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郡王,没问题(1)
太多人说果郡王有问题,人设有问题,演员演技有问题,智商有问题,等等。
我想写一个逻辑统一的,角色与演技上都没问题的果郡王。
就在这里打草稿。
皇帝登基后,最想杀的有些什么人?轻一点说,最可能对谁有防备心?
在剧中,大概是这么几个人:
隆科多、年羹尧、敦亲王、果郡王。
隆科多与年羹尧,登基之前是争位的功臣,登基后,马上就转变厉了掣肘皇帝的权臣,皇帝不能直接鸟尽弓藏,恩将仇报,但他就想这么做,只是等待一个时机而已。
敦亲王与果郡王,是皇后兄弟,老十与老十七,经历九王夺嫡的老四,从内心里讲,只想把这些兄弟全部杀掉,省得猜忌,只是他也不能这么做,需要一个合理的借口和处死的方式。至于慎贝勒,其时尚小,其母亦不得宠,不在皇帝考虑范围内。
弘历登基后,马上就过来与甄嬛商量六阿哥弘瞻的安置问题,不正是忌惮甄嬛这个太后可能引发的政变吗。
剧中有一个比较细密的情节,有一个博尔济吉特贵人,只有其名,未见其身。
博尔济吉特可能是什么身份呢?根据剧情猜测,她很可能是敦亲王福晋的母家选送的(福晋就是博尔济吉特氏)。进宫后的命运,大抵可以参照瑛贵人,只要稍有错漏,皇帝宁可错杀,因为皇帝十分忌惮敦亲王,比果郡王尤过之。电视剧中没有给予相应的情节,可以看作是一种艺术处理。
博尔济吉特是如何入选的呢?作为主办者,大概华妃是出过力的,因此在温宜公主的生日宴上,敦亲王还她一份人情,为华妃说好话。否则怎么能劳动这位不可一世的十爷呢。那个时候,剧中又没明确的信息显示十爷与年羹尧有交往,密切交往是在几年后。
敦亲王福晋安排博尔济吉特氏,大概目的是加强与皇帝的纽带,以巩固十爷和家族的荣华,同时也可以从博尔济吉特贵人处打探一些皇帝对待十爷的口风。
皇帝哪会那么容易着道,博贵人估计很快被找茬雪藏或处死了。所以敦亲王不得不一边明面上与华妃维持关系,同时又来烧甄嬛的冷灶,当初甄嬛小产失意时,福晋曾送人参慰问。
博尔济吉特氏这条线索既牵扯出老十与年氏的关系,又映射出皇帝对王爷们的忌惮,十分合理。
面对皇帝的猜忌,敦亲王与果郡王采取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态度。
敦亲王生母是先帝孝昭仁皇后的亲妹妹,身份贵重,因此始终保持跋扈姿态;
而果郡王生母舒太妃,虽是先帝宠妃,但身份并不高贵,又无前朝势力可以倚仗, 改朝换代后,舒太妃自请离宫修行,其实是被软禁在安栖观,终身不得出观,以此方得保全果郡王的性命。以果郡王自己的话说,自己不过是一个失势的王爷。淡泊自抑,才是在皇上身边的生存之道。我自抑为额娘,额娘自抑亦是为我。(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