己的被动技能,匆匆道别便离开了码头,然后一路上都在回味“好帅好帅”,然后脸上风轻云淡。码头的旁边是个砾石滩,昨天刚涨了潮,摊上有很多被海浪留下来的海草、海葵、青口壳,当然也有很多塑料瓶、泡沫、废弃浮漂……

天色渐晚,我们也该回民宿了,在路上走着走着,突然出现了我这辈子见过最大的雾,配合着海风呼呼地吹着,伸手不见五指,天地都是白茫茫一片。我们站在雾里跑跳嬉笑者,头发上全是雾气凝结下来的水珠。民宿的大哥告诉我们,这样的雾是会停航的,幸好我们是第三天才走,如果是明天早上可能就走不了了。于是在这大雾里黑夜降临了,远处的灯光穿过迷雾,成了一个个毛茸茸的光球,想看到星星也就别想了。
DAY3 青浜岛
早上应该是没有日出可以看了,我们就睡到了自然醒,南方的孩子总习惯晚上睡觉开一小点点窗户,没想到就这一点点缝隙让雾气和潮气伴随海风灌满了整个屋子,地板上湿漉漉的一踩一滑。昨天探索了岛的北边,于是决定去岛的南边看看,这边有人居住的房子要多一些,不知道能遇到什么新的东西。穿过岛上窄窄的主街,我们往高处爬去,这里有个废弃的学校,野草也有了半身之高。一会儿一个在周围做庄稼的老伯走过来跟我们说着什么,一个字也听不懂,半比划半猜大概意思是“这条路下不了山,只能原路返回”,然后把我们领到了来时的路上。
一路上我们穿过了一栋又一栋房子,大概有三分之二已经空置了。这就是人们所称的“海上布达拉”,渔村石屋建筑群落高高低低错层分布在岛上,远远看去就像一个小小的灰色布达拉宫。而其实他们大部分都只有个空空的壳子,里面的人已经搬离这里,去舟山市里生活,那里有学校有医院有了更安稳的日子。听民宿大哥说,很早以前南海渔业兴旺,吸引了沿海很多人出海捕鱼,由于造船技术还没那么发达,船很小也航行不了很远,在海与陆中间的东极岛就成了人们中间的休息站,人们在这里盖房子,把捕来的海货囤积晾晒,然后再运往大陆。后来随着造船技术和保鲜技术的发展,人们从远海捕的鱼当天就能运到陆地上了,再也不需要中间的东极岛作为驿站,居民也就渐渐少了。大哥的妻子就是土生土长的青浜人,念中学的时候就已经搬到舟山了,后来因为东极岛的旅游业兴起,他们才又回来开了民宿。周中女儿要上学,所以妻子就和女儿生活在舟山,周末就乘船回来和爸爸团聚。大哥说虽然妻子是岛民,但是现在仍然会晕船,往返的奔波很是辛苦。我想这就是大多数青浜人的生活了吧,岛上的年轻人少之又少,老爷爷老奶奶还坚守在这座岛上,年轻人都去了更大的陆地打拼。由于一部电影《后会无期》,岛上慢慢又火了起来,年轻人回来做民宿,开运动俱乐部,又开始有了一点生机。

太阳渐渐露出了点点光,把岛上的水汽蒸发到空气中,有点潮热的感觉了,我们开始往回走。路过一处小海湾,发现有个“clean东极岛,keep海岛蓝”公益净滩活动开幕式结束,好奇的我们便加入了这次活动,穿上小姐姐发的志愿者背心,领了两幅手套就上跟着一起去追赶大部队。这次是捡垃圾活动,地方有两处,一处是沙浦沙滩一处是西风湾砾石滩,就是我两昨天被苍蝇包围的地方。小姐姐一边走着一边跟我们讲活动的来由。活动的发起人是一位叫“海叔”的民宿老板,年轻时是远洋船员,到过世界很多地方。他是舟山人,后来回家后看中了东极青浜岛这个地方,在这里开启了民宿做起了水上运动俱乐部。但是东极海域刚好是东海与各大河流入海口的交汇处,又在舟山渔场的中央。青浜岛上海滩又最多,海上垃圾很容易随风飘来,堆积在海滩上,再加上岛上的生活垃圾也难以外运出,垃圾整日堆积,海滩不得清净。海叔选择行动起来,最开始一个人,后来又有了一位青浜姑娘加入(现在是夫妻啦),后来岛上民宿越来越多,海叔就组织起民宿负责人一起干,再后来就找到了一些公益组织,招募外岛招募志愿者,为大家提供食宿,招集和鼓励更多的人一起来清理海滩垃圾,现场体验海洋污染的震撼场面。


我们赶上的就是其中一场岛外志愿者+民宿主的净滩活动。大家把垃圾进行分类,塑料瓶一个口袋,可直接卖钱的浮漂一个口袋。因为垃圾实在太多,要都运出岛的成本就太大了,其他东西能烧的只能当场烧掉。大家弯着腰在海滩上奋力的劳动着,好几个小时的工作收了几十蛇皮口袋的塑料瓶和浮漂,可留在海滩上的垃圾还是那么多,人的力量简直杯水车薪,可能下次涨潮就恢复如原样了。无法想象海叔他们坚持做了这么多年,是否会有一些些无力感。我第一次真实感受到了乱扔垃圾的后果,它们就实打实地堆积在这座美丽的小岛的四周,越堆越多。(这里要鸣谢一下倩倩,要是其他朋友跟我出来玩,可能就不会陪我一起参加这样的活动了)
活动结束后小姐姐邀请我们去海叔的民宿参加晚上的聚会,于是我们吃过晚饭打着手电便出发了。海滩上支起了投影,播放着之前活动的剪辑视频,每个志愿者都上台说了说自己为啥会到青浜来,为啥会参加净滩活动。也是在大家的分享中,我知道了海叔的故事,知道了小姐姐的故事。小姐姐是内蒙人,中科院毕业,以前在EGO组织工作。后来就跟着海叔上了岛,在这里一起组织打理环保公益活动,她们还运营起了一个公众号“零废弃海岛”。写这个游记的时候已经时隔快一年了,小姐姐的公众号还在运营,也有志愿者们源源不断的上岛净滩,都是一些很可爱的人呀。海风静静的吹着,白天的劳累和燥热一扫而去,活动最后大家又在海边唱起了KTV,还是那首熟悉的张惠妹的《听海》,写信告诉我,今天海是什么颜色……
啊,这里突然想起来个好玩的事,跟小姐姐一起工作的还有一个云南的弟弟,年纪很小,是海叔店里的员工。他们关系很要好,在岛上相互照顾。弟弟普通话不太好,我们问他是云南哪里人,小姐姐抢答说是“jiao”通,我没听清,又在问了一遍,小姐姐还是这么说。想了好一会儿才意识到,弟弟应该是昭通的,哈哈哈哈哈,也是误会了这么久。
DAY4 青浜岛-庙子湖岛
因为昨天白天有太阳探出了一会儿头,即使晚上没有看见星空,还是热烈期盼着早上能有日出。兴奋的拉开窗帘,仍然是灰灰的天灰灰的海,甚至还下了点濛濛细雨,这下好了,日出海景房算是浪费了。灰溜溜地上了去庙子湖的轮渡,今天的风可太大了,海面上掀起了大浪,船身剧烈的摇晃着。幸好这段路不长,很快就到了码头,我们冒着雨,拖着沉重的行李和心情前往青旅办理入住。这里不得不提我们住的东极岛国际青旅,这两年像样的国际青旅越来越少了,东极岛国际青旅就是其中非常棒的一家。位置就在一个正对着大海的悬崖上,有两栋小楼,一栋是住宿区,一栋是公共酒吧区。有大大的露台,装修质朴干净,躺在房间里就能看到大海。办好入住我们就出门环岛啦,庙子湖是东极岛的核心区域,整个岛旅游开发的很成熟,路很宽阔,两旁有很多店家,十分热闹,跟青浜岛完全是两个光景。之前也没做过啥攻略,就决定围着小岛顺时针转一圈,路过了一家好吃的海鲜面馆,一个有意思的卖海洋生物饰品的小店,一个搬迁走的啤酒吧,一个老电影院改造的剧场。等我们爬到了小岛的高处,渐渐的雨停了,又起了很大很大的雾,很大很大的风。白色的雾气从我们的头上肩上迅速略过,仿佛把整个小岛都洗刷了一番。刚刚走在海边看到了东极的标语,“风的故乡、雾的王国、雨的温床、浪的摇篮”,这下知道是啥意思了。

突然远处的海面上出现了一点点蓝色的天空,然后扩散的越来越大,海水也开始一点点透出蓝绿的光泽来。我们一边在沿海公路上兴奋地走着,一边祈祷着出太阳吧,让我们看看东极最美的样子吧。雾气未全消散,但蓝天扩散的越来越大了,甚至可以看到对面的青浜岛。我和朋友兴奋的在雾气蒙蒙里指点着对面的岛屿,这里是我们上船的码头,那里是我们捡过垃圾的海湾,那里是我们到过的信号塔,原来晴日里的青浜是这个绿油油的样子,点缀着灰白的民居。我们跳着蹦着在风里唱着歌,雾气几乎全都被风吹散了,海风强烈的吹拂着岛上的青草,泛起绵绵的绿浪。春日的小岛,在晴空下才真正显现出美丽,东海respect,之前是误会你了,原来这里的海水是这么湛蓝。在阳光里我们转完了小岛的一半,看见了蓝蓝的海和红色的灯塔形成的美丽撞色,看见了海水撞击岸边礁石泛起的白色泡沫和黑色石头形成的强烈对比,看见了晚霞里静谧的天空和海里轻轻沉浮的小船。







吃过晚饭,我们就坐进了酒吧里,朋友要了一杯莫吉托我要了一瓶红色1664,今晚依旧没有星星,但一切都不重要了,那么美的大海已经见过了,没有什么遗憾了。接下来就是到青旅的保留项目了,买了几张东极岛的明信片,在店里的留言簿上写下了这趟旅行的快乐和遗憾,听着店里的音乐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因为这个酒吧在岛上很出名,所以住在旁边的客人也会过来玩,就有几个醉醺醺的大叔踉踉跄跄的进了门,其中一位大叔非要请我们喝酒,不得已只能回房间了。夜里被巨大的声响惊醒,起床拉开门一看,5+米高的巨浪几乎快要冲上了和悬崖上房子齐平的高度。没有见过这壮阔场面的山里孩子兴奋地在心里大叫,忙着跑回房间拿出相机记录下这震撼一刻,旁边房间里也有个人跑出来,我们一起在这黑暗的夜里,看着大海上断续被击打上岸的巨大浪涛,压低着声音发出惊呼,而后各自回屋枕着这浪声入梦。
DAY5 庙子湖-朱家尖-成都
今天就是离开的日子啦,早早起了床,蹑手蹑脚出门在酒吧还未开张的露台上开始工作,面朝大海,连工作也变得可爱起来。不一会儿店里的小姐姐来开门了,我跟着她进入了昨晚喧闹的酒吧,现在一个人也没有,屋里微微泛着潮湿的海味,我要了一杯咖啡便又继续投入工作,在电脑上敲敲打打。小姐姐说她也刚来东极没多久,算是正式员工,但旅舍也招义工,要是我以后有时间可以再来玩,在这里当义工也是很棒的,老板人很好。又想起那些年在大西北的日子了,如果有机会一定会找个喜欢的地方,再过几个月青旅里无忧无虑的日子。
朋友也起床了,我们收拾好行李准备出门赶早上的轮渡回舟山市。今天的浪很大,我们在摇晃的船舱里一刻也不敢乱动,很少晕车的我竟然被晃晕了船。轮渡驶过普陀山,远远看到了岛上供奉的南海观音巨大铜像,在天地之间静默地站立。我忘了自己许的是什么愿望了,只记得佛像始终眉眼低垂,仿佛在看着脚下不断来朝拜的人群。

因为机票是晚上的,所以下午我们还有时间在舟山多停留一下。想到这趟看海的旅行,还没有正经到过沙滩,于是一拍即合,就在机场寄存了行李打车去朱家尖的南沙滩。因为这里是收费的景区,所以沙滩常年都有人打扫,比较干净。而且每年还会定期举办“沙雕节”,是的就是这个沙雕,我们来的日子他们刚刚才动工为节日做着准备。远远看着海湾里滩涂和海水相接的地方不断变幻的白色线条,脚下是松松软软的沙子,每一步都走得很辛苦,原来这就是海边呀!为什么大海边和沙漠里都有沙,他们却是完全不同的样子,一边细软潮湿一边干燥粗糙,一边伴着海一边只有自己和茫茫天地。兴奋的奔向海边,让浪一次一次淹没小腿后又匆忙褪去,在被水冲的光滑的沙面上低头找着贝壳,原来就是海浪的触感呀!天色开始变暗了,突然感觉天边有一道亮光闪过,频率越来越高,甚至清晰的看见了闪电的枝杈,大滴大滴的雨落了下来,越来越密集。岸边的人开始往陆地奔跑,暴雨就这么迅猛地来了,躲在屋檐下,看着大海被暴雨淋得模糊。




暴雨过后,我们赶回城里吃了一顿饱饱的东北烧烤,一听老板口音就知道很正宗。这几天在岛上吃了太多海味了,无比想念猪肉的味道。买了一些舟山特产,就回了机场,坐在机场的候机大厅,看着外面夜幕四起,我知道又将是一场神奇的穿越,下飞机一睁眼,我就又回到生活里。飞机起飞了,我第一次从高空看夜晚的陆地海洋的分界,陆地上灯火通明,整齐的排列着亮黄色街灯和楼房上一闪一闪的红色航空障碍灯,海上只有星星点点的夜航的船只稀疏散落。
后记
旅程就这样结束了,关于舟山我第一次应该是在他的谈话里知道的。他说假期和朋友一起去普陀山玩,朋友晕了船。当时我没有在意,直到两年后,告诉自己今年一定要去看海了,不能再拖了,就又在同事的推荐里看到舟山的名字。那就去这里吧,无关与他,这是我自己的旅行。
时隔一年,我才写完这次的旅行游记,这两天想起了很多在那次旅行里的美好回忆。我想是时候告别了,明明什么事也没有发生,我却在心里藏了快5年的人。想起来就觉得自己很傻,明明对他就不了解,为啥还总是在阳光灿烂的日子想起他。明明他对我也不了解,为啥就觉得他肯定是这一辈最合适的人了。真是脑洞过于大了,我想就在这几天回一趟家,把和他有关的东西都锁进柜子里。那里面有我从小到大所有的回忆,让他也成为了记忆中的一员吧。我们还会是一年只联系一次的朋友,会相互祝愿各自找到真正的自由和热爱,祝福这一年各自会有一个人出现陪伴他陪伴我,便没有其他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