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苍茫
昨天拼车回来的司机,在给另外两个从上海来得乘客讲北京哪里好玩儿,透露着一股子老北京已经逝去,现在不是老北京的骄傲感,提到颐和园,说你们从北宫门进去,上山,得一个天气不好的时候,有种特别的什么的感觉,什么感觉呢?
苍茫。
我补充了一句。
今天本来约了景山,可下午收到短信,说人多路滑,山体限流管控,如果上山还要排队,跟下饺子似的,那不如换个地方。
换个更苍茫的吧,圆明园。
从大学开始,就觉得这个园子带着股萧条破败的劲儿,荒荒凉凉。残破的建筑就不说了,草木也都是任意生长,没有什么培育和修饰,加上人气总不如旁边颐和园,人少更显得没有生气,不是没钱修缮,应该就是故意留着这片地方,铭记历史。把铭记历史挂在嘴边,小时候还觉得自己国家积贫积弱,羡慕漂亮国的,我们似乎就是最后一代了吧。
稀里糊涂订得正觉寺入口的票,走了正南门又退出来,也好,这地方没去过。
整体景区分为三个大部分,绮春园、圆明园、长春园,但依我看如果从南边进,绮春园基本是绕不开的,后面的游览路线不如分为圆明园、福海、长春园这三大片区。今天就是想照点雪景,以自己的小身板,节省体力,走了从南边进去,走中线半个福海,然后绕到长春园,继续走水边往南回来。找路的时候也发现圆明园,很像江南园林,有点一步一景的特色,从到福海绮春园到福海,是一个大S弯,就把两边隔开,完全看不出,过了这个弯,就是一大片水域;从福海绕到长春园也是这样,我一路上都在注意有什么口可以往东走,可一不留神就错过了,福海绕到了正北,再绕一圈就太远了,索性走了回来。

这雪当然是没让我失望,多少年没有这么酣畅淋漓地飘过大雪花了,上午在家趴着看向窗外,一朵朵大雪花就那么卷着慢慢摇荡下来,落到窗边,没化,还能拍出来晶体结构。整个下午也一直零零散散地飘落,沾着一脑门小雪花,显得脑门没那么大。
雪下得得有20多公分,开始还兴奋地自己蹚着走走,可雪漫过靴子粘到袜子和秋裤上,真得太冷了,赶紧打掉,有点小时候玩雪的感觉,只是满园子瞎跑乱窜的早不是我了。
天玄地黄,宇宙洪荒。所见之处,皆是洁白。
正觉寺入口人不多,无人之境更映衬着苍茫。湖水都结冰了,冰上又覆盖一层二十公分的雪,看不出平地和水池的区别,还好水池边大多有石头围着,也拉了各种警告牌,但还是有胆大的,冰面上走出一串脚印,横跨过去。边上一个个小土坡,也盖上一层大厚被子,坡顶上原来是人走多了压出来的路,这也全部抹去。300天的大雨抹去了马孔多,其实一场雪就够了。
随意走着,随意拍着,长镜头、超广角。
观荷亭远处的荷花就剩下一片干枯丛生的茎,现场以为是岸边的水草,看了地图才知道这是荷花。一片是心形中间劈开,一片是斜切出一个三角,这张照片绝对可以进我的历史Top3。

当然镜头里也不只是苍茫,黑天鹅的颈部曲线,是自然进化赋予的极致优美。小朋友找到了玩雪的新方式,做着一个滑沙板,从小土坡上面冲下来。进门处的小松树,挂着松果和红灯笼,我找了一圈都没找到能够着摘下来的。晚上亮起来的园灯,新中式的设计,虽然也没好看到哪儿去,但总给这单调的白与灰加点温暖的黄色。
晚上P照片,曝光、高光、对比、色阶,一片白色,觉得自己快得雪盲症了。
前一阵听播客,说到北京的冬天相比南方,光秃秃的就是能给你消沉、寂静,让你思考人生的意义。顺便跟同事说起,可为什么一定要思考人生的意义,看着南方的绿树生机,享受、快乐、幸福,不也挺好的嘛。
就是,也挺好的啊。
但我还是用滤镜把这苍茫推向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