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男练球日记-人机大战,科学训练 20220210/20220217/20220221/20220224
间隔了一个寒假,终于等到了教练回来后的第一次训练。整个1月和春节,去探访了乒乓圣地-红双喜球馆,进行了不少实战。结合实战,强化了原有的训练,也发现了新的不足。2022的训练启动啦!
20220210:
时隔6周没有训练,教练说动作基本没有怎么变形,算是基本固定下来了。往后的训练,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观察对手身上,看对方的动作和出球。
20220217:
新增训练计划:单球全台正手不定点
整个训练的重点在于脚下,脚不能停,同时要观察教练的出手,适度预判脚下启动的方向。
这个训练还可以有效的培养空间感(可以参见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MP4y1J7Rb/?spm_id_from=333.788.recommend_more_video.0 和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ha411q7QH/?spm_id_from=333.788.recommend_more_video.0)。除了球和身体之间的距离感知,还有从A点移动到B点,所需的确切步数。
教练说步伐好的人有两种,一种是天赋高,跑得快,一种是练得勤,跑得准。后者是可以对空间感的训练而习得的。
正手位+侧身位两点起下旋多球:
这个计划的步伐,应该是先大步伐完成转移,再小步伐调整位置。同时正手位和侧身位之间没有停顿,完成击球后,顺势大步伐转移(可以不用很快,但要连续流程),再接小步伐调整位置。
整个动作可以有放大感,但最后要收住。整个收住,不是往怀里收,而是往前收。
20220221+20220224:
击球点:
教练在我的拍上画了最佳的击球点区域,和我预想的不太一样。以右手持拍为例,正手面朝上,是靠近拍头偏右侧的区域。击球时,想着如何去用这个区域接触球。
发力方向:
上旋相持的过程中,身体多向前,小臂只要顺势收一下就可以了(不是死命往自己怀里收)。
脚的着力点:
脚的大拇指根部,大拇指和食指构成的三角区域接触地面。脚下的碎步和垫步是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