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性
这是一本讲述人生哲理的散文集,使我产生了很深的共鸣,进入了长时间的思考。特别是几篇“关于”开头的文章。余秋雨用生动的描述让乏味的大道理变得有趣了起来。
我在读余秋雨的“关于友情”这篇的时候感触很深。因为我发现我跟他最初的想法完全相反,他把友情看得很重,说得很重,但我看待友情及其淡薄。不是说我不在乎友谊,会随意对待身边的朋友,只是我并不是那么在乎。可能是因为我所经历过的所谓真正的友谊很少。我能想到我最纯粹的友谊,最真的友谊是幼儿园到小学四年级左右的时候。后来我就再也不相信我身边会出现所谓真正的友谊了,也无所谓了。所以我不在乎我身边的人怎么看我,包括朋友。真朋友,假朋友似乎没那么重要。至少对我不是那么重要。谁不想要拥有一段真挚的友谊?我当然会羡慕别人的“完美”友谊,但也不是特别在意。所以当我看到他把友谊描写的那么重要的时候,我很震惊。更震惊的是他说他曾经有个读者说“上海人是最喜欢哄聚在一起又最不讲友情的一群;还有一位读者说,上海人所谓的“朋友”,其实就是熟人,上海人不懂朋友的深义,因此没有真正的朋友”。虽然我不是上海人,但我一直生活在上海,我发现我就是他口中的人吧。他说遇到友谊的问题他“总是劝他们别误会,别过激,别把人心看得那么坏。”但是我是属于那种会想到最坏的情况,把人心想的特别坏,这样不管别人怎么对我,怎么背叛,怎么前面一套后面一套,我都不会在意。所以我一直觉得自己有时候是个特别冷血,理智,且特别爱恨分明的人。对待所有的“情”亦是如此。
他说如果你身边的朋友突然对你冷眼相待那”你的存在只能给这个村寨带来不安宁,而你住在这个村寨中也非常不安全,那就应该上路。昨日的友情,早已消失在黄昏的牛粪火中,繁星在天,眼前隐约有一条出山的路。不必告别,不要留话,这一切都失去了意义,快步离开要紧。” 我对这段话感触很深,特别是繁星在天这四个字。只要相信总能遇到。你的人生没必要了为了任何人和事而停留。人要为了自己而活。
“世间的孤独者也都遭遇过友情,只是不知鉴别和维护,一一破碎了。”
还有一篇“关于嫉妒”也让我印象深刻。“嫉妒”似乎一直是一个贬义词,但又似乎是人的本性,无处不在,但大部分人不愿承认罢了。没有人一生都不曾嫉妒。谁会不嫉妒比自己过得好的人,过着你曾向往的人生,得到了你想得到的东西。“嫉妒”其实是个,在我看来,很平常的事情。只要不因为“嫉妒”而变得恶毒,那并没有那么可恨。所以嫉妒的人就一定是个卑鄙无耻之徒吗?如果因此作恶,那也说明他很不幸,竟然被嫉妒冲昏头脑,蠢到极致。“嫉妒者总是在强者中寻找对象,他们不会盯住一个老者,也不会在乎一个穷落潦倒的才子、身陷囹圄的义士,而总是与正处于最佳创造状态的生命体过不去。对方的每一个成绩,都被看成是针对自己的拳脚,成绩不断则拳脚不断,所以只能时时圆睁着张皇失措的双眼,不等多久就感到遍体鳞伤。这种自设战场、自布硝烟的情景有时已近乎自虐狂。”
余秋雨认为嫉妒可以分为两种:高贵的嫉妒与卑下的嫉妒。所谓高贵的嫉妒就是向你嫉妒的优秀的人学习,取长补短,将嫉妒,不服转化成你前进的动力。在现在竞争越来越强烈,处处“卷”的时代,嫉妒更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强者太多,所有人都在努力。因此应该善于运用嫉妒,而不是让他成为拉住你的绳索。当个高贵的嫉妒者,竭尽全力超越对手,而不是卑下的嫉妒者,在暗中使坏而扳倒队友。把怨恨与嫉妒藏在心中,自我消化,转换为动力。不要走歪路,脚踏实的的,用自己的努力与实力战胜自己,而不是别人。
人生短暂,看透世间,为自己而活。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为什么人生不需要过度努力512篇内容 · 29.8万次浏览
- 印象深刻的博物馆记忆新1.0万+篇内容 · 2398次浏览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300.2万次浏览
- 重新养一遍自己,可真好啊1147篇内容 · 140.3万次浏览
- 当我和母亲谈起女性主义54篇内容 · 20.9万次浏览
- 第7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102篇内容 · 30.8万次浏览
- 分享你认为的i人最爽时刻21篇内容 · 2.7万次浏览
- 嫉妒的根源是对自己不满新91篇内容 · 1742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