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爱凌:生活从不完美中来
2022北京冬奥会,18岁的少女谷爱凌横空出世,向世人展示了全方位、无死角、轻松碾压流量爱豆的完美偶像的样子。
人们赞叹着谷爱凌的完美,在这种禁不住的赞叹之余,很快便揭露出谷爱凌的世家履历——外婆北京大学学历,外公同样北京大学,妈妈先后就读于北京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爸爸哈佛大学,爷爷斯坦福大学毕业,谷爱凌自己已经被斯坦福大学录取。
面对这样一串中美顶级学府的履历,人们最大的疑问居然是——请问,谷爱凌的奶奶为什么不好好学习?
因为有了这样的家世背书,人们对于谷爱凌的完美与成功,终于可以理所当然地接受——什么叫“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人家的祖辈和父辈就是如此成功,谷爱凌的成功很奇怪吗?当无数中国父母准备将谷爱凌树立为自家的孩子榜样时,伶牙俐齿的新生代小孩们已经学会先行反击。
当一个耀眼的完美偶像出现在绝大多数人的世界里时,人们的第一反应是惊叹,紧接着第二反应就会是——划清界限。
及时揭露出谷爱凌的祖辈和父辈的顶尖履历,就是大多数人与谷爱凌划分界限的动作。
否则的话,这日子就没法过了。
人们需要接受的是这样的故事——祖辈顶尖学府毕业,妈妈和爸爸也各自毕业于中美最顶尖学府,谷爱凌从小不仅衣食无忧,还享受着中美两国最顶尖的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源,是不打折扣的公主。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国家,东西方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文化熏陶,才培养出来这样的谷爱凌,一个几乎全方位无死角都完美的青年偶像。
请问,这是一般人和一般家庭能做到的吗?
不能。
所以,谷爱凌是另类——和我们这些普通人不是一类人。
所以,作为父母,我们不能给孩子提供像谷爱凌一样的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成长环境,是可以被理解的;
所以,作为孩子,我们不能像谷爱凌一样美丽自信、学习好、兴趣广、人见人爱,也是可以被原谅的。
所以你看,固然我们都喜爱谷爱凌,但我们也都在忙着与谷爱凌划清界限。
谷爱凌在夺冠后说,“我不想做一个偶像,我希望能给女孩们做榜样,让她们觉得爱凌能做到的自己也能做到,我想和她们一起努力。”
爱凌啊,希望一百个女孩里能有一个真的愿意相信你的话。诚然,这的确是你的真心话。
优秀可以获得赞赏和掌声,但前提是,别人的优秀要离你稍微远一点。太近的话,你一定会受不了的——比如,从小到大你一定受够了的怎么就是不搬家的“别人家的孩子”。
我看这些天的国内舆论已经普遍将谷爱凌的过往人生抽象为一个标签化的词——爽文女主。
这个词准确吗,客观吗?并不见得。但这个词可以给予绝大多数普通人足够的心理安全。
被人性裹挟的社交网络,只会疯传谷爱凌的爽文人生,很少有人愿意去注意,其实这样阳光自信的谷爱凌,也是在一个单亲家庭长大的;其实这样大方顽强的谷爱凌,也曾在赛场上、比赛后、以及母亲的怀里伤心痛哭;其实这样人见人爱、5G冲浪的谷爱凌,每天在中美两国的社交网络上也承受着不知多少黑粉的攻击……
谷爱凌固然有一个出色的家世,但在她的成长中家庭并不完整;谷爱凌的母亲固然是高学历的投资牛人,但事无巨细地照顾和安排爱凌的滑雪和学业,也绝不是简单的“有钱”就能做到的;谷爱凌成长于东西方两种文化的交织里,这的确会让她获得不一样的文化视角,但另一方面,血统和文化的认同也会成为她逃不过的课题——就像林书豪在美国曾经历过的一样,谷爱凌在中美两国其实同时承受着莫名其妙的偏见。
她是青蛙公主,让我们看到的时候,几近完美;但仔细去回溯,去细细察看,你会看到公主的华丽背后,是众多让人沉默的伤痕。只不过谷爱凌和她的母亲,一路走来,早已经自己消解了这些伤疤。
谷爱凌想做普通人,想做普通人的朋友,但她已经被世人请上神坛。
我们普通人的生存法则之一,就是对神仙敬而远之。
以换得我们的心安理得。
其实我们在内心深处都明白,生活从不完美中来,也向不完美中走去。
但人生在世,需要那些封为传奇的故事,需要那些视为偶像的人生。
即便我们并不打算成为他们,甚至也不打算真正向他们靠近一步。
但有他们在我们的头顶,在我们头顶的山巅和星空之上闪闪发光,我们一抬头就能看到他们的光,便也会让人觉得心安。
也会让我们觉得,这世界到底也不无聊,既可以为光彩夺目的人喝彩,也能让我们普通人的平凡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