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金木水火土(上)
中医理论之五行:金、木、水、火、土,绝非物质,切勿理解为金属、木材、水、火焰、土壤。中医五行乃前人依据五种常见物质特性,抽象性代表四种运动态势以及限制四种运动的边界。
本章从全新视角认识宇宙,进而阐明宇宙生命周期,由此推至人的生命周期,根据宇宙中四种运动态势及边界阐明五行相生、相克、及隐含的相生、相克,最后推广至广义运动态势及边界。
(一)认识宇宙
宇宙是一个孤立系统,遵循质能守恒定律。宇宙中物质、能量无法逃脱此孤立系统,因此宇宙被一个无形或有形边界所包裹,运动及物质消失、产生于边界。宇宙中黑洞、白洞可视为宇宙边界,黑洞为物质、能量入口,白洞为物质、能量出口。宇宙边界由无数黑洞与白洞组成,宇宙中物质运动都是向着黑洞、背离白洞。

人类最早认识宇宙是通过抽象天与地而来,以天、地为宇宙边界,运动消失、产生于天地边界之间,运动方向在天与地之间分为:上、下,运动态势分为:缓、急。根据阴阳理论,向上为阳,向下为阴,势急为阳,势缓为阴。由于地球上自然界万物皆受地球引力作用,人类认识世上万物皆受到一股无形向下力量作用,故此以向下运动为源动力。换而言之,下边界对上边界及空间内物质存在一股隐形引力。
通过对自然界万物观察,古人类发现:土地是人类生存空间的界限,树木具有向上缓慢生长态势,火焰具有向上猛烈升腾态势,金属藏于沙土中具有向下缓慢下沉态势,雨水落入沙土中具有向下迅即渗透态势。故而,“土”代表宇宙边界,“木”代表向上势缓运动,“火”代表向上势急运动,“金”代表向下势缓运动,“水”代表向下势急运动。总而言之,金、木、水、火分别代表事物运动的四种趋势,土代表质能守恒定律中孤立系统边界。五行中“行”代表运动,金木水火土只是形象代表五行的字词,亦可以用其他字词代替,比如:甲乙丙丁戊。
宇宙可简化为天地模型,即宇宙简化模型:运动方向分向上、向下,边界分上、下,上、下边界交于无穷远处,运动态势分缓、急。上、下边界乃相对而言,上可视为下,下可视为上,向上运动可视为向下,向下运动可视为向上,故此向下运动可加速,向上运动亦可加速。

(二)宇宙生命周期
宇宙始于一团无空间、无物质、虚无缥缈的能量,即“道”,称为宇宙原始能量。宇宙原始能量本处于一个稳定、平衡状态。这是宇宙大爆炸前的状态,亦是宇宙形成前的状态。
由于某种原因,宇宙原始能量打破了稳定、平衡状态,宇宙原始能量开始转化为物质以及物质的运动,物质占据空间,空间被边界包裹。故此,宇宙中出现了物质就形成了空间,有了空间就有了边界,有了运动就有了时间。这就是宇宙大爆炸、宇宙形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总之,宇宙形成是宇宙原始能量转化为物质、形成空间的过程。
通过宇宙简单模型推知,上、下边界间存在一股隐形引力,上边界对下边界有向上作用力,下边界对上边界有向下作用力,这是宇宙间的源动力。向下势急的运动(物质及其运动)冲击下边界,下边界外扩,能量、物质在下边界转化,生成向上势缓的运动,逐渐加速为向上势急的运动,冲击上边界,上边界外扩,能量、物质在上边界转化,生成向下势缓的运动,逐渐加速为向下势急的运动,如此反复。能量(物质及其运动)在上、下边界处的转化,因为边界的外扩而消耗,边界处生成的能量小于对边界冲击的能量。换而言之,边界扩张消耗能量,消耗的能量形成新边界。这个阶段,宇宙边界间的引力(宇宙源动力)小于宇宙内物质对边界的冲击力,宇宙边界在不断外扩,宇宙处于膨胀期。
随着上、下边界不断扩张,上、下边界间的宇宙源动力减弱,最终,向下势急的运动(物质及其运动)到达下边界,下边界不再扩张,能量、物质在下边界转化,生成向上势缓的运动,逐渐加速为向上势急的运动,冲击上边界,上边界亦不再扩张,能量、物质在上边界转化,生成向下势缓的运动,逐渐加速为向下势急的运动,如此反复。能量(物质及其运动)在上、下边界处的转化达到平衡,边界不再外扩,边界处生成的能量等于对边界冲击的能量。这个阶段,宇宙边界间的引力(宇宙源动力)等于宇宙内物质对边界的冲击力,宇宙边界不再外扩,宇宙处于平衡期。
处于平衡期的宇宙,由于某种原因,能量(物质及其运动)在上、下边界处的转化失去平衡,边界处生成的能量小于对边界冲击的能量,消失的能量转化为物质滞留在了边界。这个阶段,宇宙边界间的引力(宇宙源动力)大于宇宙内物质对边界的冲击力,宇宙边界不是扩张而是向内收缩,同时宇宙边界增厚,宇宙边界间的空间在不断缩小,宇宙处于坍塌期。
处于坍塌期的宇宙,由于某种原因,能量(物质及其运动)在上、下边界处的转化重新达到平衡,边界处生成的能量等于对边界冲击的能量,边界物质即不增加亦不减少。这个阶段, 宇宙边界间的引力(宇宙源动力)等于宇宙内物质对边界的冲击力,宇宙边界即不相互接近、收缩亦不扩张,宇宙再次处于平衡期。
处于坍塌期的宇宙,滞留于宇宙边界的物质越聚越多,宇宙边界内的空间越来越小,宇宙空间内运动的物质越来越少,宇宙的活力在不断降低。最终宇宙发展到空间内没有运动的物质,所有物质滞留在边界,而边界内再无空间,宇宙原始能量全部转化为一团死物质,宇宙的空间就是宇宙物质所占据的空间,宇宙不再有活力,一片沉寂,此时时间消亡,宇宙处于死亡状态。
通过宇宙的生命周期,我们意识到:能量是生命的起源,物质是生命的要素,运动是生命的动力。生命不息,运动不止。失去运动的物质,是生命的终结状态。
(三)人的生命周期
宇宙所包含的万物均有其自身的生命周期。人的生命周期始于受精卵的形成,是“道生一”的过程。之后是胚胎与人体的生长发育期(相当于宇宙膨胀期),人的轻壮年期(相当于宇宙平衡期),人的衰老期(相当于宇宙坍塌期),最终走向死亡。依据《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的生长发育期约在虚岁二十一岁之前,轻壮年期约在虚岁二十一至三十五岁之间,衰老期约起始于虚岁三十五岁;男子的生长发育期约在虚岁二十四岁之前,轻壮年期约在虚岁二十四至四十岁之间,衰老期约起始于虚岁四十岁。男女衰老期的长短取决于其一生的养生方式,切记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八八,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则齿发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