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油田”那回事~
在说油性皮肤之前,我先讲述一下有关油的问题——我们皮肤的油正式的名称叫做【皮脂】。因为皮脂是皮肤的基础产物,和非常多的皮肤问题紧密关联。痤疮、黑头/白头及一些毛囊皮脂腺问题和皮脂分泌过多密切相关;皮肤干燥则和皮脂分泌过少有关。调节或控制皮脂分泌,可以影响上述皮肤问题。
那咱们皮肤上的油从哪里来的?
皮肤中有大量的皮脂腺,他们分泌的油脂(包括中性脂肪和少量游离脂肪酸)经毛囊皮脂腺导管到达皮肤表面。

经过毛囊时,部分油脂在微生物合成的脂酶作用下,分解为甘油和游离脂肪酸,形成一层膜(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皮脂膜),作为皮肤化学屏障的组成部分,发挥保湿等重要的生理作用。某些游离脂肪酸形成的酸性环境,也可以抑制一些微生物过度生长,从而帮助维护皮肤的微生态平衡。

很不幸的是,油脂分泌过于旺盛,皮肤看起来会油光满面,毛孔也会粗大,同时会给嗜脂性细菌、真菌、寄生虫制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某些微生物特别喜欢油脂,如果没有油脂它们就活不下去,比如马拉色菌),它们若过度繁殖,将引发或加重一系列皮肤问题,包括痤疮、黑头/白头、玫瑰痤疮、脂溢性皮炎等。
那些会影响油脂分泌的主要因素呢?
一、激素
目前的研究,皮脂腺主要手雄性激素影响。雄性激素主要来自性腺睾酮等形式存在,成年人的肾上腺也能合成雄性激素。油脂分泌的过程是由睾酮先转化为脱氢表雄酮,而后在皮肤中转化为双氢睾酮(DHT)后发挥作用,在这个转化过程中,5a-还原酶(5a-reductase)发挥了关键作用。
而男性的雄性激素会比女性高很多,这就是为什么家里的床单、床罩、枕头睡久了,你会发现自己这边都好好的,而自己老公的那边已经发黄,看上去全是油脂~
后来的研究发现,一种叫作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物质,促进皮脂分泌的作用也很强。研究者发现:IGF-1的血清浓度越高,皮肤分泌越多;摄入大量的牛奶及奶制品(酸奶除外)、高糖食物、则可以获得或刺激身体产生更多的IGF-1,从而促进油脂的分泌。

同时促进皮脂分泌的还有其他激素,这些激素不一定独立作用,而是彼此交织、互相影响。
雄性激素分泌旺盛,会导致体毛较重,小胡子明显,皮肤也更易偏油;某些疾病,比如多囊卵巢综合征,肾上腺增生或肾上腺肿瘤,都会导致雄性激素分泌过于旺盛,加速皮脂分泌。雄性激素受体敏感或数量较多,亦可造成皮脂分泌活跃。
很神奇的是,虽然孕酮这种激素可以拮抗雄性激素,却只能减少女性的皮肤分泌,但对男性却无效。
二、温度
早在1970年代,就有研究发现温度可显著影响皮脂分泌,皮肤局部温度每变化1°,皮脂的分泌速度变化达10%(温度升高时,皮脂输送到皮肤表面的速度加快)。研究也发现,环境温度越高,皮脂腺分泌越活跃。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夏季皮肤偏油,而冬季皮肤偏干;南方人油性皮肤偏多,而北方人则相对较少。对着电脑时间过长也会让油脂分泌旺盛,因为电脑屏幕散发的热量以及辐射累积起来不可小视。
温度不仅影响皮肤的分泌速度,还会影响皮脂的成分,当温度降低时,皮脂中的角鲨烯含量会降低。

三、精神因素
精神因素对皮肤分泌也会产生影响。在一部分人身上,紧张、激动时皮脂分泌会增加,也有学者在新加坡研究了皮脂分泌量与精神压力之间的关系,发现精神压力对皮脂的影响明显,还可以加重痤疮。
四、微生物
一些细菌也会促进皮脂的分泌,如痤疮丙酸杆菌、马拉色菌(一种真菌)等,同时皮肤中芽孢杆菌和毛囊虫多的玫瑰痤疮患者,皮肤表面的皮脂水平较低,这是因为毛囊虫主要以皮脂为食。
五、反应性皮脂分泌
皮肤会在过度清洁皮脂或水分不足时,启动自我保护机制,也就是发生【反应性油脂分泌】。因为皮脂在皮肤表面的厚度是一定的,只有分泌到这个厚度才会停止分泌。
此外,皮脂的分泌还有规律性,接近中午的时候,皮脂分泌最旺盛。年龄因素也有很大影响,青春期皮脂分泌开始增多,随着年龄增长,皮脂分泌逐渐减少。
由上可见,皮脂的分泌既可以受内在因素的影响(如激素水平),也可以受外在因素的影响。皮肤油或不油,在一定程度上是可变的。因此,可以通过相应的护理,减少皮脂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