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为什么说中医不过是有意或无意的骗子
(一)
中医西医之争到现在还是纠缠不清,而且可以预见在短时间内是争不出结果来的。
这样的发展不知鲁迅在近百年前写作《父亲的病》一文时可曾预料到?
短视频平台搜一个中医西医的相关视频,底下的热评让人大开眼界!
有说中医高于科学,所以科学解释不了中医的;有说中医是真正的国之精华的;有说中医才是最高级的,但为什么高级又没有讲;有说中医是“大统领”,西医只是小道之学的。
如此这般,和“天朝上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本不必与外夷互通有无”的论调可说是一脉相承,师出同门。

评论区的发言不需要成本,所以常常冒出一些“专家”,喜欢下断言,故作高深地评头论足一番,但又解释不出一个所以然来。
我想这一面是利益集团的操纵所致,另一面是所谓的民族“文化认同”的情感加一些愚昧的共同作用:凡是我们的都是好的,我们最优越,我们最高级。
这让我想到常常刷到的科普类的短视频下方,也会有类似的“高人”和“专家”出现。短视频的内容是讲一些比较神奇的物理现象,或者是国外的某个科学家如何发现某个物理定律。
评论区的“专家”便会受了刺激似的,抬出他祖宗的荣光来抵挡:咱们的《道德经》早已说过了……然后搬出圣贤著作里的两句话来,表明这些现象或者定律他的祖宗早已预言或者发现了,牛逼的是他的祖宗。
这些人对于祖宗,偏有这么多固执的骄傲。
谈回中医,鲁迅的态度是很明确的:中医不过是有意或者无意的骗子。

(二)
鲁迅对中医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态度?首先,因为鲁迅本人当年留学日本是学西医的,讲求的是追本溯源的科学道理,思想上已经受到西方科学精神的影响,对玄之又玄的中医理论本就不以为然。
再者,鲁迅的父亲就是被庸医治死的,对两个庸医的贪婪、荒谬、虚伪非常痛恨,《父亲的病》一文讲得很清楚,加之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和反思,得出如上的断语。

给鲁迅父亲治病的两位庸医,其一是S城中盛传的名医,诊金收得很高,深夜出诊诊金加倍,出城超级加倍。有一户城外人家的闺女生病,请他出诊,他那时已经有钱得不耐烦,便非一百元不去。待去时,只是草草地一看,说“不要紧的”,开一张药方,拿了一百元就走。
鲁迅小时候曾和这名医周旋过两年,其时鲁迅父亲病重,这位名医每隔一日就要来诊鲁迅父亲的病。但是两年过去了,河边的芦根、经霜三年的甘蔗也不知用了多少,病非但没有好转,水肿却逐日厉害起来了,到了几乎起不了床的地步。
这位名医见状尴尬,脸上有些挂不住,说道:
“这里还有一位陈莲河先生,本领比我高。我荐他来看一看,我可以写一封信……可是,病是不要紧的,不过经他的手,可以格外好得快……。”
就这样转手给陈莲河,自己找个台阶自己下了。

后来便又请了陈莲河。陈莲河的用药又有不同,最平常的是“蟋蟀一对”,并且要求是原配,仿佛昆虫也讲贞节,续弦或再醮,连做药的资格也丧失了。又有“平地木十株”,也是稀奇的东西,问药店、问老年人、问读书人、问木匠,都不知道是什么。想起那个爱种花木的远房叔祖,问了他,终于把药引找来了。
还有一种特别的丸药:败鼓皮丸。用打破的旧鼓皮做成,水肿又叫鼓胀,一用打破的鼓皮,自然就可以战胜它。由此可见,在中医的理论里,谐音是可以治病的。
“我有一种丹,”有一回陈莲河说,“点在舌上,我想一定可以见效。因为舌乃心之灵苗……”
鲁迅父亲听了摇摇头。
又有一回,陈莲河又说,“我想可以请人看一看,可有什么冤愆……。医能医病,不能医命,对不对?自然,这也许是前世的事……。”
鲁迅父亲还是摇摇头。
后来鲁迅便不再和陈莲河周旋。这位陈莲河先生后来一面行医,一面做什么中医学报,和西医奋斗。

后来的鲁迅看穿了两位所谓“名医”实为庸医的手段:医学理论、用药、疗法都很荒谬。
而这是两位所谓的“名医”,可以推想其他的众多“名医”和非名医又是怎样呢?鲁迅对中医大失所望了。
鲁迅的父亲日渐一日地虚弱下去,喘气都极为吃力,鲁迅感受到父亲的痛苦,有时竟电光一闪似的想:还是早点喘完了吧。随即又觉得自己的想法是大不孝,是罪恶;但同时又觉得自己的想法是正当的,鲁迅很爱自己的父亲,不愿他受这样的苦楚。
但那时的鲁迅还并不懂得什么,直到他父亲要断气了,衍太太还在催着鲁迅大声呼唤他的父亲,使他父亲原本平静下去的脸上忽然又现出紧张和苦痛,挣扎着说:
“什么呢?……不要嚷。……不……。”
鲁迅看着自己的父亲咽了气。后来鲁迅回忆起这件事,当时呼喊的声音还在自己耳边回响,就觉得这是自己对父亲最大的错处。
中医的思想是,一到将要“罪孽深重祸延父母”的时候,就买几斤人参,煎汤灌下去,希望父母多喘几天气,即使半天也好。鲁迅是学西医的,他的一位医学老师却教给他医生的职务是:可医的应该给他医治,不可医的应该给他死得没有痛苦。
这自然也是中医西医的区别之一。显然,鲁迅的观念是偏向西医的,今天人们对病患的态度也更近于西医:能治的尽量治,治不了的尽量减少痛苦。

(三)
今天重新来思考中医的科学性,发现它的理论基础就很让人怀疑。
中医用阴阳五行来解释人体,但这阴阳五行是中国古典哲学用来解释世间万物的,这是古人对物质世界最朴素的理解,却被中医拿过来嫁接到对人体的解释上,但又解释不出为什么,正如后世以至如今的万千拥趸一样,大吹特吹,又说不出个所以然。
但凡稍有思考力的人,不免都要驻足思索一下。
其余的如“气”的概念、“经络”的概念都讲得很玄妙,没有实体的依据,很难让人不怀疑,除了一些忠实的信徒。
中医的理论更像是哲学理论,来源于中国的古典哲学,古人对世界的理解与其说是理性的逻辑推理,不如说是信仰所致,但信仰和科学是两码事。
反观西医,其理论基础是生物学和解剖学,真实、可靠,可以实验验证,科学性强得多。
需要强调的是,尽管中医的理论并不科学,但是中药或者中医的一些治疗方法却是实证有效的,因为这些东西来源于经验,譬如神农尝百草,或者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这都是来源于实践,是经验的总结。这一点,正和西医一致。
中西医之争仍在持续,推崇中医而贬低西医的正大有人在,有的为了切身的利益;有的为了宝爱我们的传统文化,维护那“我们最优越、我们最高级”的遗传下来的自尊。
我想了一个解决这争端的办法:信中医的尽去看中医,信西医的尽去看西医,这既合乎他们各自的信仰,时间也会把正确的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