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影片里的中国元素
查看话题 >两岸三地以外的华语电影什么样?十部海外华语片推荐
在人们的通常印象里,“华语片”是对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生产制作电影的统称,但在两岸三地之外,那些海外国家,同样有华人同胞们在用电影的方式讲述他们的故事,这些电影同样是华语电影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在海外的开枝散叶。这里为大家整理介绍了十部海外华语电影。
喜福会 上映年份:1993 国家:美国 导演:王颖 主演:周采芹,温明娜,俞飞鸿,邬君梅,卢燕,丁一,奚美娟 语言:英语,汉语普通话
讲述美国两代移民女性的故事,对第一代移民(母亲)而言,在祖国的悲惨遭遇迫使她们移民海外,但无论多远,始终心系故土,第二代移民(女儿)深陷自我身份认同的困境之中,与生俱来的肤色面孔使她们自然得成为美国社会中的“他者”,而中国,故乡,对于她们则是一片遥远、陌生、甚至从未履足过的土地。母与女,同样存在着隔阂,除了两代人的阅历思维不同外,更多的是东西方文化在一个家庭中的碰撞,语言更是成为了她们首要的交流障碍。
影片以一种东方式的委婉笔调娓娓道来,讲述她们的不甘与挣扎,困惑与隔阂,还有深深埋藏在她们心中对母国故土的深切呼唤。美中不足的是,片中呈现的中国景观,如婚礼上酷似日本艺伎的新娘妆容,还是免不了西方视角下对古老中国的猎奇与意淫。

面子 上映年份:2004 国家:美国 导演:伍思薇 主演:杨雅慧,陈冲,陈凌,王进 语言:英语,汉语普通话,上海话
华裔女导演伍思薇以自身出柜经历为蓝本执导的电影处女作,讲述出柜的女儿和怀孕的母亲的故事。宛如李安“父亲三部曲”的合集:打着太极、恪守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外公有如《推手》《喜宴》中郎雄扮演的“父亲”,意外怀孕并最终收获了忘年恋的母亲有如性转版的老朱,纠结于性取向与长辈看法的女儿有着与《喜宴》一样的烦恼,高潮戏段落的大反转更像极了《饮食男女》……
影片的核心冲突是中国传统的孝道伦理与西方自由精神的矛盾冲突,但不同于李安结局走向处理,李安寻求的是一种妥协中庸的解决方式,李安在情感上偏向于西方自由精神,但对于老去的父亲,总有一种随风而逝的淡淡悲伤,而伍思薇更为激进,毫不掩饰自己对于自由突破伦理枷锁的渴望赞扬,结尾母亲女儿收获各自的幸福,古板的外公只能在一旁感叹“世风日下”,这种无伤大雅地调侃,大团圆的结局,令矛盾走向和老一辈华人形象塑造稍显乏力。

别告诉她 上映年份:2019 国家:美国 导演:王子逸 主演:奥卡菲娜,马泰,林晓杰,赵淑珍,卢红 语言:英语,汉语普通话
一部寻根家庭喜剧,讲述奶奶被诊断罹癌,但全家人选择向她隐瞒的故事。与《面子》同样深受李安的影响,影片结构上有借鉴《喜宴》之处:同样讲述一场虚假的“婚礼”,同样是一个关于“隐瞒”的故事,以及背后都有着深层的东西方文化冲突,《喜宴》发生在纽约,《别告诉她》则放到了长春。
在对中国元素的呈现上,影片最大限度地做到了平衡——既能满足西方观众对异域中国的观影需求,又接地气地展现了长春的生活气息,如女主角Billi到站时迎面而来拉客的出租车司机、喝饮用水需要用烧水壶烧、气功养生的奶奶、拔火罐、墓前的哭丧、酒店的迎宾、饭桌上的人情世故,等等。片中有一处场景点明了影片冲突的核心,Billi不解大家为什么不直接将真相告诉奶奶,Billi的大伯说道:“你们很早就去西方国家了,因为你把生命看成个体的,这正是西方和东方的文化差异问题,东方人把生命看作是集体的。”

意 上映年份:2007 国家:澳大利亚 导演:托尼·艾尔斯 主演:陈冲,戚玉武,骆佳炜,陈艾琳,史蒂文·维德勒,克里·沃克 语言:汉语普通话,粤语,英语
导演托尼·艾尔斯根据儿时亲身经历改编,讲述了一位母亲的悲剧,曾在夜总会红极一时,后因生活所迫下嫁给爱慕自己的澳洲水手,婚后屡次出轨、甚至与女儿抢男人,最终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
《意》不是一部大悲的电影却在看完后让人如鲠在喉,陈冲的在本片中饰演了一位极其“失败”的母亲,身着旗袍散发着丝丝情欲,表面光鲜内心却极度脆弱,为了生活、或者说不甘寂寞,周旋于数个男人之中,当得知情人爱上自己女儿,作为母亲的悲愤和作为女人的挫败同时倾泻而出。陈冲亦凭借本片击败汤唯获封金马影后。

我们的故事 上映年份:2016 国家:新加坡 导演:梁志强 主演:陈丽贞,李国煌,萨米·优素夫,陈俊铭,王雷 语言:汉语普通话,闽南语,马来语,英语
新加坡五十周年献礼片,讲述一个闽南华侨家庭的奋斗史,与一个新生国家的成长,串联起1965年新马分家、1969年新加坡水灾等大事件,由于是献礼片,影片整体基调乐观、向上,虽经历苦难,但未来充满希望。影片对新加坡的种种社会矛盾作了相当理想化的处理,比如借由母亲与奥斯曼叔叔的友谊、椰浆饭配豆浆等方式构建出华人与马来人的“和谐共处”,二者间的冲突则在电影中被澄清为一场略带喜剧色彩的“误会”,并通过政府的两次颁奖强化了官方的在场、权威和认同。
《我们的故事》如今已经有了三部续作,《我们的故事2》与《我们的故事》是同时拍摄、同年上映,2020年“我们的故事”第三部《我们的故事之沉默的年代》上映,2021年“我们的故事”最新一部《我们的故事之沉默的年代2》上映,导演梁智强有意将其打造为长寿系列电影,相信在未来,还会有更多《我们的故事》与观众见面。

爸妈不在家 上映年份:2013 国家:新加坡 导演:陈哲艺 主演:杨雁雁,陈天文,安吉莉·芭雅妮,许家乐 语言:汉语普通话,他加禄语,英语,闽南语
导演陈哲艺根据自己的童年经历改编,讲述97金融危机下一个新加坡普通家庭的负重前行。影片是陈哲艺的导演处女作,但已经彰显了不俗的导演功力,将鸡零琐碎的日常拍摄得行云流水、娓娓道来,镜头克制,细节处理到位(如片中多次出现的“鸡”意象,寓意人像鸡一样任人宰割;家乐偷偷用煤气灶点烟、父亲失业后抽了满地的烟蒂,一个是对成人的好奇,一个是成人的崩溃),压抑苦闷,哀而不伤,在绝境重寻乐观与希望。
片名《爸妈不在家》别有深意,爸妈其实都在家,只是他们忙于生活的压力,无暇在孩子的成长中给予足够的陪伴。菲佣泰莉的到来填补了家乐童年缺失的陪伴与关爱,同时,她也无意间成为小男孩青春性萌芽的指涉对象,从初次见面嫌弃泰莉的头发臭,到结尾分别时剪下泰莉的一缕头发,泰莉之于家乐,既是亲人,也是“情人”。

热带雨 上映年份:2019 国家:新加坡 导演:陈哲艺 主演:杨雁雁,许家乐,李铭顺,杨世彬 语言:英语,汉语普通话,闽南语
陈哲艺在《爸妈不在家》6年之后再次执导剧情长片,《热带雨》讲述了一位深陷婚姻危机的中年女老师与学生的“婚外不伦恋”故事。在人物和剧情上,陈哲艺这次将许鞍华的《女人四十》和《男人四十》各“抄”了一半,中年危机、婚姻不幸,还要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公公,阿玲好似《女人四十》中的阿娥,师生恋的桥段又好似性转版的《男人四十》,阿玲身上同时承载了这两重“四十”危机,影片探讨的还是一位中年女性在男权社会下的处境。
在视听语言上,连绵不绝的热带雨,阴冷潮湿,构成了影片冰冷压抑的主色调。室内门窗框构图,造成人物的囚禁、孤立、封闭,如阿玲在家照料公公时两侧门框的挤压,与学生在教室吃榴莲时从门外拍摄门的挤压效果,单独补课时窗栅栏的囚禁,等等。最大亮点,是低机位摄影,刚好是一个坐着的人看到的世界,视觉中心区域是女性的胸部到大腿之间, 那是学生看老师的角度,也是瘫痪老人看儿媳的角度,背后的寓意不言自明,女性在男权社会下沦为性符号与生育工具。

光 上映年份:2018 国家:马来西亚 导演:郭修篆 主演:庄仲维,张顺源,陈子颖 语言:汉语普通话,马来语,粤语
讲述作为“正常人”的弟弟与身患自闭症的哥哥文光之间的故事,导演郭修篆根据自身与哥哥的亲身经历改编。自闭症患者不是弱智,只是他们难以与我们进行沟通,我们轻而易举的日常对话,之于他们,却是重若千钧。影片开始,便是弟弟一字一句地教会哥哥面试需要背诵的台词,未防忘记,还将其写在了文光手上,但无论弟弟多努力、有耐心,文光还是搞砸了一个又一个面试,一个又一个工作。片中叫人心碎的一幕,是文光来到一家咖啡店面试,这一次他没有犯一点错误,可还是遭到了无情的拒绝,他近乎是绝望地走出了咖啡店,拼命地搓掉手上的字,他无法战胜自己与生俱来的顽疾,无法赢得与正常人同等的机会。
而作为弟弟更不好受,亲情与责任逼迫他不得不去照顾这个自闭症哥哥,长年累月的负担几乎快磨尽了他的耐心和责任感,爱情和事业对他而言都成了奢侈品,所有的委屈不甘,终于在发现那箱玻璃杯时彻底爆发了······相比哥哥,我们更能对弟弟感同身受,我们也许不了解一个自闭症患者的世界,但我们清楚一个普通人被亲人拖垮、被生活压迫是什么感受。当文光失踪后,弟弟外出寻找,还不忘抱怨、倾倒自己的苦水,他对弟弟的责怪胜过自责,却还是很“诚实”地努力找回哥哥,这一幕对人的情感状态把握尤为真实动人。
若说遗憾,哥哥的自闭音乐天才人设和兄弟最后充满希望的背影,都太过理想,尽管是真人真事改编,但现实中更多的自闭症患者并不是天才或拥有某种特长,他们的家庭因他们深陷苦难甚至被拖垮,才是常态,影片事实上削弱了这种现实力度。过于唯美的画面和篇幅太多的音乐,也使得影片长期处于一种煽情的氛围之中,显得情感太满缺乏节制。

夕雾花园 上映年份:2019 国家:马来西亚 导演:林书宇 主演:李心洁,阿部宽,张艾嘉,大卫·奥克斯,朱利安·山德斯,约翰·汉纳,林宣妤 语言:英语,粤语,日语,马来语
马来西亚二战爱情电影,讲述一位日军战俘营逃生的女幸存者与日本园艺家的爱情故事。片中共出现了三段时空:1980年代老年张云林多年后的追忆,是往事如烟的消散与大梦初醒后的惘然;1950年代张云林与中村有朋的爱情构成了影片的叙事主体,二战前后的马来西亚辗转于日本侵略者、英国殖民者和马共之间,影片选择了一段“禁忌之恋”的描摹,一方面固然是爱情有着能超越国界、民族、时空打动人心的力量,另一方面,亦是对这一段复杂沉重历史的消解与规避;二战集中营的惨痛记忆,在几经铺垫与追问后,由张云林之口说出,这段在片中仅6分钟的回忆是所有叙事与矛盾的起点,层层展开包裹在影片的中心位置,但又在下一场戏中,又消解在云林与中村的爱情戏份中,与其说是对战争与侵略者的控诉,不如说是一场战后的“和解”。

再见瓦城 上映年份:2016 国家:缅甸 导演:赵德胤 主演:柯震东,吴可熙,王兴洪 语言:汉语普通话,泰语,缅甸语
以92年缅甸乡下杀人案为原型,讲述从缅甸到泰国的偷渡客,导演赵德胤将自身的成长环境缅甸移植到影片故事背景中。漂泊的异乡人,陷入沉默的孤独个体,爱情的迷失和身份困境是影片的两大主题。
影片由阿国对莲青一见钟情开始,结束于二人生命的共同消逝,首尾呼应强化了影片的爱情悲剧意味。阿国与莲青人生观的迥异其实早已体现,阿国一直是个传统的男人,想的是安稳打工赚钱、回缅甸开服装店,找一个同样偷渡的女孩完满自己的人生,而他正好遇到了莲青,他对莲青的爱有功利性,也有占有欲,不高的文化水平和工厂简单工作,他需要简单直接的东西来填充空虚的精神,出于对莲青的“爱”才一直隐忍克制自己的生理欲望,他的爱简单纯粹到极端,因此他无法理解莲青为什么可以如此轻率出卖肉体?他无法容忍自己未曾触碰的神圣肉体被肮脏的嫖客玷污。反观莲青,她有着更高的需求,愿意为了身份、自我定位、社会地位暂时放弃爱情,她爱过阿国,只是她可以放弃这份爱,而阿国的世界单纯狭隘到除了自己和莲青再无其他,这也就有了最终的悲剧。
身份困境是影片另一大主题,对莲青来说,即使从缅甸成功偷渡到泰国,腊戍第五区的标签也始终无法磨灭,为了美好的未来,她可以和过去粗鄙、落后、贫穷、无知的自己彻底决裂,她迫切地需要新的标签,即片中的一张泰国身份证,为此不惜出卖自己的肉体。只是身份标签的困难和阶级固化的程度已非他们所能想象,等待他们的只有异化为流水线上的工具,打工青年,何况偷渡的打工青年谈何身份认同?他们大多都被时代的滚滚洪流抛诸脑后,成为粗粝的砂石永远停留在历史中。

最后,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公众号瓦力的书影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