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教会我的事: 不确定性和权衡取舍
在疫情下生活了两年,最近才渐渐意识到这场疫情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恐惧和痛苦。它在潜移默化中让我对世界和人生有了很多新的认识。 前两天看了New York Times关于新冠的文章,发现是时候改改我的计划主义和完美主义了。
拥抱不确定性
从疫情开始到现在,我经常抱怨CDC的防疫指导变来变去,也因大相径庭的中美防疫手段感到迷茫和愤怒。然而这个世界就是充斥着不确定性,因为各种事物的随机性,也因为人类对太多的事物的了解甚少。我们曾期待着、也坚信着科学家可以明确告诉我们应该如何预防新冠,可是两年过去了,几乎没有任何一条指导得到了确凿的理论支撑。就连最基本的,戴口罩能防止病毒传染,至今甚至都仍是一门玄学。
既然有这么多事情连科学都无法给出统一的解释或预测,那我们又凭什么期待一个确定的世界呢?我总是在做着计划,并且认为一切都应该按照我计划中的进行。我也总是在跟自己较劲,在跟生活较劲,所有的事情我都想刨根问底。于是每当事实偏离了我的预期,或者遇到无法得到我能接受的解释的事情我就会很痛苦。现在我意识到这完全是我庸人自扰,“只要我提前做好规划,一切就应该完美地按照我的计划发展”这个预期本身就是不切实际的。
北京冬奥会正在进行,看到运动员们有些因为阴差阳错错失金牌,有些又如有神助幸运地赢下了比赛。连奥运会这么重要的比赛也充斥着各种不确定因素,有的人痛心疾首愤愤不平,有的人能心平气和地接受现实甚至享受这种不确定性带来的乐趣。


能认识到世界的不确定性从而享受它的魅力,是活得洒脱的秘诀。不确定性一定就是坏事吗?并不是。不确定性带来的是可能性。生活正是因为有着无限的可能才令人永远都可以有所期待。所以,是时候放下对未知的恐惧,放弃对安全感的执著了。勇敢地去拥抱这个不确定的世界吧!
生活的本质是权衡取舍
我是一个完美主义患者,经常什么都想要,想得到这个,又不想放弃那个。这也很大程度导致了我的选择困难症,每天大大小小的选择我都要仔细比较,非要选到“最好”的那个选项不可。可是生活的本质是权衡取舍,所有的事情,不管你想不想承认,都是有得必有失,有舍才有得。况且从来就不存在那个“最好的”选项。疫情期间,我一直尽我所能严格执行防疫措施,却一度忽略了这会让我失去心理健康的事实。直到最近我终于意识到为了心理健康我需要适当降低防疫标准,即使这会带来一些风险。生活中没有十全十美,只有得到和放弃,为了对自己最重要的东西,就要放下相比之下不那么重要的东西。如果因此能够得到自己最想要的,又有什么不甘心或者舍不得呢?懂得取舍,能够听从自己的内心做出选择,并且能为自己的选择负责,那就是一个成熟、懂得爱自己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