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芝 | 属于雪山的冬日旅行

在小说《乞力马扎罗的雪》中,海明威这样写道:
“乞力马扎罗是一座海拔一万九千七百一十英尺的高山,山顶终年积雪。其西高峰叫马塞人的‘鄂阿奇’,即上帝之庙殿的意思。在西高峰的近旁,有一具已经风干冻僵的豹子的尸体。豹子到这样高寒的地方来寻找什么,没有人作过解释。”
全篇没有着重描写雪山和那只豹子的尸体,可我好像有点懂了。

我没有见过乞力马扎罗山,但我在这个冬日,在林芝,看遍了雪山,便有点明白那只豹子在寻找什么。
人的感受力是一种奇妙的条件反射,即使没有亲眼看过,也可以通过同样的场景,腐朽的树枝,亿万年的裸岩,古老的宗教,高原的寒风来感觉事物的本质,并理解他们。

林芝地区古称工布,是藏文“尼池”音译而来,藏语的意思是“太阳的宝座”。
雅鲁藏布江与尼洋河交汇处,恰似这方宝座的四周,天地由此合力,共创荒原峡谷,雪山冰川,江洋在此同修,水汽凝聚,逆流而上,温润一方地域。

与之受益的,还有耸立在此的喜马拉雅山脉与念青唐古拉山脉相交处的雪峰群。
它们吸纳着绵绵江河和滔滔云雾的精华,幻化出世界最幽深的峡谷-雅鲁藏布江;峡谷入口处是世界7000米范围内最高的雪山南迦巴瓦峰,隔江相望的是加拉白垒雪山;两河交汇之处孕育了西藏最古老的象雄文明,诞生了世界上唯一一座由敦巴辛饶佛亲自加持的神山-苯日群山。

生活在这些山脉、林海、江河、沙漠里的工布人,有着和主流宗教不一样的信仰,传统和节日。
我们在1月15号路过此地,当地人成群结队的在转山,她们周身沐浴着阳光,走在明晃晃的路边,有秩序的排成一条人流,不紧不慢的走向他们的宇宙中心。

我有感于古人超前的智慧,千年前他们并没有测量仪,并不知晓印度洋暖流如何中和凛冽的严寒,可是这方“太阳王座”的隐意,饱含着欣欣向荣的温暖,源源不断的希望,向上而走的是光和热,以及这片地域的先祖们内心的渴望。

无论是站在雪山下仰视,还是站在雪山前眺望,无论是凝望月光下的雪道,还是幻想遥不可及的雪巅,这片远古时代的雪山群,仿佛一处完整的生命体,形成了一个灵动的世界,我像着了魔似的,在其中仿徨,或许,我期待在孤默的群山气场中寻找到自己的时间轴。

和煦的阳光,是冬日最好的向导。
我们眺望着披着银狐外衣的雪山群,途径白鹤迁徙的荒原,聆听深夜里河谷沉睡的回音,漫步在月光平移的雪道,路过信徒歌咏的神坛,观摩过牦牛鼻尖落下的新雪。
直到看似无尽头的白雪皑皑从一颗种子成长为一片广袤的云杉,如我这般在时间洪流里穿越的旅行者,唯一的记录,是记忆。

南迦巴瓦环线
一天一夜,等一面真身。
在雪山连着雪山的峡谷中,空旷有了自己的旋律,它以风的节奏,树枝晃动的角度,牛羊散步的摇摆,天空漂移的云朵来和歌,歌中高耸着横断山脉处的群山,山麓是零零散散村庄,在这些村庄中,能够看到南迦巴瓦全貌的最佳位置是索松和吞白两个自然村落。

九峰共力组成的南迦巴瓦群山,从5563米高的龙拉嘎布峰到6226米高的宗拉嘎布峰再到海拔7782米高的南迦巴瓦峰,它们以均匀的尺度搭建着一段如同舒伯特小夜曲般舒缓的小路,让喜马拉雅山脉最东端成为月夜里最迷人的乐台。

当南迦巴瓦峰和对岸的加拉白垒峰对峙时,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由此而生。
峡谷以和平者的姿态,和谐的分开两山,绕着它们转了一个马蹄形的弯,在斑斓的枝叶簇拥下,南流而去,因为这个奇异的拐弯,印度洋暖湿气流得以顺畅涌入青藏高原,因而雅鲁藏布大峡谷区域成了青藏高原上最温润的地方,才有了千百年来两岸的生机怡然。

淡淡的云气从谷底蒸腾而上,白缎似的流云环绕着山腰,发着蓝色寒光的如剑雪峰,河岸边剪影灼灼的小筑,河间灵动的水汀,百年野生的桃花林点缀其中,肥硕慵懒的臧猪悠闲的过着马路,生活在这里的动植物向来比藏区别的地方有优越感。



藏族人历代都将南迦巴瓦峰视为通天之路,就连南迦巴瓦这个名字也来自于藏地史诗《格萨尔王传》中的门岭之战,文中将山峰描绘成“状若长矛,直刺苍穹”劈天神戟。
在这些英勇的传说里,我不仅能够感受到信徒对于一座山的崇拜和信赖,更能感受到人们祈求获得力量的渴望和勇敢。

信仰真的太好了,它可以让你失望的时候,害怕的时候,难过、悲伤、喜悦或茫然的时候,去向一座山寻求依靠,去向一面湖水祈祷,去仰望天空中一只徘徊嘶鸣的雄鹰,万事万物都可以是希望的种子,它让生活的艰难变得简单,让复杂的情感变得的收敛,让人们永远都有勇气去拥抱和相信。

我站在索松村的傍晚里,冬日的阴影如霜衣般落在我身上,夜晚的月光清晰的照亮雪山上的道路,青烟萦绕,像千百年来信徒们所传颂那般,那是天上的众神在此聚会和煨桑;那一条条清晰明澈的泛着金光的雪道是通往神宫的天途。


当幽蓝的云雾和清冷的月光打在坡壁上,我看到被冰雪切割后风化剥蚀的陡岩峭壁上,依旧残留着道道雪崩后留下的沟溜槽。
我仿若听到亿万年来山谷中冰川移动的声音,孤狼在斑驳的星光下举首徘徊,高杉密林中,藤蔓趁着潮湿的松弛用力的缠绕着枝干,铃虫跳跃在地表厚厚的苔藓上,万物皆在银色的月光里,静默如谜。

7亿年前,南迦巴瓦是喜马拉雅地区最早脱海成陆之地,7亿来这片山脉中所孕育的种种生命,它们从一片寂寞的海洋中走向另外一片适者生存的莽原,在芸芸众生里找到自我和自在;穿越沸腾的欢呼和人海的热闹,最终以云雾为幔,置峡谷为屏,设激流为障,隐匿在亿万年来习惯的孤独之乡。

有时候想想,人生真的不只是以日历和钟表的数字来记时,而是活在某种更模糊,更丰富、也更脆弱的时间里,活在各自的生命时间里,亿万年,一千年,一百年,哪怕一年,也要热烈的活在浩瀚的宇宙里,成为可以照亮的一丝星火。

苯日神山环线
正午时分 偶遇转山。
西藏的神山总被信徒们赋予力量和想象。
出工布江达,沿尼洋河水一路向东,过巴河镇,尼洋河在则拉岗附近与雅鲁藏布江汇合,两河交汇之处就是苯日神山的府邸,苯日神山是西藏苯教徒们一生渴望转一次的神山,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座由敦巴辛饶佛亲自加持的神山。

苯日山脉由木日宰加、拉日江托、辛日德丹三座山峰组成,每一座都与信仰有关,木日宰加山是佛祖意化的神山,也就是苯日神山本尊;拉日江托山是木赤赞布等继任赞布(藏王)的修行之地;辛日德丹山是幸饶弥沃如来佛祖埋葬法器之地,他发愿要让佛法弘扬工布大地。

据《西藏王统记》记载,象雄人辛饶米沃佛祖创建了雍仲苯教,是西藏至今最古老的象雄佛法,他还创造了象雄文字,并传授“五明学科”:工艺、语言、医学、天文学和佛学,缔造了中国古象雄文明的起源,在历史界一直流传着,要了解西藏文明,必先了解象雄文明。


我仅从一位读着的视角看到一位智者,如何为这片荒芜的高原播撒生活的种子。他从理论中给予人们通达,还教授人们生存的智慧,这些入世的法则被分散到不同藏区的人们融入自己的生活。
今日在藏民的生活方式中,许多都受苯教影响,比如婚丧嫁娶、藏医,独特的祈福仪式、拜神湖、插风马、插经幡、刻石头经文、放置玛尼堆等。

文明的源头已无从论证,唯有留存下这座承载了所有秘密的苯日神山,亿年的恢弘史诗要如何去复原,我不知道,我甚至不关心,如今生活在这里的工布人,他们大概是整个藏区最惬意的信徒。

人们遵循着古老的传统,逆时针转山,转经,一步一步走向山腰茂密的森林中那座古老的苯教古寺,将携带的酥油添加到寺内的灯油里,默念着属于苯教自己的八字箴言,向着辛饶米沃佛祖祈求一生的和顺安详。


在林芝冬日,苍劲的雪山和温柔的阳光下,享受一碗藏面和一壶甜茶之后去转山或者转经是他们最习惯的日常,没有特别的热闹,没有过度的荒凉,哪怕是独自走向信仰,内心也是暖暖的力量。



当我站在雅尼湿地的观景台上,独自拥抱连绵的雪山群落,尽管河道干涸,桃枝萎靡,可我能听到太阳移动的脚步,地球呼吸的急切吐纳,含苞用力的待放,看似一片萧瑟的冬天,总是饱含着关于生命的所有哲理。

佛掌沙丘环线
下午有云,光烈而阴。
沿着雅鲁藏布江沿岸行驶,我们一再与江边的沙丘、沙山、沙坡地等景观相遇。

整个江面,水沙之间,沙洲如鱼群逆流,水流如群龙游走,这场水与沙的较量,没有浪花,没有涛声,河水在宽阔的流沙上流淌,在松软丝滑的金沙组成的河床上流淌。
碧绿的河水像伸展的树枝一样,在河涧漫延出无数条碧绿的藤,这是地表唯一的颜色,河水经过,便似一段锦绣时年。

在所有地质运动里,风总是功不可没,亦如这片丹娘佛掌沙丘。它本是雅鲁藏布江枯水期的河沙,经过年复一年地吹送、搬运、堆积,便形成了这一特殊的地貌景观,沙丘倒影在水面上,宛如佛祖双手合十,便被取名“佛掌沙丘”。

远远看去,它像是金色原野上的方舟迷失了方向,一头扎进太阳的光辉里,在被遗忘的千年里,挺过了时间的孤独,浮现出与高原如出一辙的气质,在粗粝中透露着细腻的柔软和深情。

这片沙丘的砂砾比敦煌鸣沙山的要细腻,这片构景是我见过中国所有沙漠里最丰富的,就连沙丘的形状也是自然的神来之笔。当你站在沙丘之上,便是这座高原上最富有的人,远处的雪山、纵谷、林海、江河依次在眼里盛装铺开,这会不会也是你第一次在沙漠观摩一座雪山。

每每置身这些奇妙的自然,我的内心都会有一种莫名的安全感,就好像自己正在凝视着生生不息的岁月,亿年的山峰,万年的河床,千年的密林,百年的沙丘和不足以计量岁月的我,彼此走进,世界安静又简单。
我看到它们穿过沧海桑田,跨越宇宙洪荒,固执又如一,在以亿万年为单位的奔赴里,我见到了最诚恳的一眼亿年。


离开这些雪域神山的时,听到当地的人说,雪线在年年升高,不知道下次去,还能否看到这次看的景,我知道,哪怕有一天,这里冰消雪融,海洋重新吞噬陆地,一切都消失在大自然中,这方天地成了永远的圣地,我也依旧会记得这个时间空间里,我们相遇过。


回顾旅途中的恢弘和渺小,灿烂和孤寂,让我读懂了乞力马扎罗山顶上那只豹子的尸体,我想,人的一生,总是为了追寻生命中的那束光,而独自走在漫长的旅途中。

文字:童安
图片:童安
随笔| 散文 | 小说 | 诗歌 | 信件 | 摄影
约稿合作微信:tongan-22
转载请备注来源

童安的LP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涞源|与阁院寺对坐十二时辰 (3人喜欢)
- 开善寺|在辽构里打捞一场千年春眠 (4人喜欢)
- 重庆|勒是雾都 (1人喜欢)
- 新年快乐| 出发,去到新的爱喧闹里 (2人喜欢)
- 大同|雪落平城,梦回云洲 (6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