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读一首诗
查看话题 >诗抄003:《拿破仑》(米洛斯拉夫·赫鲁伯)



【解读】
从昨天《冬》一诗的普京、希特勒,从而想到了拿破仑。恰巧手头有赫鲁伯的英文版诗集Poems Before&After,于是把这首诗翻出来再读,心血来潮地重译了一版。赫鲁伯是个捷克语作家,我读到他的诗歌也是英文和汉语译本,不知是否有信息的散失。
大约在2000年前后,我第一次接触到赫鲁伯的诗,在崔卫平的一个访谈节目里。当时互联网上很少有赫鲁伯的相关资料。2006年我在豆瓣建立赫鲁伯小组时,连他的一张头像都难以找到。但后来,国内对赫鲁伯的翻译和研究逐渐多了起来。
赫鲁伯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这样也能成为诗人啊,因为赫鲁伯的正式职业是一个布拉格的免疫学家。从此我对有双重身份的诗人很崇拜,比如再后来读过的华莱士·史蒂文斯,他是一个金融学家。
《拿破仑》也是一首简单的诗,为读者描绘的是课堂里的一段对话。欧洲历史的宠儿,被万千人崇拜的拿破仑,孩子们并不知道他是谁,曾经做过什么。因为拿破仑并不存在于他们的生活当中,他们更关心的是,他们身边一条叫拿破仑的狗。
第二次世界大战,并没有造就关于战争的英雄,而是给普通人与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苦难,后现代主义思潮就此崛起。后现代主义不关注英雄、伟人,以及终极的价值取向,而是普通人的生活,他们的悲,他们的喜,他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他们生活所留下的痕迹,因为这才是接地气的生活。作为二战结束后,又在冷战漩涡中挣扎的赫鲁伯来说,这首《拿破仑》正是表达的这个意思。
我想说的是,一场俄乌战争,一夜之间让大家都化身普京,泽连斯基,并因此还要打赢一场口水战。然而,它和普通人的生活又有什么关系呢?互联网时代让一些人都产生了幻觉,一些人自我制造幻觉,误以为,或自以为能借助赛博空间成为王者。但在现实生活中,他们或许连一条狗的命运都无法改变。
在冷战时期,身处布拉格有着正式身份的他,并不能随意发表言论。为了避免政治迫害,他的许多诗是匿名发表的,但他许多透着科学智慧的诗歌还是能被人轻易认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