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ngitude 经度
本书副标题为the true story of lone genius who solved the greatest scientific problem of his time
作者Dava Sobel
我都忘了为什么会下载这本书了,Kindle里躺了很久了,不过这本书好像还挺有名的。
这本书讲的是历史上航海时如何确定经度的故事。
为什么只讲如何确定经度呢?因为纬度只需要测量北极星的角度就很容易知道,而经度就很难测,所以困扰了上百年,英国为此还通过《经度法案》悬赏两万英镑给解决经度测量问题的人,相当于现在几百万美金,很多科学家和工程师都参与进来,而最终获得奖金的是一个钟表匠。
纬度的零度很好确定,地球赤道就是天然的零线,经度的零线就很随意了,第一次是托勒密(Ptolemy)用过幸运岛(fortunate islands)作为本初子午线(prime meridian),就是现在的加纳利和马德拉(Canary&Madeira)群岛附近,在伦敦之前,很多地方都曾经是0度经线地,像巴黎、费城、圣彼得堡、哥本哈根、罗马、耶路撒冷、佛得角、亚速尔群岛。
地球转一圈360度24小时,所以一小时15度,如果和出发地差了一个小时经度变化15度,这样只需要确定两地时间即可。当地时间好测量,只需要看太阳最高就是12点,问题是如何知道出发地点时间?
你说这好办,带一块表一直显示出发地时间不就解决了,但问题是那时没有这么准的表
那时的表是钟摆式的,会受到很多因素干扰,比如船的晃动,温度对钟摆的热胀冷缩,地球重力加速度分布不均匀,等等,假如每天有五分钟的误差,航行12天就是一个小时的误差,那经度就差了15度,这是无法接受的。
于是有些人就转向另一个方法确定出发地时间,就是运用天体相对的位置,在出发地推算出某些特定天体的位置出现的时间,在海上观测到这种天象时,就知道了出发地的时间,这些人物包括牛顿和伽利略,形成了所谓的天钟派,天钟派和时钟派两派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啥突破。
最开始有点突破的是伽利略。他最早观测到了木星的卫星,这样只要能算出卫星的轨道,就可以算出卫星出现的时间间隔了,进而推算出时间。但这样有三个问题:1,木星太小看不清,2,船体晃动,望远镜对不上,3,卫星的周期难以计算。
后来马斯基林用月亮代替了伽利略的木星才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就是所谓的月距法。但也有一些缺点:1,有局限性,要求天气晴好,2,要有事先精确的星历表,3,用这个方法测一次经度时间长。好处就是设备简单,一个六分仪即可
时钟派这边,我们的主人公、后来名垂青史的约翰哈里森(John Harrison)终于要登场了,他本来是个木匠后来才做了钟表匠,哈里森用了几十年的时间不断改进自己的航海时钟,分别称为H1 H2 H3 H4,其中H就是Harrison的首字母,当然这是后人的叫法,后来又遭到天钟派的阻挠,哈里森拿到奖金时都80岁了。
H1的精度就到了每天误差3秒,这得益于哈里森精巧的设计,他用两个摆用弹簧连在一起去抵消船体晃动的影响,比较出名的是1764年测试成功的H4,H1H2H3比较大像个座钟,而H4看上去很像一个怀表,H4的原理是用高频摆动的机芯驱动,这样就和低频摆动的船体不在一个频率上,就不会受到影响,我还在某宝搜了一下结果没有,在英国的航海博物馆有。哈里森的时钟非常精确,用它来计算经度比月距法更准,但是这种时钟造价高昂,而且难以制作,不是每个船都能配备,所以月距法用的更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