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223:陈留的教诲
第一部分:教诲 教诲一:语言上的问题 没事,看完了。先说你自己之前讲的语言上的问题。 (1)首先是一些不通顺的地方,比如“在母亲的钱柜里顺走五块钱”,在应该改为“从”。 “从母亲的钱柜里顺走五块钱”是比较通顺的表达方式。 (2)这是比较基础的,然后是一些“不说人话”的地方(其实我觉得好的文学语言就两种,说人话和漂亮地说人话)。 比如“与拼装玩具相伴的几个小时并不顺利”直接说“拼装玩具的几个小时并不顺利”。你在这里的原文可能是想把玩具拟人化,然后产生一种奇异的效果。 但是想达到这种效果需要前后统一,前面这么写,后面写死物就得一样活着来写。 不然的话干脆不要这样写,把句子写通顺就好了。 (3)第三就是整体的语言风格不统一。 开头几部分其实讲了一个相对比较写实的故事,像在写一个乡土故事,但偶尔又会出现“年少的火在夏日的封闭空间里闷烧”这种不怎么接地气的句子。观感就会有点奇怪。 开头几部分结束到雀斑姑娘那里开始,又变成了村上春树有点都市奇谈的风格。 其实挺割裂的。 村上的奇男怪女的日本城市,跟乡村出现在同一篇小说里,给人的感觉就是不搭界。 教诲二:少写对话 然后就是个人经验来讲,我基本不写对话。 因为对话很难写得好看。 但你这篇小说里的对话,有时是俄国小说的感觉(跟老太太),有时是村上春树的感觉(跟雀斑姑娘),有时又出现挺中国的词汇。 这样不太好。 教诲三:陈留的模仿 就是,你在高中和大学写小说的时候,有没有刻意模仿哪个作家的语言风格啊? 白马,马尔克斯和余华 第二部分:花絮 花絮一:陈留的阅读 我阅读面很窄,看的书基本都是中学的了。就是余华马尔克斯那些 花絮二:陈留的习作 那日常会有大量写作的习惯吗?感觉如果没有,就只能归功于“才华”了,我觉得 中学的时候每周都写一篇小说,大学期间就一年两篇这种程度[喜极而泣] 别的再没多的了 花絮三:白马的灵感来源 不过白马学习的对象的确有啊,开头是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大情节是曹文轩的《根鸟》,还瞄了眼《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的故事梗概 花絮四:白马的写作契机 白马那篇,其实一开始就是一个用词语组故事的游戏,我抽到的词语是:白马,父亲,梦境 大学垃圾社团的无聊活动[汗] 第三部分:自我反思 其实,你说的这些点 包括一些很不恰当的字句、滥用修辞、整体风格的不统一。 都是我有意识造成的 我一直在追求一种新颖感,感觉是自己独特的文学创造 但是在基本功都没有的情况下 我就追求这个 就的确写不出啥好作品了 对的,我在没法把一篇小说写舒服的情况下,就在追求不舒服了 那就更不可能让文字舒服了 嗯嗯,我得收收心,先给它整和谐了,再慢慢加入自己那些刻意的不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