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熊:0-3岁低龄神兽语言迟缓≠自闭+吃药!
大家好,我是习惯熊分享官樱桃妈妈。本期给大家分享的育儿主题是:家长如何应对0-3岁低龄孩子。
家有孩子,特别是低龄幼崽,身为“饲养员”的我基本上每天过的是抓耳挠腮,神思疲惫,痛并快乐着的。
我至今还对小家伙在9个月大的时候,第一次开口叫“mama”的那天记忆犹新,当时心情激动的简直不能自己,这天籁之声,把老母亲的整颗心都柔化掉了。
然而,幸福却是转瞬即逝的,随之而来的是开启了长达3年之久的语言发育迟缓期。

在经历了最初的彷徨,无助,焦急,烦躁,不安…甚至自己否定,自我厌弃等等这些负面情绪后,我终于沉寂下来,不再人云亦云,也不再听七大姑八大婆的碎碎念,更不理会各商家的夸夸奇谈,而是开始不断的去论证,去辩证,去研究积极有效的解决方案。
小家伙现在4岁了,能说会唱,也越来越活泼开朗。可谓是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了。

或许在你看来,我也太矫情,太小题大做了!语言发育顺其自然就好了,只要不是病理性疾病所导致的不能说话,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孩子迟早都会开口的,所谓贵人语迟嘛,早一些晚一些的无所谓。
宝宝说话晚,长大就好啦?
No!No!No!别天真了!
️不仅不可能,长大也不会好‼️
还影响宝宝性格/社交/未来~
我真不知道是该夸你心态好呢,还是该夸你心态好呢?!
语言发展迟缓,是指幼儿的语言,按照正常的顺序发展,但却因起步较晚,进展较慢,发展的程度较低下而导致整体上较同年龄的儿童显着落后。
也就是说,语言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饲养员别老想着“跳级”。0~3岁是公认的小孩子语言发育黄金期,这期间小孩子语言发育突飞猛进,从咿呀学语到整句输出,发展过程十分明显。语言发育迟缓不及时干预,会进一步危及ta的智力发育、学习能力、生长发育以及生活能力等。

也正是基于这一点,语言发育迟缓才会被许多商家无形中放大,作为自家“神丹”的大卖点之一。
我并不否认DHA,牛磺酸之类的对于大脑神经发育的影响和助力。但就这样被包装成不仅能改善语迟症状,还能“包治百病”的“万能丹”也内卷的太过分了,这智商税交的也太啪啪打脸。

但即便如此,为什么你却还是心甘情愿的去买单尝试呢?无非是商家抓住了你的痛点而已。
因为关心则乱,所以不肯放过任何机会;
因为心存侥幸,万一就差这一口呢?!
确实,内补大脑营养,尝试促进神经元发育,是有可能改善语迟症状的。然而,可爱的饲养员同学,语言发育迟缓的常见原因可不是只有大脑发育不足这一条滴呦~!
智力低下
听力障碍
交往障碍
构音器官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语言环境不良等
语言发育迟缓,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孩子的表达和理解能力、认知能力以及智力发育;这些问题三岁后影响最为明显,五岁后则是永久性的智力损伤。

学习困难
语言发育迟缓的小孩子,表达和理解能力与同龄人相比较为低下。轻则影响患儿日后的阅读、写、以及其认知能力,重则会造成患儿注意力不能集中、学习障碍、多动障碍等。语迟的小孩子阅读能力不足的发生率比正常发育的小孩子高出4-5倍。阅读能力的减弱,将直接影响学习成绩。
沟通&理解能力差
语迟的小孩子记不住普通的词,词汇十分贫乏,不能用完整的句子去描述要表达的东西,因此语句十分生涩难懂。
引发其他疾病
由于小孩子语言交流困难,常出现焦虑、抑郁、自卑等消极心理以及退缩、违拗等行为。
患上自闭症
表达性语言与迟缓的末期就是自闭症,小孩子长期处于语言发育迟缓状态可能会丧失语言发育的关键时期,最终可能患上自闭症!
步入社会艰难
成年后往往不能彻底改变口吃的现状,在初入社会面试工作时,很难取得优势。
因此,一旦发现小孩子语言发育迟缓,应重视起来,不要乱吃乱补,更不要一味地等待自愈,以免延误最佳治疗时间。

>>>>那么,要如何判断or自查小孩子语言发育是否异常呢?!
- 没有语言,既不懂也不说
- ta懂,都明白,但就是不说
- 说的不多,表达简单,别人在说长句子的时候,ta可能只是讲一些简单的单词短语
- 不会提问或者答非所问
- 情绪问题:脾气大、急躁
- 行为问题:注意力分散、多动、冲动、攻击性、自伤

一般而言,无论你是去正规医院做检查,还是去感统机构做测评,首先要排查的就是是否有自闭症倾向。
----但语言发育迟缓就等于自闭症?
----No!
>>>>
自闭症的主要临床表现
- 社交困难,不喜与他人交流。
- 对父母没有依恋之情,对他人更为冷漠,也不怕生。
- 与人没有眼神交流,不会用眼神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诉求。
- 语言发育迟缓,与他人语言沟通障碍,多重复一些无意义的词语。
- 有刻板行为和强迫性行为,缺乏变化,行为固执。

你完全没必要闻“迟”色变。
语言交流障碍仅仅是自闭症(又称孤独症)的临床表现之一,而非绝对。而语言发育迟缓也只不过是语言交流障碍的其中一种而已。非要把语迟跟自闭化等号,归为一类的话,实在是过于牵强,也有点杞人忧天了。
与其担惊受怕的总琢磨会不会恶化成自闭症,还不如多花一些心思去帮助小孩子度过语言发育迟缓这道坎!
如果孩子超过两岁仍然不会说话、说话晚、说话不清楚、发音不清晰等,一定要及时干预。

听得懂,代表有听力,但并不一定会用语言表达。在面对小孩子不说话的情况下,要搞清楚ta是“不太会”、“不需要”,还是真的“不愿意”
不太会
可能是其语言发展可能落后于同龄人甚至可能存在语言障碍或其他发育障碍。
不需要
因为饲养员在其说话前就理解并满足了小孩子的需求,环境过度满足而造成语言发育迟缓。
不愿意
如果得不到好处,甚至常常因为“说话”这件事得到坏处,那么几次之后小孩子就失去了想要说话的兴趣和动机了。

其实干预语言并不难,难的是你一直在观望、犹豫,而没有去付出行动和努力,前怕狼后怕虎的,谁也帮不了你!干预语言,行动很重要!
- 面对面地交流
饲养员和小孩子玩耍、谈话时应该面对面,面对面可以更好观察到ta的表情、动作,ta也可以看到饲养员的回应。
- 以小孩子的兴趣为引导
找到ta当下时刻感兴趣的事情,并且随着ta的兴趣调整活动。
- 重复的输入
- 少提问,多描
- 多示范,少纠错
小孩子学说话时会出现发音错误,不要想着总是纠正ta,饲养员可以多示范正确的发音。
- 多谈及眼前事物。
让小孩子多接触生活里的事物,才能调动ta好奇的神经,进一步产生说话的欲望。比如“妈妈正在给宝宝洗澡,小肚皮上是不是觉得温温的?”“这滑滑的是沐浴露,洗完宝宝就变得香香的了。”
- 多对小孩子说话,倾听别人说话或其他大自然的声音,比如儿歌、故事,绘本阅读。
- 与小孩子说话语速要缓慢,在关键词上加重音,发音要清晰。
若是说话速度太快,也没有意识放慢速度,那么就不能让小孩子有“听到→理解→回答”这样一个过程,这样ta就会很难接收到有效信息。
- 不要学小孩子的发音,应当用正确的语言来与ta对话。
- 多表扬,鼓励ta用语言说出自己的需要。
- 不要经常用儿语跟小孩子说话,或者总是简单地说,就是不说完整话。
例如,吃饭说成饭饭,睡觉说成觉觉。不要以为小孩子只能听懂这些儿语或者只是觉得这样说话很有趣;长期使用这样的语言与ta讲话,会拖延了小孩子过渡到说完整话的时间。
- 限制或减少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间。
不要觉得小孩子听别人就能学会,于是会很少跟ta交流,而选择用发音更标准的视频节来“教”。这种方式只会限制小孩子的语言能发展,最重要的还是和ta沟通。
- 辅食不要过于精细,多锻炼小孩子的口腔肌肉,增强化咀嚼力度。
提供种类丰富及不同质地的食材,加强对口腔的刺激,促进口腔肌肉和舌肌的发展;适龄使用勺、杯或吸管喝水,采用吹泡泡、喇叭或模仿动物叫声可以促进口腔的协调运动。
- 不要让小孩子置身于语言复杂的环境当中。
语言环境复杂,多种方言并存,这会使正处于模仿成人学习语言的小孩子产生困惑,导致说话晚。要统一家庭的语言环境,避免普通话,方言,外语混用。
特别是在面对面交流的时候,引导小孩子发声,家长要蹲下和ta保持目光对视。
这样接近的不止是实际距离,还有心理上的距离,同时小孩子还能看到你嘴型的变化。所以,在教小孩子说话的时候,要让ta对着你!眼睛看,一方面能提升注意力,另一方面,ta也能通过饲养员嘴型的变化,更好的进行仿说。

有些不爱说话的小孩子,可能心里明白,但嘴上就是不说;这时就需要“饲养员”耐心引导,让其主动表达,从而促进语言发育。跟小孩子日常互动的时候,可以多选择一些朗朗上口的儿歌进行语言输出和输入,并留意观察ta的发音是否标准,口齿是否清楚。
总而言之,要给小孩子足够的安全感与爱,丰富的多感官体验,适度、适龄的艺术刺激,不焦虑,不放弃,科学有序的循序渐进。

妈妈的内在情绪是大海,孩子是小船。大海风平浪静,小船自然安安稳稳;大海风大浪大,小船被掀翻的可能都有。
身为"饲养员"的你,就是小孩子生命的根基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