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鸟瞅世界vol.01:p大校本部,1967-2021
“你看这是2016年9月的一张照片。那时还没有家园食堂,那里原本的康博思食堂刚被夷为平地,被一圈破破烂烂的围墙包围;空地的一部分、艺园的对面还是无主自行车的巨大“坟场”;学五对面的大澡堂子还没有拆除;学五北边的综合科研楼刚开始挖地基,留下巨大的坑洞;29楼对面还依稀可见平价的博实超市;三角地旁边还有那排有着书店、理发店和花店的小平房......”

一、序
想象你是一只小小小小鸟,想要飞呀飞,想试试能飞多高~嗷嗷~~
你飞呀飞,飞呀飞,不知飞了多久。然后你往下一瞅——

“哎呀妈呀,我恐高!”你情不自禁地大喊。
“别嚷嚷。”旁边飞过一直老鸟,“这么点高度,瞧把你吓的。这会也就距离地面2km吧。”
“大......大爷你好,”你怕掉下去,使劲扑扇着翅膀,“这会咋整啊,飞......飞太高了,掉下去就玩完了。”
“别哆嗦了。”老鸟说,“你是个鸟啊,你要快摔了你往上飞飞不就完了吗?”
你突然觉得老鸟说得很有道理,慢慢冷静了下来。“哎......好像是那么回事。”
老鸟看着你狼狈的样子,冷笑一声,说道,“小伙子,咱们鸟飞得高,所以看得远。这反而是一个优势,没啥怕的。你学学别鸟,大家都喜欢飞高点,把下面这世界俯瞰俯瞰研究研究。咋就你在这瞎哆嗦呢?”
你觉得老鸟说得有道理极了。于是把头往下埋了埋,定睛仔细看了一会。“大爷,这是哪啊,我咋好像不认识了。”
“对不上了吧?一看你以前就没咋往高处飞过。”老鸟说着,从怀里掏出一张地图递到你爪里。“瞅瞅,看对上了没。”

你看了一会,刚开始还没太对上。但当你找到未名湖和五四体育场的形状时,你终于恍然大悟了。
“卧槽大爷,我认出来了,这不就那个p京大学么。”你激动地大喊。“您可真厉害,居然还有地图。”
“认出来了吧。”老鸟向你投来一种神秘的目光,夹杂着慈祥和坏笑,“那我来考考你,你给我指一下,燕南食堂在哪呢?”
“这还不简单,我经常去燕南食堂偷饭吃,那里每天中午都会有很多可怜的人类没有座位,在外面端着盘子站着吃饭。我最喜欢吃柱候鸡了。”你自信满满地端详了起来。
但你端详了好一会都没找到。“大爷,我找不见。我记得燕南食堂是蓝色的。是不是被拆了?”
老鸟叹了口气。“现在的年轻人啊,啥都不会。”老鸟用鸟爪往视野中心一指,“百讲和图书馆之间,挨着百讲那个小房子。蓝色是食堂的正面,食堂的顶是灰的。”
你又一次恍然大悟。“卧槽,我看见了。大爷,您真是我大爷!”
老鸟摆摆爪,“要学习的还有很多,年轻人。”说罢,老鸟转身就要飞走的样子。
“大爷您别走!”你连忙喊住老鸟,“那个啥......大爷你还有别的地图吗,我想再认一认学一学,培养培养认路能力。”
老鸟扭过头瞅着你,“真想认认?”
“真想认认!我认认真真认认!”你感动的泪水夺眶而出。
“行。你一会认完记得拉倒最上面,随手点个转发+关注,我就教你。”
“好的大爷,我这就点!”你马上掏出手机,一顿操作之后递给老鸟检查。
老鸟一笑,“行,看你还挺犟。其实不止地图,我这还有很多老照片,甚至还有1967年的。[1]”说罢,老鸟慢悠悠地掏出一张老照片——

“卧槽!!!”
二、吃饭睡觉区
“让我们先从南边的吃饭睡觉区看起吧。”老鸟说着,从兜里掏出厚沓地图和照片,向你逐一展示。


“大爷,你这地图旧了。”你指了指三角地旁边,“北大书屋礼品店那排小房子早没了,中国联通北大合作营业厅也早没了,都让拆了。你看现在就是一团树而已。”
老鸟瞅了你一眼,“小伙子眼力不错啊。这张地图确实是有些地方没有更新。你看,新太阳学生中心那里还没有标出来,标的是什么16号楼17号楼。如果你看1967年的老照片,你会发现那里可能也是以前的学生宿舍呢。但你看新盖的家园食堂和综合科研楼,在这地图里都标了。”老鸟说着,又给你递来另一张照片——

“你看这是2016年9月的一张照片。那时还没有家园食堂,那里原本的康博思食堂刚被夷为平地,被一圈破破烂烂的围墙包围;空地的一部分、艺园的对面还是无主自行车的巨大“坟场”;学五对面的大澡堂子还没有拆除;学五北边的综合科研楼刚开始挖地基,留下巨大的坑洞;29楼对面还依稀可见平价的博实超市;三角地旁边还有那排有着书店、理发店和花店的小平房......”
“是啊,”你一边听着,也不禁怀念了起来。“我听我哥讲过,他当时每天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停在三角地旁边的大树上,看着人类小伙子小姑娘们一个个地天真地走进燕园美发,又一个个绝望抓狂地走出来的样子,头顶的毛发变得奇形怪状,有趣极了。没想到那一片整个都拆掉了。”
“不瞒你说,其实我也爱看,”老鸟挠了挠头说,“现在燕园美发搬到31楼楼下去了,但那边对面就是家园食堂,没树停了。来看看1967年p大的吃饭睡觉区——”

“哇。我感觉50年前的宿舍区格局好像和现在差不多诶,28楼,29楼,30楼,31楼,32楼,33楼,都能看见呢。学一食堂也还是一个样。只不过能看出来这些宿舍楼格局一样,但是楼都明显被翻新了。比如28楼,就从原来的‘工’字型变成了现在的‘]’字型了。但好像20、21、23、24这几栋楼,和原来一样没咋变。但新太阳学生中心那里确实是拆了重新盖的。”
“观察得挺仔细啊。28楼和32楼那一片就是16年翻新竣工的。”
“啊是的,我听见路上有人吐槽过,当年新入住的小孩们都说有甲醛,学校给大家人手发了一盆绿萝和活性炭。”
“可不。不知道有用没,哈哈。你再看康博思那里,当时其实有一大片小平房,不知道是干嘛的。我知道的是学一后面、艺园对面的那两个小房房,据说是最早的家园食堂,也是这个新盖的食堂的名字的由来。”
“哈哈哈,这新食堂差点叫西碧池。”听老鸟说到食堂的名字,你忍不住嘎嘎大笑。
“西碧地,不是池,谐音CBD。”老鸟瞪了你一眼。“不过还是家园好听。你再仔细看看,最早其实没有学五食堂,综合科研楼那里有个‘山’字型的老楼,现在的40多号楼那一片宿舍区当时都是荒地,啥也没有。资源宾馆那里最早也是一片大草地,看着像还有人种菜。当时光华楼、电教楼和农园食堂也都还没有呢。但是二体和旁边的两个球场的格局和现在还是大致相似。燕南园里的老房子也和现在差不多。以及,科学民主顶个球那个雕塑,看上去一直都在呢。”
“完了大爷,我发现1967年的时候,没有百年大讲堂。”
“那可不。我问问你,百年大讲堂为啥叫百年大讲堂?”
“啊这......”你着实被难到了。
老鸟摆摆爪,“算了,反正就是这是后来新修的。你看百讲它原来的位置,也有两个大房子。我有一次听一个教授说,这是最早的学三食堂还是学四食堂来着,很大,吃完饭可以把桌子都收起来,然后变成礼堂或者舞厅。当时有很多人在这跳舞来着。”
“跳舞是啥?”
“umm,没见过也不怪你,现在的年轻人类学习和生活压力都太大了,我好像也很久没见过谁跳舞来着。大家都在电脑前卷呢,没多少人伸胳膊踢腿了。哦,你可以啥时候去中关村广场看看,那里跳舞的人很多。哦对,其实有街舞社和舞团,但她们的训练场地好像总是变来变去的,现在好像都在地下室训练了,咱们飞不进去。”
三、旅游区
“现在去看看旅游区吧。你主要先认认,图书馆,未名湖,静园。”老鸟说着又掏出一系列地图和照片。



“这次我都对上了!”你显得有点激动,“未名湖,博雅塔,石舫,华表,小西门。你看都有呢。这些地方周围以前总是围着一大群人类拍照,但这两年好像少了很多。”
“那是因为新冠疫情了,校园封闭式管理了,而且都换上了人脸识别的门禁,游客进不来了。”
“啥是新冠疫情?”
“你看,这一片其实变化不大,”老鸟没理你,“因为很多建筑都是珍贵的文物,比如建于1924年的博雅塔,1926年的贝公楼,1931年的华氏体育馆(现一体),还有民主楼,南北阁,俄文楼,外文楼,燕京大学图书馆(现档案馆)等等。很多是因为1918年创办的燕京大学而建的,还有一些甚至是明清时期的东西。比如西门那个华表,还有未名湖上的石舫,都是两三百年前的东西。石舫2009年还塌了一次,后来修好了。你看现在艺术学院那个楼顶上覆盖着蓝色,其实是人类在对这些文物修修补补呢。”
“大爷,我发现未名湖的形状有点像那个手势。”你伸出两个指头,把指尖掐在一起,比划了个手势。
老鸟愣了一会,然后笑哭了。“你也是个人才。”
你忍不住坏笑了一会,又赶紧问了一个正经问题。“大爷,我没看见图书馆和静园啊?”
“哈哈,急着去图书馆上自习呢?”
“倒也没,前几年图书馆一直在装修,我都好几年没进去过。听说有好多学生和我也一样,大学上了好几年,图书馆一直在装修,毕业走人了都没进去过。”
“进去了那些书你也看不懂。在这呢,我没照进同一张图里。”



“哇,图书馆以前是一片大空地。”
“可不。新图书馆的西馆1975年才建成,东馆1998年建成,老图书馆以前在档案馆那。你看1967年的时候,图书馆地基那一片的西南角,其实有些小平房,看起来像四合院。现在早就不见了,那里现在是图书馆南门停自行车修自行车的地方(虽然后来修自行车的地方也不见了)。我一直挺好奇那个是个啥房房。”
“老图书馆在档案馆啊,距离宿舍那么远。这规划不科学。”
“非也。你看到静园六院了吗?那里其实才是燕京大学最早的女子宿舍区。这个距离就其实还好。静园六院和中间的草坪是很多p大学生的浪漫圣地,很多学生在这里弹琴唱歌,谈天说地,谈情说爱。不过我上次飞过那里,还看到那里摆了很多红彤彤的标语宣传版,致敬建党百年什么的。”
“原来以前真的是宿舍啊!听说前一阵这学校好像要搞个什么学堂,选址是其中一个院,好像就要把它搞成半宿舍半教学的那种,这学校里的人类因此吵了很多架,最后好像没搞。”
“哟,”老鸟对你斜眼一看,一副刮目相看的表情,“你听说得还挺多。那个叫燕京学堂,本来还要原计划开挖静园草坪,建设地下教室。后来引起轩然大波,就没挖。最后咋样了我倒也不太了解。七八年前的事情了。”
“原来如此......啊大爷,我发现沙特国王图书馆你那地图没标出来。”
“确实。”老鸟顿了顿,“那里我飞进去过一次,品质。”
“品质。”你附和道。
四、教学区
“再来看一下p大东南角的教学区吧。 这一片这几年变化比较大,我多给你展示几张照片。理教和二教都没标出来,你看你能找见不?”





“好找,二教就在三教和四教的西北方,理教就在文史楼斜对面。文史楼正对面那是地学楼,品质。文史楼旁边是新落成的一个大楼,里面我进不去,但可以买瑞幸咖啡,也品质。不过有一些事情我是没想到的,原来理教是把理科一号楼的一部分挖掉了,然后在那里修建的。我也没想到二教三教四教那一片变化那么大,以前的二教看上去挤在三教和四教之间,现在变成了新二教和三四教之间的空地。理科五号楼周围在2008年之前好像有很多紧密的小平房。但总体上,这一大片在1967年的时候大不相同,什么光华楼、电教楼、农园食堂那时统统都没有。这一片以前就是平平无奇的小角落。”你耸了耸肩膀。
“不一定哦。”老鸟悠悠地说。“你仔细观察邱德拔体育馆和三教之间的那一团小地方。你看那是什么?”
“umm...”你眯起了眼睛,“难道是个四合院吗?”
“是的,那里就是治贝子园。这个建筑也有上百年的历史了,以前是清朝一个名人的家,曾经'有房屋 139 间,树木逾 800 棵'的说法。说明很可能现在的教学区这一片都是治贝子园,只不过现在只剩下这个四合院了。1928年这片地方被燕京大学买下来了之后,这片地方改名为‘燕农园’,作为农场使用。后来慢慢‘燕农园’这个地名消失了,变成了体育场,体育馆,教学楼。但这段历史还是留下了一些印迹,比如现存的这个小四合院,以及‘农园食堂’这个名字的由来,都还能看到过往的蛛丝马迹。”老鸟说罢,凝视着这片地方出了神。
“啊!我知道洽贝子园那里了,特别好笑,就是我每次飞过那里都能看到那个老子像,那个老子......咳咳......咳。"你本来想说那个老子的手势恰好又是那个手势,但你说着说着突然发现氛围不太对,就赶紧把后面的话噎回去了。
“诶诶好神奇......邱德拔体育馆所在的地方,之前好像是个露天游泳池!”你连忙又转移话题。
五、摩天大楼区
“最后来看一下东北角的摩天大楼区吧。”老鸟说着,拿出了一沓照片。“这一片的变化比教学区还大。”








“大爷,这一片以前好像是个村啊?整个村2002年才给拆没了。”
“是的,这个村叫成府村。成府村旁边以前有个成府,也是清朝的一个有名的地方,但现在除了‘成府路’这个地名,好像没有什么痕迹了。我这还有一张日本人在1936年画的北京地图,你可以看到成府在画里就在燕京大学的东北角。”

“诶!我好像有所发现!”你仔细端详了一会,说道,“不一定没啥痕迹了,廖凯原楼和陈明楼之间,也有一个小四合院!”
“卧槽,你现在眼睛这么尖了!”大爷惊叹不已,“发现得好,我差点忘了。这地方很神秘,有人说这是禹贡学会故址,也有人说这是蒋家胡同。现在好像经过了很多修缮,变成了一个办公场所,常年大门紧闭。我到现在都没搞清楚这地方究竟是啥地方。但确实,这是证明这里曾经是一片大村子的少有印迹了。”
“原来如此。变化真大啊。”你感叹道。
“变化真大。”老鸟也一起感叹。
你沉默了一会,又有了新的发现,“我还发现一体的体育场从一个南北向的田径场被改成了两个东西向的足球场+一个射箭场。最新的那张照片里,其中一个足球场四周还有好多红色的伞伞诶。”
“确实。那些红伞伞,可能是那天,刚好中文男足又有比赛了罢。”
“啥是中文男足?”你若有所思。
“Just guess it.”老鸟语重心长。
两只鸟陷入了沉思。对着着密密麻麻的摩天大楼陷入了良久的沉默。
“我回家了小伙子,过几天再见吧。如果你对p大周围的各种地方感兴趣的话,比如什么清华了人大了中关村了的,下次我就再多带几张照片来。”老鸟把地图和照片都收了起来,抖了抖身子,飞了一个小圈。“别忘了转发和关注哈。”
“感兴趣感兴趣!”你也跟着飞了一个小圈,“今天真是收获颇丰。期待下次能再听您介绍!再见!咕咕!”
“咕咕!”老鸟向你摆了摆爪,拐了个弯就飞走了。
六、后记
小鸟们飞走了,让我来写几句后记,解释一下这个小研究的前因后果。
这是一个我一直蛮想做的题目。从2016到2021年,我在北京生活了六年。这六年里,去过了很多地方,搬了很多次家,也看到了这个城市各种各样的地方和人们。值得回忆和研究的空间和事物其实也有很多很多,但挑来捡去,还是难以绕开那个令人五味杂陈的名字,p京大学。这里是我这几年的生活的开始点和中心点,也是我展开北京这幅地图的坐标中心。而翻看历史卫星影像去追溯具体的建筑和景观的变化,算是属于我自己的一个独特的回忆方式。这些影像能唤起我个人的很多回忆和独特的感触。
虽然其实这些小小记忆,和昨晚的梦一样没有什么太大区别,都已经烟消云散在流淌的时空之中了。回忆过往,和回忆昨晚的梦,似乎也没有太大本质区别。它们都零碎而虚幻,除了让人感伤或者乐呵以外,也不能对现在或者未来产生任何意义。这也是我迟迟没有做这个小研究的原因之一。我也认识一些朋友一点也不爱回忆,他们都喜欢追求更生猛的当下以及明天,过去的一切都是垃圾堆而已。我某种程度上也认同这种观点的角度。
但最近的一些经历,以及一些难得的空闲时间,又让我重新捡起做这个小研究的念头。记忆毕竟还是和光怪陆离的梦境大不一样。记忆是曾经的真实的当下,属于自己的那些体验,无论是好是坏,都无可替代。当你偶尔需要汲取一些力量或者情感的时候,你会发现记忆的猛子很大,而梦境的药劲却一般。除此之外,从高中开始我就热衷于和好友讲解我昨晚做的梦,而大家一般都对此毫无兴趣,这是因为大家并没有做过我做过的梦。但记忆就完全不同,人们的记忆是互相连通的。同样是新太阳学生中心楼下的一片空地,既能让我联想到和家里通话的很多时候,又能让某个别人联想到和对象在此大吵一架的时候。这种基于空间的记忆的连通感,以及这种连通感反过产生的某种建立在虚幻之上的真实感,还挺妙的。
所以就有了这个系列的第一篇文章。本来,这篇文章还要包含p大周围的变迁,但发现内容太多了,放不下,就只好放在下一篇。甚至我转念一想,就索性搞成一个系列吧,取名叫“小鸟瞅世界”。也许以后有什么新鲜有趣的地方,都可以让小鸟们飞过去看一看。
注释:
[1]1967年的卫星影像是我前几年研究城中村的时候的一个意外发现。我一直以为人类直到21世纪初才掌握亚米级的卫星遥感技术,直到我发现了美国的锁眼(KH)系列军用卫星,在五十年前就达到了亚米级的分辨率。这些影像最初是为了间谍侦查,现在已经变成了珍贵的史料。
[2]钟翀编著,《旧城盛景 日绘中国近代城市地图》,上海书画出版社,2011。
最后再替我和几个朋友最近开发的微信小程序“星球点灯人”再打个广告。比起上次的网页版,这次我们精心迁移了小程序版,完善了流程体验,还加入了三百多个中国城市。如果你对地理知识和空间方向的事情感兴趣,欢迎微信扫码体验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