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常人”和“过人”之处

市面上关于曾国藩的书籍非常多,可见读者们的喜爱,我这里给大家特别推荐国内历史学者张宏杰先生写的这套《曾国藩的正面和侧面》,这套书不是那种编年体的传记,而是切开曾国藩人生不同纬度的横断面让你看这个人物。我也把我自己阅读这本书中觉得比较精彩的地方和大家分享一下。
其实对于一个偶像型的人物,如果你觉得他是一个神,你只会崇拜,不会效法,因为你成不了神,但是对于曾国藩这样的人物,大家持续不断的研读,是因为他有和你们一样普通人的一面,他并不是一个天资很高的人,甚至很多人读了他的事迹发现,很多才情还不如你,但是为什么一个资质平庸的人能够成就大事,这就是他过人的地方。张宏杰先生这本书恰好让我们通过曾国藩这些横断面看到他和我们不同人一样的一面,一样的烦恼,也看到他面对这些人生问题不断自我突破的可贵之处。
比如这本书中写出曾国藩的日常生活中,他身体不好,35岁春秋鼎盛之年,已经开始早衰,经常耳鸣,失眠,严重焦虑症,有过抑郁,40岁之前得过三场大病,两次差点死掉,他有严重的皮肤病,经常奇痒难耐,治疗不好的时候听信偏方,觉得自己的祖坟没有打扫干净,熬夜读书,36岁开始戴老花镜,视力急剧下降,这种身体状况,活着都有困难,不要说建功立业
所以在曾国藩的一生中能完成修齐治平的理想,立德、立言、立功的三不朽事业,他是把自己的潜能发挥到正常人不能的百分之一百二,曾国藩是一个用意志力统治自己的人,一个是他理想远大,用自己的大志向提振自己的士气,努力生活,还有一个是他经常“勉强”自己,曾国藩不是那种岁月静好的,随遇而安的人,他是生命不止,自强不息的,自己给自己题写过一个对联字面,八个字“强勉行道,庄敬自强。”
第二 他勤奋,他自己认为“勤则百弊皆除”,“勤则寿,逸则夭”。身体衰弱不是人懒散的理由,而恰恰勤劳的工作是战胜衰疲,振作精神的方法。
他自己总结自己当官有“五勤”:1个是身体要勤劳,险远之路,身往验之。2眼勤,遇到一个人必须详细查看,接到一篇公文,必须反复审阅;3.手勤,容易丢弃的东西,随手收拾,容易忘的,随手记笔记,4.口勤,对于同僚互相规劝,对待下属再三教导,5.心勤,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苦思所积,鬼神亦通。
从曾国藩留下的文字来看,目前世面最全的《曾国藩全集》有31卷,一千六百万字,在湖口水战中他丢了不少,估计推算一生创作有两千万字,仅仅以家书而论,从道光二十年到同治十年,他32年,留存下来的家书有1459封,约11万字,平均每年写73封,最多的一年是咸丰十一年,他至少写了235封家书。
这些道理说起来很容易,但是持之以恒,一生去坚持也很难,就像我们坚持给大家分享好书,做一些短视频,一期两期很容易,长年累月坚持下来,也记载下自己的学习心得,读书心得就很有价值,这是我今天关于曾国藩的阅读分享,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读读这本书,如果喜欢我的视频节目,也欢迎大家点赞和留言。
(本文为食品好讲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