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治群经必读书



主編:四川大學復性書院
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
书号:978-7-5402-5988-4
出版时间:2021年04月
册数:390册
中图法分类号:Z838
出版說明
復性書院叢刊是近代大儒馬一浮先生在主持復性書院期間擬定的古典文獻刊刻計劃,復性書院成立于一九三九年。先是,三八年一月,日寇逼近浙江富陽,馬一浮轉徙桐廬、建德之間,避地無計,因致書浙大校長竺可楨,望代爲謀劃。經過商議,浙大以國學特約講座延聘馬一浮。三月中旬,馬一浮應浙大聘,先後有泰和會語、宜山會語等學術演講。不久,馬一浮講學的消息爲其重慶友人所知,因謀在四川創辦書院。八月,馬一浮就書院名稱、規制等起草了《書院之名稱、旨趣及簡要辦法》。次年三月,馬一浮由廣西宜山抵達四川樂山,籌備書院事。
復性書院設在四川樂山烏尤寺,其時戰事孔亟,物力維艱,書院學舍、講堂皆因陋就簡。經過數月籌備,書院于一九三九年九月十七日開講,時有主講一人,講友二人,都講四人,執事二人,學生十三人,來賓數人。講學處在烏尤寺曠怡亭, 亭臨爾雅臺,相傳爲漢儒郭璞註爾雅之處,亭、臺依山臨江,可以遠眺,爲當地名勝。書院在創議階段,講學課程擬設玄學、義學、禪學講座,又擬聘趙堯生講詩教,葉左文講三禮,熊十力講哲學。但實際開講之後,限于辦學規模等條件,書院實際的講授内容,主要是主講宣揚儒學『六藝』的講座,後來編輯的《復性書院講録》分六卷,卷一:學規、讀書法、書目舉要等;卷二:群經大義、論語大義;卷三:孝經大義;卷四:詩教序説。卷五:洪范約義;卷六:觀象卮言。在近代東西激蕩的學術氛圍中,書院的講習内容略顯保守,當時甚至有『開倒車』的譏評。在創設階段,就書院規制、教學内容等,馬一浮與友人熊十力、賀昌群等發生了分歧,熊、賀二人先後離去。當時葉聖陶流寓蜀中,與諸人相往還,彼亦云『大約理學家講學,將以馬先生爲收場角色,此後不會再有矣』。一九四一年五月二十六日,馬一浮講畢『觀象卮言』之『釋器大道大』之後,宣布講論結束,謝遣學人。
書院講習活動結束之後,并未完全沉寂,早在一九三九年十二月,馬一浮就提出書院『講學與刻書并重兩種辦法』,以爲『刊刻書籍,不特爲書院必辦之事,亦稍存廣書院于天下之意』。書院刻書計劃見于《復性書院擬先刻諸書簡目》,其中出目二百餘種,分《群經統類》《儒林典要》《文苑菁英》《政典先河》《諸子會歸》五類。其所以取裁之意,謂『書院刻書以經術義理爲主,故首輯「群經統類」,「儒林典要」,益以「諸子會歸」,自先秦以迄近代,學術源流可得而識,亦欲旁及文史,故擬輯「文苑菁英」,以弘詩教,輯「政典先河」,以翼書、禮。就此五類,其書已踰千種。更欲輯「智海」以收玄言義學,編「通史」以該諸史,輯「廣意林」以録雜家,使博其趣,則易、春秋之流裔也。』這不僅體現了馬先生以『六藝』統天下學術之主張,也向學人昭示了中華學術之精粹。
書院的刻書事業并不順利,其時物價騰湧,刻資缺乏,馬一浮數度鬻字籌集刻資。又當戰時,寫刻工人不易尋覓,中途至有工人坐地起價。從一九四〇年到一九四九年復性書院改組爲圖書館,復性書院先後刻書三十餘種。《中國叢書綜録》『復性書院叢刊』條存叢刊子目二十九種,所舉并不完備,我們經過調查,曾將復性書院已刻諸書彙爲《復性書院叢刊》影印行世。
書院的刻書事業并不順利,其時物價騰湧,刻資缺乏,馬一浮數度鬻字籌集刻資。又當戰時,寫刻工人不易尋覓,中途至有工人坐地起價。從一九四〇年到一九四九年復性書院改組爲圖書館,復性書院先後刻書三十餘種。《中國叢書綜録》『復性書院叢刊』條存叢刊子目二十九種,所舉并不完備。我們經過調查,曾將復性書院已刻諸書彙爲《復性書院叢刊》影印行世。《叢刊》出版以後,我們又根據《復性書院擬先刻諸書簡目》,先後編定《群經統類》《儒林典要》《文苑菁英》《政典先河》《智海》等書,并影印出版。
在宋明理學的傳統中,對于讀書法有精微的講究。衆所周知,朱子對于讀書就有很多名言,後學嘗輯録其説編爲《朱子讀書法》四卷。馬一浮先生在復性書院的講學,首『講學規,乃示學者求端用力之方』,其次講讀書法,所謂『趨嚮既定,可議讀書』。他説讀書之道,『亦有四門:一曰通而不局,二曰精而不雜,三曰密而不煩,四曰專而不固。執一而廢他者,局也;多岐而無統者,雜也;語小而近瑣者,煩也;滯跡而遺本者,固也。通則曲暢旁通,而無門户之見;精則幽微洞徹,而無膚廓之言;密則條理謹嚴,而無疏略之病;專則宗趣明確,而無汎濫之失。』對于初學書目的選擇,《講録》中有『通治群經必讀諸書舉要』,其中列舉書目百餘種,按照研究順序,分爲『四書』、『孝經』、『五經』、『小學』、『子部儒家』、『諸子异家』、『史部』、『詩文』等類。『舉要』書目『約之又約』,但馬一浮先生以爲『初機必不可缺之書,亦不外此』。『舉要』繼承了宋明理學『循序致精』的讀書傳統,與《叢刊》互爲表裏。雖然各編的目録略有重複,但義各有在,可以并行不悖。《叢刊》編輯蕆事之後,我們根據『舉要』,羅致善本,彙編爲《復性書院叢刊·通治群經必讀書》。本編仍然屬于《叢刊》的一部分,所以原則上不重複收録,對于重複的書目,本編通常選用其他版本,以達到兼存善本的目的。
編者識
總目録
第一冊
大學章句一卷或問一卷宋朱熹撰明嘉靖四十三年益藩樂善堂刊四書章句集注本一
中庸章句一卷或問一卷宋朱熹撰明嘉靖四十三年益藩樂善堂刊四書章句集注本五五
論語集注十卷宋朱熹撰明嘉靖四十三年益藩樂善堂刊四書章句集注本一六一
第二冊
孟子集注(一)卷一—卷八宋朱熹撰明嘉靖四十三年益藩樂善堂刊四書章句集注本一
第三冊
孟子集注(二)卷九—卷十四宋朱熹撰明嘉靖四十三年益藩樂善堂刊四書章句集注本一
中庸輯略四卷宋石編宋朱熹删定清康熙間御兒吕氏寶誥堂刊朱子遺書本二九九
第四册
國朝諸老先生論孟精義(一)卷一—卷四宋朱熹撰日本享保十四年刊本一
第五册
國朝諸老先生論孟精義(二)卷五—卷八宋朱熹撰日本享保十四年刊本一
第六册
國朝諸老先生論孟精義(三)卷九—卷十四宋朱熹撰日本享保十四年刊本一
第七册
四書或問小注(一)三十六卷宋朱熹撰明徐方廣增注清康熙六十一年鄭任鑰刊本一
第八册
四書或問小注(二)三十六卷宋朱熹撰明徐方廣增注清康熙六十一年鄭任鑰刊本一
第九册
四書或問小注(三)三十六卷宋朱熹撰明徐方廣增注清康熙六十一年鄭任鑰刊本一
第十册
四書或問小注(四)三十六卷宋朱熹撰明徐方廣增注清康熙六十一年鄭任鑰刊本一
第十一册
四書纂疏(一)中庸纂疏一卷論孟綱領一卷論語卷一宋趙順孫撰清康熙十九年納蘭性德刊通志堂經解本一
第十二册
四書纂疏(二)論語卷二—卷六宋趙順孫撰清康熙十九年納蘭性德刊通志堂經解本一
第十三册
四書纂疏(三)論語卷七—卷十孟子卷一—卷四宋趙順孫撰清康熙十九年納蘭性德刊通志堂經解本一
第十四册
四書纂疏(四)孟子卷五—卷十四宋趙順孫撰清康熙十九年納蘭性德刊通志堂經解本一
第十五册
論語註疏解經二十卷漢何晏集解宋邢昺疏元泰定四年刊明遞修本一
第十六册
論語集解義疏(一)卷一—卷六漢何晏集解南朝梁皇侃義疏民國十年上海古書流通處景印清鮑氏刻本一
第十七册
論語集解義疏(二)卷七—卷十漢何晏集解南朝梁皇侃義疏民國十年上海古書流通處景印清鮑氏刻本一
孟子注疏(一)題辭解一卷卷一—卷二上漢趙岐注宋孫奭音義并疏明萬曆十六年北京國子監刊本二六五
第十八册
孟子注疏(二)卷二下—卷七漢趙岐注宋孫奭音義并疏明萬曆十六年北京國子監刊本一
第十九册
孟子注疏(三)卷八—卷十四漢趙岐注宋孫奭音義并疏明萬曆十六年北京國子監刊本一
第二十册
孝經注疏九卷唐李隆基注 宋邢昺疏明嘉靖李元陽福建刊十三經注疏本一
草廬校定古文孝經一卷元吴澄撰明萬曆間刊孝經叢書本一五九
孝經集傳四卷明黄道周撰明崇禎十六年刊本二三九
第二十一册
毛詩注疏(一)卷一—卷尾漢毛亨傳漢鄭玄箋唐孔穎達疏唐陸德明音義 明嘉靖李元陽福建刊十三經注疏本一
第二十二册
毛詩注疏(二)卷三—卷六漢毛亨傳漢鄭玄箋唐孔穎達疏唐陸德明音義 明嘉靖李元陽福建刊十三經注疏本一
第二十三册
毛詩注疏(三)卷七—卷十一漢毛亨傳漢鄭玄箋唐孔穎達疏唐陸德明音義 明嘉靖李元陽福建刊十三經注疏本一
第二十四册
毛詩注疏(四)卷十二—卷十六漢毛亨傳漢鄭玄箋唐孔穎達疏唐陸德明音義 明嘉靖李元陽福建刊十三經注疏本一
第二十五册
毛詩注疏(五)卷十七—卷十八漢毛亨傳漢鄭玄箋唐孔穎達疏唐陸德明音義 明嘉靖李元陽福建刊十三經注疏本一
第二十六册
毛詩注疏(六)卷十九—卷二十漢毛亨傳漢鄭玄箋唐孔穎達疏唐陸德明音義 明嘉靖李元陽福建刊十三經注疏本一
第二十七册
韓詩外傳十卷漢韓嬰撰明唐琳點校明天啓六年新都唐瑜刊本一
三家詩拾遺十卷清范家相輯清光緒十五年上海鴻文書局石印守山閣叢書本三三一
第二十八册
詩本義十五卷鄭氏詩譜一卷宋歐陽修撰清康熙十九年納蘭性德刊通志堂經解本一
第二十九册
吕氏家塾讀詩記(一)卷一—卷十三宋吕祖謙撰明嘉靖十年傅鳳翺刊本一
第三十册
吕氏家塾讀詩記(二)卷十四—卷二十二宋吕祖謙撰明嘉靖十年傅鳳翺刊本一
第三十一册
吕氏家塾讀詩記(三)卷二十三—卷三十二宋吕祖謙撰明嘉靖十年傅鳳翺刊本一
第三十二册
詩集傳八卷宋朱熹撰宋淳熙七年蘇詡筠州公使庫刻本一
詩序辨説一卷宋朱熹撰明刊本三九七
第三十三册
詩緝(一)卷一—卷八宋嚴粲撰明味經堂刊本一
第三十四册
詩緝(二)卷九—卷十八宋嚴粲撰明味經堂刊本一
第三十五册
詩緝(三)卷十九—卷二十七宋嚴粲撰明味經堂刊本一
第三十六册
詩緝(四)卷二十八—卷三十六宋嚴粲撰明味經堂刊本一
第三十七册
詩毛氏傳疏(一)卷一—卷十一清陳奐撰清光緒十四年南菁書院刊皇清經解續編本一
第三十八册
詩毛氏傳疏(二)卷十二—卷二十一清陳奐撰清光緒十四年南菁書院刊皇清經解續編本一
第三十九册
詩毛氏傳疏(三)卷二十二—卷三十清陳奐撰清光緒十四年南菁書院刊皇清經解續編本一
第四十册
詩經傳説彙纂(一)首二卷卷一—卷二清王鴻緒等撰清雍正五年内府刊本一
第四十一册
詩經傳説彙纂(二)卷三—卷五清王鴻緒等撰清雍正五年内府刊本一
第四十二册
詩經傳説彙纂(三)卷六—卷九清王鴻緒等撰清雍正五年内府刊本一
第四十三册
詩經傳説彙纂(四)卷十—卷十三清王鴻緒等撰清雍正五年内府刊本一
第四十四册
詩經傳説彙纂(五)卷十四—卷十九清王鴻緒等撰清雍正五年内府刊本一
第四十五册
詩經傳説彙纂(六)卷二十—卷二十一詩序二卷清王鴻緒等撰清雍正五年内府刊本一
第四十六册
毛詩古音考四卷附讀詩拙言一卷明陳第撰清嘉慶十年虞山張氏照曠閣刊學津討原本一
第四十七册
銅板詩本音十卷清顧炎武撰清福建候官林氏福田書海銅活字印音學五書本一
第四十八册
尚書大傳注四卷補一卷漢鄭玄注清翁方綱校清惠氏紅豆齋鈔本一
尚書注疏(一)卷一—卷五漢孔安國傳唐陸德明音義唐孔穎達疏明嘉靖李元陽福建刊十三經注疏本一一五
第四十九册
尚書注疏(二)卷六—卷十三漢孔安國傳唐陸德明音義唐孔穎達疏明嘉靖李元陽福建刊十三經注疏本一
第五十册
尚書注疏(三)卷十四—卷二十漢孔安國傳唐陸德明音義唐孔穎達疏明嘉靖李元陽福建刊十三經注疏本一
第五十一册
書經集注十卷宋蔡沈注明刊本一
第五十二册
增修東萊書説(一)首一卷卷一—卷十二宋吕祖謙撰清同治光緒間永康胡氏退補齋刊金華叢書本一
第五十三册
增修東萊書説(二)卷十三—卷二十六宋吕祖謙撰清同治光緒間永康胡氏退補齋刊金華叢書本一
第五十四册
增修東萊書説(三)卷二十七—卷三十五附禹貢圖説一卷宋吕祖謙撰清同治光緒間永康胡氏退補齋刊金華叢書本一
書集傳纂疏(一)首一卷卷一元陳櫟撰清康熙十九年納蘭性德刊通志堂經解本二九一
第五十五册
書集傳纂疏(二)卷二—卷六元陳櫟撰清康熙十九年納蘭性德刊通志堂經解本一
第五十六册
欽定書經傳説彙纂(一)首二卷卷一—卷三清王頊齡等纂清雍正八年内府刊本一
第五十七册
欽定書經傳説彙纂(二)卷四—卷十清王頊齡等纂清雍正八年内府刊本一
第五十八册
欽定書經傳説彙纂(三)卷十一—卷十六清王頊齡等纂清雍正八年内府刊本一
第五十九册
欽定書經傳説彙纂(四)卷十七—卷二十一清王頊齡等纂清雍正八年内府刊本一
尚書古文疏證(一)卷一—卷二原缺卷三 清閻若璩撰(朱子古文書疑)清閻詠輯 清光緒十四年南菁書院刊皇清經解續編本四四七
第六十册
尚書古文疏證(二)卷四—卷六清閻若璩撰(朱子古文書疑)清閻詠輯 清光緒十四年南菁書院刊皇清經解續編本一
第六十一册
尚書古文疏證(三)卷七—卷八 清閻若璩撰(朱子古文書疑)清閻詠輯 清光緒十四年南菁書院刊皇清經解續編本一
古文尚書冤詞八卷清毛奇齡撰清嘉慶元年蕭山陸凝瑞堂刊西河合集本二三九
禹貢錐指(一)略例一卷圖一卷清胡渭撰清康熙四十四年漱六軒刊本五二一
第六十二册
禹貢錐指(二)卷一—卷九清胡渭撰清康熙四十四年漱六軒刊本一
第六十三册
禹貢錐指(三)卷十—卷十四上清胡渭撰清康熙四十四年漱六軒刊本一
第六十四册
禹貢錐指(四)卷十四下—卷二十清胡渭撰清康熙四十四年漱六軒刊本一
洪范明義四卷明黄道周輯民國間鉛印約園叢書本三二七
第六十五册
儀禮注疏(一)卷一—卷七漢鄭玄注唐賈公彦疏唐陸德明音義明嘉靖李元陽福建刊十三經注疏本一
第六十六册
儀禮注疏(二)卷八—卷十一漢鄭玄注唐賈公彦疏唐陸德明音義明嘉靖李元陽福建刊十三經注疏本一
第六十七册
儀禮注疏(三)卷十二—卷十七漢鄭玄注唐賈公彦疏唐陸德明音義明嘉靖李元陽福建刊十三經注疏本一
第六十八册
周禮注疏(一)卷一—卷九漢鄭玄注唐賈公彦疏唐陸德明音義明嘉靖李元陽福建刊十三經注疏本一
第六十九册
周禮注疏(二)卷十—卷十九漢鄭玄注唐賈公彦疏唐陸德明音義明嘉靖李元陽福建刊十三經注疏本一
第七十册
周禮注疏(三)卷二十—卷二十七漢鄭玄注唐賈公彦疏唐陸德明音義明嘉靖李元陽福建刊十三經注疏本一
第七十一册
周禮注疏(四)卷二十八—卷三十六漢鄭玄注唐賈公彦疏唐陸德明音義明嘉靖李元陽福建刊十三經注疏本一
第七十二册
周禮注疏(五)卷三十七—卷四十二漢鄭玄注唐賈公彦疏唐陸德明音義明嘉靖李元陽福建刊十三經注疏本一
第七十三册
禮記注疏(一)卷一—卷八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疏唐陸德明音義明嘉靖李元陽福建刊十三經注疏本一
第七十四册
禮記注疏(二)卷九—卷十五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疏唐陸德明音義明嘉靖李元陽福建刊十三經注疏本一
第七十五册
禮記注疏(三)卷十六—卷二十五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疏唐陸德明音義明嘉靖李元陽福建刊十三經注疏本一
第七十六册
禮記注疏(四)卷二十六—卷三十六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疏唐陸德明音義明嘉靖李元陽福建刊十三經注疏本一
第七十七册
禮記注疏(五)卷三十七—卷四十四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疏唐陸德明音義明嘉靖李元陽福建刊十三經注疏本一
第七十八册
禮記注疏(六)卷四十五—卷五十四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疏唐陸德明音義明嘉靖李元陽福建刊十三經注疏本一
第七十九册
禮記注疏(七)卷五十五—卷六十三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疏唐陸德明音義明嘉靖李元陽福建刊十三經注疏本一
第八十册
儀禮(一)卷一—卷八漢鄭玄注清張爾岐句讀清同治七年金陵書局刊本一
第八十一册
儀禮(二)卷九—卷十七漢鄭玄注清張爾岐句讀清同治七年金陵書局刊本一
第八十二册
儀禮正義(一)卷一—卷七清胡培翬撰清楊大堉補清光緒十四年南菁書院刊皇清經解續編本一
第八十三册
儀禮正義(二)卷八—卷十六清胡培翬撰清楊大堉補清光緒十四年南菁書院刊皇清經解續編本一
第八十四册
儀禮正義(三)卷十七—卷二十四清胡培翬撰清楊大堉補清光緒十四年南菁書院刊皇清經解續編本一
第八十五册
儀禮正義(四)卷二十五—卷三十一清胡培翬撰清楊大堉補清光緒十四年南菁書院刊皇清經解續編本一
第八十六册
儀禮正義(五)卷三十二—卷四十清胡培翬撰清楊大堉補清光緒十四年南菁書院刊皇清經解續編本一
第八十七册
周禮正義(一)卷一—卷八清孫詒讓撰清宣統楚學社民國二十年湖北篴湖精舍遞修本一
第八十八册
周禮正義(二)卷九—卷十六清孫詒讓撰清宣統楚學社民國二十年湖北篴湖精舍遞修本一
第八十九册
周禮正義(三)卷十七—卷二十清孫詒讓撰清宣統楚學社民國二十年湖北篴湖精舍遞修本一
第九十册
周禮正義(四)卷二十一—卷二十八清孫詒讓撰清宣統楚學社民國二十年湖北篴湖精舍遞修本一
第九十一册
周禮正義(五)卷二十九—卷三十二清孫詒讓撰清宣統楚學社民國二十年湖北篴湖精舍遞修本一
第九十二册
周禮正義(六)卷三十三—卷三十六清孫詒讓撰清宣統楚學社民國二十年湖北篴湖精舍遞修本一
第九十三册
周禮正義(七)卷三十七—卷三十九清孫詒讓撰清宣統楚學社民國二十年湖北篴湖精舍遞修本一
第九十四册
周禮正義(八)卷四十—卷四十三清孫詒讓撰清宣統楚學社民國二十年湖北篴湖精舍遞修本一
第九十五册
周禮正義(九)卷四十四—卷四十七清孫詒讓撰清宣統楚學社民國二十年湖北篴湖精舍遞修本一
第九十六册
周禮正義(十)卷四十八—卷五十一清孫詒讓撰清宣統楚學社民國二十年湖北篴湖精舍遞修本一
第九十七册
周禮正義(十一)卷五十二—卷五十八清孫詒讓撰清宣統楚學社民國二十年湖北篴湖精舍遞修本一
第九十八册
周禮正義(十二)卷五十九—卷六十二清孫詒讓撰清宣統楚學社民國二十年湖北篴湖精舍遞修本一
第九十九册
周禮正義(十三)卷六十三—卷六十七清孫詒讓撰清宣統楚學社民國二十年湖北篴湖精舍遞修本一
第一〇〇册
周禮正義(十四)卷六十八—卷七十四清孫詒讓撰清宣統楚學社民國二十年湖北篴湖精舍遞修本一
第一〇一册
周禮正義(十五)卷七十五—卷八十二清孫詒讓撰清宣統楚學社民國二十年湖北篴湖精舍遞修本一
第一〇二册
周禮正義(十六)卷八十三—卷八十六清孫詒讓撰清宣統楚學社民國二十年湖北篴湖精舍遞修本一
第一○三册
禮記集説(一)卷一—卷九元陳澔撰明初刊本一
第一○四册
禮記集説(二)卷十—卷十六元陳澔撰明初刊本一
第一○五册
禮記集説(一)統説一卷卷一—卷十宋衛湜撰清康熙十九年納蘭性德刊通志堂經解本一
第一○六册
禮記集説(二)卷十一—卷二十二宋衛湜撰清康熙十九年納蘭性德刊通志堂經解本一
第一○七册
禮記集説(三)卷二十三—卷三十四宋衛湜撰清康熙十九年納蘭性德刊通志堂經解本一
第一○八册
禮記集説(四)卷三十五—卷四十八宋衛湜撰清康熙十九年納蘭性德刊通志堂經解本一
第一○九册
禮記集説(五)卷四十九—卷六十宋衛湜撰清康熙十九年納蘭性德刊通志堂經解本一
第一一○册
禮記集説(六)卷六十一—卷七十二宋衛湜撰清康熙十九年納蘭性德刊通志堂經解本一
第一一一册
禮記集説(七)卷七十三—卷八十五宋衛湜撰清康熙十九年納蘭性德刊通志堂經解本一
第一一二册
禮記集説(八)卷八十六—卷九十七宋衛湜撰清康熙十九年納蘭性德刊通志堂經解本一
第一一三册
禮記集説(九)卷九十八—卷一百九宋衛湜撰清康熙十九年納蘭性德刊通志堂經解本一
第一一四册
禮記集説(十)卷一百十—卷一百二十二宋衛湜撰清康熙十九年納蘭性德刊通志堂經解本一
第一一五册
禮記集説(十一)卷一百二十三—卷一百三十二宋衛湜撰清康熙十九年納蘭性德刊通志堂經解本一
第一一六册
禮記集説(十二)卷一百三十三—卷一百四十三宋衛湜撰清康熙十九年納蘭性德刊通志堂經解本一
第一一七册
禮記集説(十三)卷一百四十四—卷一百六十宋衛湜撰清康熙十九年納蘭性德刊通志堂經解本一
第一一八册
大戴禮記補注十三卷清孔廣森撰清乾隆嘉慶間孔廣廉刊顨軒孔氏所著書本一
第一一九册
大戴禮注補十三卷解詁目録一卷漢戴德撰北周盧辯撰清汪㷖編清嘉靖九年刊本一
第一二○册
大戴禮記解詁十三卷清王聘珍撰清光緒間廣雅書局刊民國九年番禺徐紹棨彙編重印廣雅書局叢書本一
第一二一册
禮記章句(一)卷一—卷三清任啓運撰淸乾隆三十八年耿毓孝刊本一
第一二二册
禮記章句(二)卷四—卷六清任啓運撰淸乾隆三十八年耿毓孝刊本一
第一二三册
禮記章句(三)卷七—卷十清任啓運撰淸乾隆三十八年耿毓孝刊本一
第一二四册
儀禮經傳通解(一)卷一—卷三宋朱熹撰(續)宋黄榦楊復撰宋嘉定中刊元明閑遞修本一
第一二五册
儀禮經傳通解(二)卷四—卷七宋朱熹撰(續)宋黄榦楊復撰宋嘉定中刊元明閑遞修本一
第一二六册
儀禮經傳通解(三)卷八—卷十一宋朱熹撰(續)宋黄榦楊復撰宋嘉定中刊元明閑遞修本一
第一二七册
儀禮經傳通解(四)卷十二—卷十九宋朱熹撰(續)宋黄榦楊復撰宋嘉定中刊元明閑遞修本一
第一二八册
儀禮經傳通解(五)卷二十—卷二十二宋朱熹撰(續)宋黄榦楊復撰宋嘉定中刊元明閑遞修本一
第一二九册
儀禮經傳通解(六)卷二十三集傳集注卷一—卷四宋朱熹撰(續)宋黄榦楊復撰宋嘉定中刊元明閑遞修本一
第一三〇册
儀禮經傳通解(七)集傳集注卷五—卷十三宋朱熹撰(續)宋黄榦楊復撰宋嘉定中刊元明閑遞修本一
第一三一册
儀禮經傳通解(八)集傳集注卷十四續卷一宋朱熹撰(續)宋黄榦楊復撰宋嘉定中刊元明閑遞修本一
第一三二册
儀禮經傳通解(九)續卷二—卷四宋朱熹撰(續)宋黄榦楊復撰宋嘉定中刊元明閑遞修本一
第一三三册
儀禮經傳通解(十)續卷五—卷七宋朱熹撰(續)宋黄榦楊復撰 宋嘉定中刊元明閑遞修本一
第一三四册
儀禮經傳通解(十一)續卷八—卷十一宋朱熹撰(續)宋黄榦楊復撰 宋嘉定中刊元明閑遞修本一
第一三五册
儀禮經傳通解(十二)續卷十二—卷十四宋朱熹撰(續)宋黄榦楊復撰 宋嘉定中刊元明閑遞修本一
第一三六册
儀禮經傳通解(十三)續卷十五—卷十七宋朱熹撰(續)宋黄榦楊復撰 宋嘉定中刊元明閑遞修本一
第一三七册
儀禮經傳通解(十四)續卷十八—卷二十二宋朱熹撰(續)宋黄榦楊復撰 宋嘉定中刊元明閑遞修本一
第一三八册
儀禮經傳通解(十五)續卷二十三—卷二十六宋朱熹撰(續)宋黄榦楊復撰宋嘉定中刊元明閑遞修本一
第一三九册
儀禮經傳通解(十六)續卷二十七—卷二十九闕卷二十八 宋朱熹撰(續)宋黄榦楊復撰 宋嘉定中刊元明閑遞修本一
第一四○册
禮書綱目(一)首三卷卷一—卷九清江永撰 清光緒間廣雅書局刊民國九年番禺徐紹棨彙編重印廣雅書局叢書本一
第一四一册
禮書綱目(二)卷十—卷二十八清江永撰 清光緒間廣雅書局刊民國九年番禺徐紹棨彙編重印廣雅書局叢書本一
第一四二册
禮書綱目(三)卷二十九—卷四十七清江永撰 清光緒間廣雅書局刊民國九年番禺徐紹棨彙編重印廣雅書局叢書本一
第一四三册
禮書綱目(四)卷四十八—卷五十八清江永撰 清光緒間廣雅書局刊民國九年番禺徐紹棨彙編重印廣雅書局叢書本一
第一四四册
禮書綱目(五)卷五十九—卷六十七清江永撰 清光緒間廣雅書局刊民國九年番禺徐紹棨彙編重印廣雅書局叢書本一
第一四五册
禮書綱目(六)卷六十八—卷八十五清江永撰 清光緒間廣雅書局刊民國九年番禺徐紹棨彙編重印廣雅書局叢書本一
第一四六册
禮經通論一卷清邵懿辰撰清光緒十四年南菁書院刊皇清經解續編本一
杜氏通典·禮(一)卷四十一—卷五十一唐杜佑撰明嘉靖間李元陽刊本七五
第一四七册
杜氏通典·禮(二)卷五十二—卷六十一唐杜佑撰明嘉靖間李元陽刊本一
第一四八册
杜氏通典·禮(三)卷六十二—卷七十八唐杜佑撰明嘉靖間李元陽刊本一
第一四九册
杜氏通典·禮(四)卷七十九—卷九十六唐杜佑撰明嘉靖間李元陽刊本一
第一五〇册
杜氏通典·禮(五)卷九十七—卷一百一十二唐杜佑撰明嘉靖間李元陽刊本一
第一五一册
杜氏通典·禮(六)卷一百十一三—卷一百二十六唐杜佑撰明嘉靖間李元陽刊本一
第一五二册
杜氏通典·禮(七)卷一百二十七—卷一百四十唐杜佑撰明嘉靖間李元陽刊本一
第一五三册
古樂經傳五卷清李光地撰清乾隆元年李清植刊嘉慶六年補刊李文貞公全集本一
律吕新論二卷清江永撰清光緒十五年鴻文書局石印守山閣叢書本三三七
第一五四册
聲律通考十卷清陳澧撰清咸豐光緒間刊番禺陳氏東塾叢書本一
周易兼義(一)卷一魏王弼注晋韓康伯注唐孔穎達疏(音義)唐陸德明撰(略例) 魏王弼撰唐邢璹注 明嘉靖李元陽福建刊十三經注疏本二七五
第一五五册
周易兼義(二)卷二—卷五魏王弼注晋韓康伯注唐孔穎達疏(音義)唐陸德明撰(略例) 魏王弼撰唐邢璹注 明嘉靖李元陽福建刊十三經注疏本一
第一五六册
周易兼義(三)卷六—卷九附略例一卷音義一卷 魏王弼注晋韓康伯注唐孔穎達疏 (音義)唐陸德明撰(略例) 魏王弼撰唐邢璹注 明嘉靖李元陽福建刊十三經注疏本一
第一五七册
易傳八卷宋程頤撰清同治五年金陵書局刊本一
第一五八册
周易本義十卷附五贊一卷筮儀一卷首易圖一卷宋朱熹撰 清雍正間内府刊本一
第一五九册
易學啓蒙四卷宋朱熹撰清康熙間御兒吕氏寶誥堂刊朱子遺書本一
東坡先生易傳九卷宋蘇軾撰明萬曆二十五年畢氏刊兩蘇經解本一二七
第一六○册
楊氏易傳二十卷宋楊簡撰明萬曆二十三年劉日升陳道亨刊本一
第一六一册
漢上易傳(一)卷一—卷六宋朱震撰清康熙十九年納蘭性德刊通志堂經解本一
第一六二册
漢上易傳(二)卷七—卷十一周易卦圖三卷周易叢説一卷宋朱震撰 清康熙十九年納蘭性德刊通志堂經解本一
第一六三册
易漢學八卷清惠棟撰清畢沅校清乾隆嘉慶鎮洋畢氏刊經訓堂叢書本一
易學濫觴一卷元黄澤撰清同治七年河南大樑書院刊經苑本一八七
康節先生觀物篇解(一)四卷附録三卷宋祝泌撰清鈔本二三五
第一六四册
康節先生觀物篇解(二)四卷附録三卷宋祝泌撰清鈔本一
第一六五册
周易函書(一)約存卷一—卷四清胡煦撰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一
第一六六册
周易函書(二)約存卷五—卷九清胡煦撰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一
第一六七册
周易函書(三)約存卷十—卷十五清胡煦撰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一
第一六八册
周易函書(四)約註卷一—卷五清胡煦撰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一
第一六九册
周易函書(五)約註卷六—卷十清胡煦撰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一
第一七〇册
周易函書(六)約註卷十一—卷十六清胡煦撰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一
第一七一册
周易函書(七)約註卷十七—卷十八别集卷一—卷六清胡煦撰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一
第一七二册
周易函書(八)别集卷七—卷十六清胡煦撰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一
第一七三册
周易集解(一)卷一—卷十一唐李鼎祚撰(釋文)唐陸德明撰(略例)魏王弼撰 唐邢璹注 明崇禎毛氏汲古閣刊津逮秘書本一
第一七四册
周易集解(二)卷十二—卷十七易釋文一卷略例一卷唐李鼎祚撰(釋文)唐陸德明撰(略例)魏王弼撰 唐邢璹注 明崇禎毛氏汲古閣刊津逮秘書本一
第一七五册
周易述(一)卷一—卷十四闕卷八清惠棟集注并疏清乾隆間盧氏雅雨堂刊本一
第一七六册
周易述(二)卷十五—卷二十三清惠棟集注并疏清乾隆間盧氏雅雨堂刊本一
第一七七册
易圖明辨十卷清胡渭撰清道光光緒間南海伍氏刊粵雅堂叢書本一
第一七八册
御纂周易折中(一)首一卷卷一—卷四清李光地撰清康熙五十四年武英殿刊本一
第一七九册
御纂周易折中(二)卷五—卷八清李光地撰清康熙五十四年武英殿刊本一
第一八〇册
御纂周易折中(三)卷九—卷十二清李光地撰 清康熙五十四年武英殿刊本一
第一八一册
御纂周易折中(四)卷十三—卷二十二清李光地撰 清康熙五十四年武英殿刊本一
第一八二册
易音三卷清顧炎武撰清道光九年廣東學海堂刊咸豐十年補刊皇清經解本一
春秋公羊傳註疏(一)卷一—卷七漢何休注唐徐彦疏唐陸德明音義明嘉靖李元陽福建刊十三經注疏本五九
第一八三册
春秋公羊傳註疏(二)卷八—卷十六漢何休注唐徐彦疏唐陸德明音義 明嘉靖李元陽福建刊十三經注疏本一
第一八四册
春秋公羊傳註疏(三)卷十七—卷二十八漢何休注唐徐彦疏唐陸德明音義 明嘉靖李元陽福建刊十三經注疏本一
第一八五册
春秋穀梁註疏(一)卷一—卷九晋范甯集解唐楊士勛疏唐陸德明音義 明嘉靖李元陽福建刊十三經注疏本一
第一八六册
春秋穀梁註疏(二)卷十—卷二十晋范甯集解唐楊士勛疏唐陸德明音義 明嘉靖李元陽福建刊十三經注疏本一
第一八七册
春秋左氏傳注疏(一)卷一—卷八晋杜預注唐孔穎達疏唐陸德明音義 明嘉靖李元陽福建刊十三經注疏本一
第一八八册
春秋左氏傳注疏(二)卷九—卷十六晋杜預注唐孔穎達疏唐陸德明音義 明嘉靖李元陽福建刊十三經注疏本一
第一八九册
春秋左氏傳注疏(三)卷十七—卷二十四晋杜預注唐孔穎達疏唐陸德明音義 明嘉靖李元陽福建刊十三經注疏本一
第一九〇册
春秋左氏傳注疏(四)卷二十五—卷三十一晋杜預注唐孔穎達疏唐陸德明音義 明嘉靖李元陽福建刊十三經注疏本一
第一九一册
春秋左氏傳注疏(五)卷三十二—卷四十晋杜預注唐孔穎達疏唐陸德明音義 明嘉靖李元陽福建刊十三經注疏本一
第一九二册
春秋左氏傳注疏(六)卷四十一—卷四十七晋杜預注唐孔穎達疏唐陸德明音義明嘉靖李元陽福建刊十三經注疏本一
第一九三册
春秋左氏傳注疏(七)卷四十八—卷五十四晋杜預注唐孔穎達疏唐陸德明音義明嘉靖李元陽福建刊十三經注疏本一
第一九四册
春秋左氏傳注疏(八)卷五十五—卷六十晋杜預注唐孔穎達疏唐陸德明音義明嘉靖李元陽福建刊十三經注疏本一
第一九五册
春秋公羊經何氏釋例十卷解詁箋一卷清劉逢禄撰 清道光九年廣東學海堂刊咸豐十年補刊皇清經解本一
第一九六册
穀梁補注(一)卷一—卷十三清鍾文烝撰清光緒十四年南菁書院刊皇清經解續編本一
第一九七册
穀梁補注(二)卷十四—卷二十四清鍾文烝撰清光緒十四年南菁書院刊皇清經解續編本一
第一九八册
春秋釋例(一)卷一—卷七晋杜預撰淸乾隆武英殿聚珍本一
第一九九册
春秋釋例(二)卷八—卷十五晋杜預撰淸乾隆武英殿聚珍本一
第二○○册
春秋集傳纂例十卷唐陸淳撰明刊本一
第二○一册
春秋集傳辨疑十卷唐陸淳撰清乾隆間刊養和堂叢書本一
春秋集傳微旨三卷唐陸淳撰清乾隆間刊養和堂叢書本二八一
第二○二册
春秋尊王發微十二卷附録一卷宋孫復撰清康熙十九年納蘭性德刊通志堂經解本一
第二○三册
春秋劉氏傳十五卷宋劉敞撰清康熙十九年納蘭性德刊通志堂經解本一
第二○四册
春秋權衡十七卷宋劉敞撰清康熙十九年納蘭性德刊通志堂經解本一
第二○五册
春秋胡傳(一)卷一—卷十三宋胡安國撰宋林堯叟音注明刊本一
第二○六册
春秋胡傳(二)卷十四—卷三十宋胡安國撰宋林堯叟音注明刊本一
第二○七册
春秋集傳(一)卷一—卷七元趙汸撰明嘉靖十一年刊本一
第二○八册
春秋集傳(二)卷八—卷十五元趙汸撰明嘉靖十一年刊本一
第二○九册
春秋屬辭十五卷元趙汸撰元至正間休甯商山義塾刊明遞修本一
第二一○册
春秋師説三卷附録二卷元趙汸撰元至正二十四年休甯商山義塾刊明遞修本一
春秋左氏傳補注十卷元趙汸撰元至正二十四年休甯商山義塾刊明遞修本一四五
第二一一册
爾雅義疏(一)卷一千二百五十七—卷一千二百六十三清郝懿行撰 清道光九年廣東學海堂刊咸豐十年補刊皇清經解本一
第二一二册
爾雅義疏(二)卷一千二百六十四卷一千二百七十六清郝懿行撰 清道光九年廣東學海堂刊咸豐十年補刊皇清經解本一
第二一三册
廣雅疏證(一)卷六百六十七—卷六百七十一清王念孫撰清嘉慶元年刊本一
第二一四册
廣雅疏證(二)卷六百七十二—卷六百七十六清王念孫撰清嘉慶元年刊本一
第二一五册
説文解字注(一)卷一—卷三清段玉裁注清嘉慶二十年經韻樓刊本一
第二一六册
説文解字注(二)卷四—卷五清段玉裁注清嘉慶二十年經韻樓刊本一
第二一七册
説文解字注(三)卷六—卷七清段玉裁注清嘉慶二十年經韻樓刊本一
第二一八册
説文解字注(四)卷八—卷十清段玉裁注清嘉慶二十年經韻樓刊本一
第二一九册
説文解字注(五)卷十一—卷十二清段玉裁注清嘉慶二十年經韻樓刊本一
第二二〇册
説文解字注(六)卷十三—卷十四清段玉裁注清嘉慶二十年經韻樓刊本一
第二二一册
説文解字注(七)卷十五附部目分韻一卷六書音均表五卷清段玉裁注 清嘉慶二十年經韻樓刊本一
第二二二册
説文通訓定聲(一)卷一—卷四清朱駿聲撰清道光二十八年刊本一
第二二三册
説文通訓定聲(二)卷五—卷六清朱駿聲撰清道光二十八年刊本一
第二二四册
説文通訓定聲(三)卷七—卷九清朱駿聲撰清道光二十八年刊本一
第二二五册
説文通訓定聲(四)卷十—卷十二清朱駿聲撰清道光二十八年刊本一
第二二六册
説文通訓定聲(五)卷十三—卷十五清朱駿聲撰清道光二十八年刊本一
第二二七册
説文通訓定聲(六)卷十六—卷十八分部檢韻一卷清朱駿聲撰清道光二十八年刊本一
第二二八册
説文通訓定聲(七)説雅一卷古今韻凖一卷補遺十八卷清朱駿聲撰清道光二十八年刊本一
第二二九册
釋名八卷漢劉熙撰明嘉靖三年儲良材程鴻刊本一
大廣益會玉篇(一)卷一—卷十南朝梁顧野王撰清康熙四十三年張士俊刊澤存堂五種本二四一
第二三〇册
大廣益會玉篇(二)卷十一—卷三十南朝梁顧野王撰清康熙四十三年張士俊刊澤存堂五種本一
廣韻(一)卷二—卷三闕卷一宋陳彭年等撰元泰定本景刊本三四三
第二三一册
廣韻(二)卷四—卷五宋陳彭年等撰元泰定本景刊本一
古籀拾遺三卷宋政和禮器考一卷清孫詒讓撰清光緒十六年刊本三七三
第二三二册
文始九卷民國章炳麟撰民國間浙江圖書館刊章氏叢書本一
第二三三册
經典釋文(一)卷一—卷九唐陸德明撰清康熙十九年納蘭性德刊通志堂經解本一
第二三四册
經典釋文(二)卷十—卷二十唐陸德明撰清康熙十九年納蘭性德刊通志堂經解本一
第二三五册
經典釋文(三)卷二十一—卷三十唐陸德明撰清康熙十九年納蘭性德刊通志堂經解本一
第二三六册
經傳釋詞十卷清王引之撰清嘉慶間刊本一
白虎通疏證(一)卷一—卷三清陳立撰清光緒十四年南菁書院刊皇清經解續編本三四五
第二三七册
白虎通疏證(二)卷四—卷十二清陳立撰清光緒十四年南菁書院刊皇清經解續編本一
第二三八册
五經异義疏證三卷清陳壽祺撰清嘉慶道光間三山陳氏家看左海全集本一
第二三九册
駁五經异義疏證十卷清皮錫瑞撰民國二十三年河間李氏刊本一
第二四○册
漢儒通義七卷清陳澧撰清咸豐八年刊本一
孔子家語十卷漢王肅注明永懷堂刊本二五九
第二四一册
孔叢子三卷漢孔鮒撰明崇禎六年孔胤植刊本一
荀子集解二十卷清王先謙撰民國商務印書館排印國學基本叢書本二二三
第二四二册
新書十卷漢賈誼撰明正德十年吉府刊本一
劉向新序十卷漢劉向撰明洪武間刊本三九七
第二四三册
説苑二十卷漢劉向撰清忠敏家塾刊述記本一
第二四四册
楊子法言十三卷音義一卷漢楊雄撰晋李軌注唐柳宗元注宋宋咸吴祕司馬光注宋唐仲友臺州刊本一
第二四五册
中説十卷隋王通撰宋阮逸注明嘉靖四年鄭慶雲刊本一
太極圖説一卷宋周敦頤撰宋朱熹注清光緒三十二年成都二仙庵刊重刊道藏輯要本二六七
太極圖説述解一卷宋周敦頤撰明曹端注清道光十二年刊曹月川先生遺書本二九五
通書一卷宋周敦頤撰宋朱熹注清光緒三十二年成都二仙庵刊重刊道藏輯要本三三一
通書述解二卷宋周敦頤撰明曹端注清道光十二年刊曹月川先生遺書本三八一
第二四六册
河南程氏遺書(一)卷一—卷十八宋程頤程顥撰宋朱熹輯明刊河南程氏全書本一
第二四七册
河南程氏遺書(二)卷十九—卷二十五宋程頤程顥撰宋朱熹輯明刊河南程氏全書本一
河南程氏外書十二卷宋程頤程顥撰宋朱熹輯明刊河南程氏全書本二六三
第二四八册
河南程氏文集十二卷宋程頤程顥撰宋朱熹輯明刊河南程氏全書本一
第二四九册
程氏經説八卷宋程頤撰清同治十年六安塗氏求我齋刊河南程氏經説本一
張子正蒙注(一)卷一—卷二清王夫之撰清同治四年湘鄉曾國荃金陵刊船山遺書本二八九
第二五○册
張子正蒙注(一)卷三—卷九清王夫之撰清同治四年湘鄉曾國荃金陵刊船山遺書本一
第二五一册
正蒙二卷宋張載撰清李光地注清刊本一
西銘一卷宋張載撰宋朱熹注清光緒二十三年刊張子全書本二九一
正蒙二卷宋張載撰清光緒二十三年刊張子全書本三四七
第二五二册
經學理窟五卷宋張載撰清光緒二十三年刊張子全書本一
龜山先生語録四卷後録二卷宋楊時撰民國間上海商務印書館景印宋吴堅福建漕治刊本一四五
上蔡先生語録三卷宋謝良佐撰宋朱熹編清同治五年福州正誼書院刊正誼堂全書本三九五
第二五三册
朱子大全(一)目録二卷卷一—卷八宋朱熹撰明天順四年賀沈胡緝刊本一
第二五四册
朱子大全(二)卷九—卷十八宋朱熹撰明天順四年賀沈胡緝刊本一
第二五五册
朱子大全(三)卷十九—卷二十五宋朱熹撰明天順四年賀沈胡緝刊本一
第二五六册
朱子大全(四)卷二十六—卷三十三宋朱熹撰明天順四年賀沈胡緝刊本一
第二五七册
朱子大全(五)卷三十四—卷三十八宋朱熹撰明天順四年賀沈胡緝刊本一
第二五八册
朱子大全(六)卷三十九—卷四十四宋朱熹撰明天順四年賀沈胡緝刊本一
第二五九册
朱子大全(七)卷四十五—卷五十宋朱熹撰明天順四年賀沈胡緝刊本一
第二六〇册
朱子大全(八)卷五十一—卷五十六宋朱熹撰明天順四年賀沈胡緝刊本一
第二六一册
朱子大全(九)卷五十七—卷六十二宋朱熹撰明天順四年賀沈胡緝刊本一
第二六二册
朱子大全(十)卷六十三——卷六十九宋朱熹撰明天順四年賀沈胡緝刊本一
第二六三册
朱子大全(十一)卷七十—卷七十五宋朱熹撰明天順四年賀沈胡緝刊本一
第二六四册
朱子大全(十二)卷七十六—卷八十三宋朱熹撰明天順四年賀沈胡緝刊本一
第二六五册
朱子大全(十三)卷八十四—卷九十二宋朱熹撰明天順四年賀沈胡緝刊本一
第二六六册
朱子大全(十四)卷九十三—卷一百宋朱熹撰明天順四年賀沈胡緝刊本一
第二六七册
朱子語類(一)卷一—卷九宋朱熹撰明萬曆三十二年刊本一
第二六八册
朱子語類(二)卷十—卷十七宋朱熹撰明萬曆三十二年刊本一
第二六九册
朱子語類(三)卷十八—卷二十五宋朱熹撰明萬曆三十二年刊本一
第二七〇册
朱子語類(四)卷二十六—卷三十三宋朱熹撰明萬曆三十二年刊本一
第二七一册
朱子語類(五)卷三十四—卷四十三宋朱熹撰明萬曆三十二年刊本一
第二七二册
朱子語類(六)卷四十四—卷五十九宋朱熹撰明萬曆三十二年刊本一
第二七三册
朱子語類(七)卷六十—卷六十七宋朱熹撰明萬曆三十二年刊本一
第二七四册
朱子語類(八)卷六十八—卷七十五宋朱熹撰明萬曆三十二年刊本一
第二七五册
朱子語類(九)卷七十六—卷八十六宋朱熹撰明萬曆三十二年刊本一
第二七六册
朱子語類(十)卷八十七—卷九十五宋朱熹撰明萬曆三十二年刊本一
第二七七册
朱子語類(十一)卷九十六—卷一百七宋朱熹撰明萬曆三十二年刊本一
第二七八册
朱子語類(十二)卷一百八—卷一百十七宋朱熹撰明萬曆三十二年刊本一
第二七九册
朱子語類(十三)卷一百十八—卷一百二十九宋朱熹撰明萬曆三十二年刊本一
第二八〇册
朱子語類(十四)卷一百三十—卷一百四十宋朱熹撰明萬曆三十二年刊本一
第二八一册
象山先生全集(一)卷一—卷十九宋陸九淵撰明嘉靖三十九年金谿刊本一
第二八二册
象山先生全集(二)卷二十—卷三十六宋陸九淵撰明嘉靖三十九年金谿刊本一
第二八三册
慈湖先生遺書(一)卷一—卷八明周廣編清馮可鏞編補編民國張壽鏞編新增附録清馮可鏞編年譜清葉意深編年譜民國張壽鏞編著述攷覆稿本 民國間四明張氏約園刊四明叢書本一
第二八四册
慈湖先生遺書(二)卷九—卷十六明周廣編清馮可鏞編補編民國張壽鏞編新增附録清馮可鏞編年譜清葉意深編年譜民國張壽鏞編著述攷覆稿本 民國間四明張氏約園刊四明叢書本一
第二八五册
慈湖先生遺書(三)卷十七—卷十八續集二卷坿補編一卷坿新增附録一卷坿年譜二卷坿著述攷一卷明周廣編清馮可鏞編補編民國張壽鏞編新增附録清馮可鏞編年譜清葉意深編年譜民國張壽鏞編著述攷覆稿本 民國間四明張氏約園刊四明叢書本一
第二八六册
白沙語要一卷明陳獻章撰民國九年上海涵芬樓景印清道光十一年六安晁氏木活字印學海類編本一
王文成公傳習録三卷明王守仁撰清宣統二年國學研究會重刊本一七
第二八七册
近思録十四卷宋朱熹吕祖謙撰明嘉靖六年刊本一
伊洛淵源録十四卷宋朱熹撰明刊本二九一
第二八八册
考亭淵源録(一)卷一—卷十一明宋端儀撰 明薛應旂參修日本天保間刊本一
第二八九册
考亭淵源録(二)卷十二—卷二十四明宋端儀撰 明薛應旂參修日本天保間刊本一
第二九○册
授經圖二十卷明朱睦㮮撰清道光二十六年宏道書院刊惜陰軒叢書本一
儒林宗派十六卷清萬斯同撰清宣統三年浙江圖書館刊本二八三
第二九一册
宋元學案(一)考畧一卷首一卷卷一—卷五清黄宗羲撰清全祖望修定清王梓材馮雲濠校并考清道光二十六年何紹基刊本一
第二九二册
宋元學案(二)卷六—卷十二清黄宗羲撰清全祖望修定清王梓材馮雲濠校并考清道光二十六年何紹基刊本一
第二九三册
宋元學案(三)卷十三—卷十八清黄宗羲撰清全祖望修定清王梓材馮雲濠校并考清道光二十六年何紹基刊本一
第二九四册
宋元學案(四)卷十九—卷三十清黄宗羲撰清全祖望修定清王梓材馮雲濠校并考清道光二十六年何紹基刊本一
第二九五册
宋元學案(五)卷三十一—卷四十一清黄宗羲撰清全祖望修定清王梓材馮雲濠校并考清道光二十六年何紹基刊本一
第二九六册
宋元學案(六)卷四十二—卷五十清黄宗羲撰清全祖望修定清王梓材馮雲濠校并考清道光二十六年何紹基刊本一
第二九七册
宋元學案(七)卷五十一—卷五十八清黄宗羲撰清全祖望修定清王梓材馮雲濠校并考清道光二十六年何紹基刊本一
第二九八册
宋元學案(八)卷五十九—卷六十七清黄宗羲撰清全祖望修定清王梓材馮雲濠校并考清道光二十六年何紹基刊本一
第二九九册
宋元學案(九)卷六十八—卷七十四清黄宗羲撰清全祖望修定清王梓材馮雲濠校并考清道光二十六年何紹基刊本一
第三〇〇册
宋元學案(十)卷七十五—卷八十二清黄宗羲撰清全祖望修定清王梓材馮雲濠校并考清道光二十六年何紹基刊本一
第三〇一册
宋元學案(十一)卷八十三—卷九十二清黄宗羲撰清全祖望修定清王梓材馮雲濠校并考清道光二十六年何紹基刊本一
第三〇二册
宋元學案(十二)卷九十三—卷一百清黄宗羲撰清全祖望修定清王梓材馮雲濠校并考清道光二十六年何紹基刊本一
國朝學案小識(一)卷一—卷四清唐鑑撰民國上海中華書局四部備要本四一五
第三〇三册
國朝學案小識(二)卷五—卷十四清唐鑑撰民國上海中華書局四部備要本一
困學紀聞(一)卷一—卷二宋王應麟撰清汪垕桐陰書塾刊本四七一
第三〇四册
困學紀聞(二)卷三—卷十五宋王應麟撰清汪垕桐陰書塾刊本一
第三〇五册
困學紀聞(三)卷十六—卷二十宋王應麟撰清汪垕桐陰書塾刊本一
日知録八卷明顧炎武撰清康熙三十四年潘耒遂初堂刻本二一一
老子道德經二卷晋王弼注清光緒十年黎庶昌日本東京使署刊古逸叢書本四八九
第三○六册
莊子郭注(一)卷一—卷三晋郭象撰唐陸德明音義明萬曆三十三年鄒之嶧刊本一
第三○七册
莊子郭注(二)卷四—卷七晋郭象撰唐陸德明音義明萬曆三十三年鄒之嶧刊本一
第三○八册
莊子郭注(三)卷八—卷十晋郭象撰唐陸德明音義明萬曆三十三年鄒之嶧刊本一
第三○九册
列子注八卷晋張湛撰唐殷敬順釋文清光緒二年浙江書局刊二十二子本一
墨子間詁(一)卷一—卷八清孫詒讓撰清宣統二年瑞安孫氏刊本二六五
第三一○册
墨子間詁(二)卷九—卷十五目録一卷附録一卷後語二卷清孫詒讓撰清宣統二年瑞安孫氏刊本一
第三一一册
公孫龍子一卷宋謝希深注民國十年上海博古齋景印清嘉慶間張海鵬刊墨海金壺本一
人物志三卷魏劉邵撰西涼劉昞注明隆慶六年梁夢龍刻本三五
管子(一)卷一—卷十一唐房玄齡注釋唐劉績增注明朱長春通演明沈鼎新朱養純參評清嘉慶九年姑蘇聚文堂刊九子全書本一九九
第三一二册
管子(二)卷十二—卷二十四唐房玄齡注釋唐劉績增注明朱長春通演明沈鼎新朱養純參評清嘉慶九年姑蘇聚文堂刊九子全書本一
第三一三册
晏子春秋六卷春秋齊晏嬰撰明淩稚隆評明淩澄初朱墨套印本一
尸子二卷存疑一卷(存疑)清汪繼培輯清光緒二年浙江書局刊二十二子本三一七
慎子内篇一卷外篇一卷逸文一卷民國繆荃孫校輯繆氏藕香簃稿本四六三
第三一四册
韓非子(一)卷一—卷八明刊本一
第三一五册
韓非子(二)卷九—卷二十明刊本一
第三一六册
吕氏春秋二十六卷秦吕不韋撰漢高誘注元至正嘉興路儒學刊本一
第三一七册
淮南子(一)卷一—卷十八漢高誘注清嘉慶九年姑蘇聚文堂刊九子全書本一
第三一八册
淮南子(二)卷十九—卷二十八漢高誘注清嘉慶九年姑蘇聚文堂刊九子全書本一
第三一九册
新鋟抱樸子内篇(一)四卷晋葛洪撰明盧舜治評明萬曆十二年慎懋官刊本一
第三二○册
新鋟抱樸子内篇(二)外篇四卷晋葛洪撰明盧舜治評明萬曆十二年慎懋官刊本一
第三二一册
楚辭(一)八卷後語卷一宋朱熹集注 明蔣之翹評校明天啓六年忠雅堂刊本一
第三二二册
楚辭(二)後語卷二—卷八辨證二卷附覽二卷宋朱熹集注 明蔣之翹評校 明天啓六年忠雅堂刊本一
第三二三册
六臣注文選(一)卷一—卷四南朝梁蕭統輯唐李善等注 明萬曆六年冰玉堂刊本一
第三二四册
六臣注文選(二)卷五—卷十南朝梁蕭統輯唐李善等注明萬曆六年冰玉堂刊本一
第三二五册
六臣注文選(三)卷十一—卷十六南朝梁蕭統輯唐李善等注明萬曆六年冰玉堂刊本一
第三二六册
六臣注文選(四)卷十七—卷二十三南朝梁蕭統輯唐李善等注明萬曆六年冰玉堂刊本一
第三二七册
六臣注文選(五)卷二十四—卷二十九南朝梁蕭統輯唐李善等注明萬曆六年冰玉堂刊本一
第三二八册
六臣注文選(六)卷三十—卷三十四南朝梁蕭統輯唐李善等注明萬曆六年冰玉堂刊本一
第三二九册
六臣注文選(七)卷三十五—卷四十一南朝梁蕭統輯唐李善等注明萬曆六年冰玉堂刊本一
第三三〇册
六臣注文選(八)卷四十二—卷四十五南朝梁蕭統輯唐李善等注 明萬曆六年冰玉堂刊本一
第三三一册
六臣注文選(九)卷四十六—卷五十南朝梁蕭統輯唐李善等注明萬曆六年冰玉堂刊本一
第三三二册
六臣注文選(十)卷五十一—卷五十六南朝梁蕭統輯唐李善等注明萬曆六年冰玉堂刊本一
第三三三册
六臣注文選(十一)卷五十七—卷六十南朝梁蕭統輯唐李善等注明萬曆六年冰玉堂刊本一
第三三四册
古文苑二十一卷明弘治間刊本一
第三三五册
唐文粹(一)卷一—卷十五宋姚鉉輯明嘉靖間晋府養德書院刊本一
第三三六册
唐文粹(二)卷十六—卷二十九宋姚鉉輯明嘉靖間晋府養德書院刊本一
第三三七册
唐文粹(三)卷三十—卷四十五宋姚鉉輯明嘉靖間晋府養德書院刊本一
第三三八册
唐文粹(四)卷四十六—卷六十宋姚鉉輯明嘉靖間晋府養德書院刊本一
第三三九册
唐文粹(五)卷六十一—卷八十一宋姚鉉輯明嘉靖間晋府養德書院刊本一
第三四〇册
唐文粹(六)卷八十二—卷一百宋姚鉉輯明嘉靖間晋府養德書院刊本一
第三四一册
宋文鑑(一)卷一—卷七宋吕祖謙編明嘉靖八年刊本一
第三四二册
宋文鑑(二)卷八—卷二十三宋吕祖謙編明嘉靖八年刊本一
第三四三册
宋文鑑(三)卷二十四—卷四十二宋吕祖謙編明嘉靖八年刊本一
第三四四册
宋文鑑(四)卷四十三—卷五十九宋吕祖謙編明嘉靖八年刊本一
第三四五册
宋文鑑(五)卷六十—卷七十九宋吕祖謙編明嘉靖八年刊本一
第三四六册
宋文鑑(六)卷八十—卷一百五宋吕祖謙編明嘉靖八年刊本一
第三四七册
宋文鑑(七)卷一百六—卷一百二十五宋吕祖謙編明嘉靖八年刊本一
第三四八册
宋文鑑(八)卷一百二十六—卷一百五十宋吕祖謙編明嘉靖八年刊本一
第三四九册
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章正宗(一)卷一—卷五宋真德秀撰明正德十五年刊明補刊本一
第三五〇册
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章正宗(二)卷六—卷十宋真德秀撰 明正德十五年刊明補刊本一
第三五一册
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章正宗(三)卷十一—卷十四宋真德秀撰 明正德十五年刊明補刊本一
第三五二册
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章正宗(四)卷十五—卷十九宋真德秀撰 明正德十五年刊明補刊本一
第三五三册
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章正宗(五)卷二十卷—二十四宋真德秀撰明正德十五年刊明補刊本一
第三五四册
兩漢詔令二十三卷宋林虙樓昉編元至正九年蘇天爵刊明遞修本一
第三五五册
古詩源十四卷清沈德潛選清光緒十年敘州汗青簃刊本一
第三五六册
阮亭選古詩五言詩(一)卷一—卷十六清王士禛選清康熙間天藜閣刊本一
第三五七册
阮亭選古詩五言詩(二)卷十七七言詩卷一—卷八清王士禛選清康熙間天藜閣刊本一
第三五八册
阮亭選古詩五言詩(三)七言詩卷一—卷十五清王士禛選清康熙間天藜閣刊本一
第三五九册
唐詩别裁集(一)卷一—卷八清沈德潛編選清康熙五十六年刊本一
第三六○册
唐詩别裁集(二)卷九—卷二十清沈德潛編選清康熙五十六年刊本一
第三六一册
唐賢三昧集三卷清王士禛撰清康熙二十七年刊本一
樂府詩集(一)目録二卷宋郭茂倩輯元至正元年集慶路儒學刊明修本二二九
第三六二册
樂府詩集(二)卷一—卷十九宋郭茂倩輯元至正元年集慶路儒學刊明修本一
第三六三册
樂府詩集(三)卷二十—卷三十九宋郭茂倩輯元至正元年集慶路儒學刊明修本一
第三六四册
樂府詩集(四)卷四十—卷五十六宋郭茂倩輯元至正元年集慶路儒學刊明修本一
第三六五册
樂府詩集(五)卷五十七—卷七十六宋郭茂倩輯元至正元年集慶路儒學刊明修本一
第三六六册
樂府詩集(六)卷七十七—卷一百宋郭茂倩輯元至正元年集慶路儒學刊明修本一
第三六七册
駢體文鈔(一)卷一—卷十五清李兆洛編清同治六年刊本一
第三六八册
駢體文鈔(二)卷十六—卷二十一清李兆洛編清同治六年刊本一
第三六九册
駢體文鈔(三)卷二十二—卷三十一清李兆洛編清同治六年刊本一
第三七○册
古文辭類纂(一)卷一—卷十八清姚鼐纂集清道光合河康紹鏞刊本一
第三七一册
古文辭類纂(二)卷十九—卷五十清姚鼐纂集清道光合河康紹鏞刊本一
第三七二册
古文辭類纂(三)卷五十一—卷七十四清姚鼐纂集清道光合河康紹鏞刊本一
續古文辭類纂(一)卷一—卷六民國王先謙撰民國十八年文瑞樓鴻章書局石印本四六九
第三七三册
續古文辭類纂(二)卷七—卷三十四民國王先謙撰民國十八年文瑞樓鴻章書局石印本一
第三七四册
國朝文録(一)卷一—卷六清姚椿編清咸豐元年終南山館刊本一
第三七五册
國朝文録(二)卷七—卷十五清姚椿編清咸豐元年終南山館刊本一
第三七六册
國朝文録(三)卷十六—卷二十六清姚椿編清咸豐元年終南山館刊本一
第三七七册
國朝文録(四)卷二十七—卷三十八清姚椿編清咸豐元年終南山館刊本一
第三七八册
國朝文録(五)卷三十九—卷五十清姚椿編清咸豐元年終南山館刊本一
第三七九册
國朝文録(六)卷五十一—卷六十二清姚椿編清咸豐元年終南山館刊本一
第三八〇册
國朝文録(七)卷六十三—卷七十一清姚椿編清咸豐元年終南山館刊本一
第三八一册
國朝文録(八)卷七十二—卷八十二清姚椿編清咸豐元年終南山館刊本一
第三八二册
新刻增補藝苑卮言(一)卷一—卷八明王世貞撰明萬曆十七年樵雲書舍刊本一
第二八三册
新刻增補藝苑卮言(二)卷九—卷十六明王世貞撰明萬曆十七年樵雲書舍刊本一
第三八四册
詩藪内編(一)六卷外編卷一—卷三明胡應麟撰明刊本一
第三八五册
詩藪内編(二)外編卷四—卷六雜編六卷續編二卷明胡應麟撰明刊本一
第三八六册
詩人玉屑(一)卷一—卷十宋魏慶之輯明嘉靖六年洪都潛仙刊本一
第三八七册
詩人玉屑(二)卷十一—卷二十宋魏慶之輯明嘉靖六年洪都潛仙刊本一
第三八八册
瀛奎律髓(一)卷一—卷十七元方回輯清康熙五十一年吴寶芝黄葉村莊刊本一
第三八九册
瀛奎律髓(二)卷十八—卷二十七元方回輯清康熙五十一年吴寶芝黄葉村莊刊本一
第三九○册
瀛奎律髓(三)卷二十八—卷四十九元方回輯清康熙五十一年吴寶芝黄葉村莊刊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