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泳
故乡四面环海,山中也有流泉,汇积成溪,在我们野泳的群人中,父辈为渔的不少,不少人水性大都传自家教。我小学一年时,离学校不远处有一个大池塘,那时我还是旱鸭子,夏天的中午,在同学的唆掇下,跟着一群人逃课去游水。短衫短裤脱下来放在池塘的草上,熟水性的同学已经猛扎下去了,我站在池边的洗衣石上,不知如何下去,一个要好的同学游过来,站在面前对我说:“你下来,不要往深的地方去就好,我教你游。”我跳下去,心有点惊,那同学牵着我的手,叫我把双手抓着洗衣石,身体平放着,然后用脚拍着水面,他说:“你就先这样练,千万不要去水深的地方”。我就如法练习,但双手脱开抓的石头,还是沉下去。那同学游过来,手掌交叉扶着我的下颏,让我的头部露出水面,然后叫我脚手划动,保持平衡。一个星期后,我终于可手忙脚乱的划了两三米。 到了三年级,我已经是个小小的“混江龙”了。后来还跟人去海泳,饱含氯化钠的海水呛喝到可不好受,海水浮力大,又有潮流冲激,一般去游都要带救生圈。海水比池塘好玩多了,高头浪一来,我们就把头潜下去,避免它的拍击,但翻卷的浪湧还是把我们小小的身体冲到沙滩上来,对熟悉海的我们,一点也不惊慌,反而感到十分的刺激。当我们带着一身咸沙回家时,父母就知道我们偷着去海泳,那免不了一顿打,因为在前江湾,以前那里年年有溺亡的事故,所以没有大人在场,父母往往是不让我们下海游泳的。 到了读中学,整个夏天的傍晚几乎都是泡在海里,一群人,比的是谁游得最远,游得最快,那是倍有面子的事。我现在右耳的听力有点不佳,有某个音域,听不见,就是大声,小声能听到,柔沉一点听不到。这能跟少年时耳朵泡到水有关。就是跟伙伴比在水里潜行的时间,这要肺活量好,又要在水中懂得换气。输的晚上要请人喝啤酒,为了几瓶啤酒,大伙都竭尽全力,我也是,有一次一个伙伴的耳朵憋出血了,很吓人。我几次灌进水,到沙滩偏着头跳摇,哪边的耳朵灌水,头往哪边倾,独脚跳着,灌着海水流到脸狭上,有点温热。游泳能全面的锻炼和提高一个人的机能,但象我们在海里追逐,嬉戏,对于善变的海来说,也是非常的危险。现在前江湾成了收费的泳区,外面围了安全网,沙滩上有救生员和瞭望台,就安全得多了。我以前见过一二个小伙伴死于海游,家属都是万分痛苦。 善骑易坠,善泳易溺,这是人们多年的总结的道理。每台风前后,海浪就高涨起来,海翻卷起了千堆雪花,也是逐浪的好时候。那年我十九岁,体能发展到最好的时候,闷热的台风前,我脱了衣服下海游泳,一个伙伴告诉我,流急,要注意。因为近沙滩的海水有个混浊,又有垃圾袋和白泡沫,我奋力向清水区游去。后来发现情况不对,要往回岸游太难,逆流的力太大,我呛了几口海水,几乎要晕过去,心想此生休矣,内心告诉自己,千万不能慌张。于是逆流了,就保持浮起的姿势,浪来的,再向岸边划游,撑了几次,终于脚着实地,踉跄上了岸,这时脚软了,整个人在沙滩翻胃呕吐。在岸上的伙伴说,真为我捏了把汗。当晚,我请一大群人去酒吧喝酒,因为我觉得那天是捡了条命回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