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死亡的距离我很近
今天看到新闻说,头条的员工2月23日13时43分,经过41小时的抢救后,不幸离世。他年仅28岁,和我一样,姓吴。我在想,自己现在每天工作这么长时间,睡眠不足,是否也会出现同样的问题。不由得开始担心了起来。面对不幸的事情,我的心情十分沉重,因为这几年是不是听说年轻人工作劳累而猝死。我自己也是三十岁以上的人了每天工作时间很长,熬夜,睡眠不足,是不是会遇到同样的问题?这让我不禁在想,虽然现在人的平均年龄已经接近80岁,我才三十出头,并不是说我距离死亡还很远。也许,我距离死亡可能只隔了一张纸。

我也是一个俗人,怕死。所以,我更希望自己活得更长一点。当然,也希望所有人能够健康地活着。工作重要,家庭重要,亲人重要,朋友重要,自己活着也重要。一个也不能放下,但是也需要合理地安排时间,调节自己。健康的自己才能长久地工作下去,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亲人、朋友等。为了自己,为了他人,自己需要好好活着。我工作也很多,非常繁忙,感觉和死亡只有一纸之隔。所以,我也需要小心翼翼。如何才能让自己好好活着呢?这不仅是我,相信也是很多人希望找到的答案。我对自己最大的反思是,我做了很多事情,每天花在工作上的时间很多,但是结果却并不太理想。到底哪里出问题了呢?难道长时间的工作,就可以弥补问题的出现吗?我时刻在反思。当然,今天我也得到了一部分答案。这是在我的一个同事做事的方式中学到的。那就是有效工作。所谓有效,就是做的一切事情,对关键结果有效。

我反思自己过去的工作中,做了很多事情,但是对于关键结果来说,并不是特别有效。这也是导致我工作时长增加的原因之一。那么,如何才能对关键结果有效呢?我现在还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论。但是,在同事做事的过程中,还是发现了一些方法的。比如,遵循最小作用原理,花费最小的力气,实现最大的价值。所谓花费最小的力气,就是不做无用功。同样的事情,只做一遍,他人做了,就拿过来他人做的继续做,自己做过的,就不要再次重复做。当然,在工作中,还涉及与他人的协作。如果你按照最小作用原理实现了以小博大的效果,可是他人却做不到,你的效率也不会提升。因为团队的成果,不是靠一个人的,而是看团队整体的成果。所以,这个时候,如果自己的实践可行,那么就需要想办法把这种方法与所有协作的人共享。当所有人都可以按照这样一种方式来做的时候,整个团队的效率就会提升了。

团队能力的提升,就可以节省更多的时间。这样,就可以拥有更多的休息时间,让自己少一些劳累。但是,有些时候,即使你已经做得非常优秀了,你的工作负担仍然非常重,这也是这个时代的一个特点。很多人都在超负荷工作。所以,这个时候,需要结合自身的情况,适当地调整自己。这也许就是每个人所选择的不同活法。但是,通过猝死的事件,让我又一次体验到了自己距离死亡是那么的近。这里,也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够身体健康。所以,今天的问题是:你是如何协调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