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萧伯纳剧本故事《巴巴拉少校》
读萧伯纳剧本故事《巴巴拉少校》
一个生活在伦敦贫民区的流浪弃子,从小受惯了饥饿寒冷与侮辱欺凌,饱尝人间苦厄,历尽生活磨炼。是什么样的状况让他沦落街头,这已经不可得知;不过所幸的是一个制造贩卖武器的军火大亨独独看中了他,要他来继承自己的军火生意,经营军火企业,做自己的继承人。从那个军火大亨的眼里看来,自己温室中天真成长起来的亲生子女未必适合从事军火制造这样的行当,要物色一个秉性合适的人选才能保证利益与事业的长久,颇有点唯才是举的味道。于是弃子从此改变了命运,也有了名字,这就是安德鲁.安德谢夫此人的名字来由。而剧中的主角巴巴拉少校,正是这个弃子出身的又一世军火大亨安德谢夫的女儿。
转眼间又过了数十年,安德谢夫功成名就,与伯爵之女薄丽夫人结下婚姻,养育的子女也都相继长大成人。如果要问一个表面优渥富裕使人艳羡的商业巨人家庭还会有什么难以处理的家庭问题的话,看看安德谢夫家就知道了。财产地位威望权势兼而有之,本该永远不会出现什么问题的完美家庭,又像上一世的军火大亨家庭一样,为军火生意的继承问题,弄得不可开交。在什么是对这个世界值得的事业这个问题上,安德谢夫本人的理念与他的儿女的理念产生了大相径庭的差异;并且不幸的是,尽管安德谢夫已然有钱有势,但家中的儿子女儿却都不服他。如果是其他什么人对安德谢夫有质疑,其实并不成什么问题,因为安德谢夫有自己坚固的生存信念以及老练的人生经验。不过在家中的儿女来说,与老子犯冲,这多少都是伤脑筋的一件事。人也真是奇怪的生物,哪怕是有名份上的血缘关系,往往也并不能就此决定与支配一个人的感情或想法。哪怕在外人面前作作秀也好,然而并不,说好的天伦之乐来哉。
儿女中的儿子斯泰芬是个标准的英国绅士胚子,对父亲的军火贩卖行当很不以为然,在这个日益以世俗气息为品质特点的世界,依然坚守着他的绅士味。父子关于军火事业的矛盾在于,父亲干脆的说维持世界靠的是金钱和炸药,有武器才能维持自身势力的存在,有钱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认为自己从事的就是世上最重要的事情;而斯泰芬却认为贩卖武器就是贩卖武器,以此发财谋利违背于道义,不道义的行为不能构成品质的基础。品质这种东西很奇怪,据儿子斯泰芬所讲,似乎真的有着什么在金钱和炸药驱使影响之外的魔力似的。儿子以世上可贵的纯真藐视着父亲庸鄙的成熟,估计小时候是个玩具枪都不玩的孩子,而安德谢夫却自认为自己就是国家价值存在的代言人。这一矛盾不可调和,于是父亲不得不承认儿子不是那块当自己继承人的料。据斯泰芬所说,有修养的学院派都跟他一样;不过满口道德仁义的先生是否真跟他一样赤子情怀,还是个未知数。
至于女儿巴巴拉的情况则更复杂。巴巴拉是救世军的少校,一个以军队体系为架构模式的宗教与公益组织的管理人员,理想是以爱平息世界的争端,拯救世人的苦难,更以父亲的军火杀人事业为不齿。不过老谋深算的安德谢夫并没有对此介怀的意思,仍千方百计的以他的执念方式去爱着女儿巴巴拉。或许也是为了抢回一点被异端势力夺去的天伦之乐。在一次家庭聚会上,照例安德谢夫是要说服女儿放弃天真的想法,而巴巴拉也想劝说自私的父亲做点对世界有价值意义的事。争执之下,父女俩提出互相参观对方的工作场所,以此来较量谁能使对方信服。需要说明的是,安德谢夫跟口头宣扬一套仁义道德的学院派人士不同,他毫不忌讳的坦白自己的军火商观点,只有强权与势利才能解决一切问题,不管它表现为何种形式是宗教、政治还是世俗;如果没有解决问题,那说明强权势利得还不够。总之离开了火药与金钱,任何名义的存在都不会有存在感,至于其它无聊的事情他不多管也不在乎。不过要怎么才能保证自己永远是解决问题的主宰者,而不是被解决的淘汰物,这又是一个问题。
接下来首先是安德谢夫来到了女儿巴巴拉任职少校的救世军总部参观,世上还有这么一个异想天开的机构存在,对安德谢夫大老板来说简直也是比较匪夷所思的一件事了。看到女儿的事业是用面包和糖水救助不再被社会作为存在接纳的失业工人和老弱病残,安德谢夫似乎更为相信自己作为成功人士的高明非凡,而那些莫名的倒霉蛋简直就跟蟑螂一样既讨厌,又让人害怕被传染上不幸。跟安德谢夫不在乎这些社会角落的“蟑螂”不同的是,巴巴拉倒比较在乎这些人,她充满活力的奔忙于自己的事务,为他们分配食物,还承诺为他们安排联系工作,并为救世军的救助事业进行募捐活动。巴巴拉的研究希腊文的教授男朋友柯森斯大概也是看到这样充满活力的巴巴拉,为了追求巴巴拉才来救世军组织帮忙的;虽然他也是穷光蛋一个,帮不上什么多的忙只有为爱情而踊跃的打打宣传鼓。巴巴拉投身救世军的工作热情很高,不过救世军的事业却并不那么顺利。在当天随后的工作中,巴巴拉少校从救世军的领导者贝恩斯太太那里了解到,救世军还差几千英镑才能帮助收容的穷人度过这个冬天,而当天的募捐所得却只有几十先令。在巴巴拉感到一筹莫展的时候,父亲安德谢夫向贝恩斯太太递出了橄榄枝。他提出这几千英镑由他来出,贝恩斯太太对此是千恩万谢。巴巴拉感到非常吃惊,父亲肮脏的军火贸易收入是万万不能要的,收受被玷污的脏钱,救世军还有何原则,还怎么保持纯洁,还谈何救世,还怎么能救世呢?巴巴拉急切的劝说贝恩斯太太拒绝父亲的捐款,然而却毫无效果。最终救世军的队伍还是自我亵渎了自己的名字,一向反对父亲那一套做派的巴巴拉感到茫然失落。
第二天郁郁寡欢的巴巴拉随父亲一起驱车来到父亲的兵工厂厂区,所见到的却是另外一副景象。厂区外的城镇干净整洁,而不是救世军所在地的破旧;食堂为工人供应着各种廉价丰富的食物,而不是救世军收容的穷人只能吃面包糖水;工人的收入丰厚,而不是救世军里的穷人失业无依。在这里文职秘书掌管着日常行政,工程师格外的拥有权威,各个厂长主导着各个分厂,分厂的各个车间主任管着每班的工头,每班工头又管着下面的工人;父亲让各级管事者享受着优厚的待遇与地位,保障着军火工厂这部大机器不停的运转,同时又为自己带来丰厚的利润。似乎一切在父亲这里,在安德谢夫的逻辑下,都井然有序的运行着。救世军与兵工厂所处的似乎根本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是什么导致了两个完全不同世界的存在?父亲的理论是否就是一切的答案?见到这一切的巴巴拉一行人,都感到大出意料,不知所措,各自心中都思索着什么。这时巴巴拉的男朋友柯森斯站了出来,向安德谢夫道出自己是正统家室外的私生子的身份,表示愿意作为弃子服从并继承安德谢夫的军火生意。就在这突然之间,迷失方向的巴巴拉似乎想到了什么,觉得自己又找到了新的方向所在,并为此感到一阵振奋与鼓舞,她决心拉着男友柯森斯一起,投身于兵工厂的世界。整个故事到这里结束。
乍看之下这个结果,安德谢夫似乎胜利了,巴巴拉失败了,不过这个世界关于对错高下的事并不是那么简单的。死缠争论对错高下其实也并不那么重要,那是偏执的极端宗教主义之间去争的。重要的是,谁能对世界承担更多的责任,而不仅仅是以现有的存在格局为最高的教条。而承担责任的关键,在于不断的打破窠臼,为世界带来更美好的发展可能。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关于这一点,心中还有那份理想与情怀的救世军固然力有不逮,然而习惯于依赖安德谢夫的兵工厂世界的秘书、工程师、厂长、主任、工人也都是做不到的,因为他们只知道以兵工厂的遮蔽所独占的势力与福荫为现实,尽管物质丰富,但已经失去了一些东西。一般人总是生存在什么环境中,就接受什么环境的利害潜规则为现实。在势利化的潜规则中,爱与情怀都是多余的,只有永远围绕等级争名夺利的标榜与盘算。然而巴巴拉却是一个理想主义的人,她想的是打破潜规则后的世界,薄丽夫人为此把自己的女儿称为半疯子。巴巴拉的母亲薄丽夫人这个人,虽然反感自己的夫君安德谢夫很多地方,却并不反感他的东西,与他维持着现实而又微妙的关系。在薄丽夫人看来,跟体面安稳的度日比起来,其它任何事情都是不需要考虑的瞎胡闹,其实这也是各种志在成为夫人的女性的一般看法。施泰芬和巴巴拉与他们的母亲却不同,也许是物极必反所衍生的“反物质”吧,他们想要的是见惯了的世俗势利之外的心灵呼唤的新东西。所以如果是巴巴拉,或是巴巴拉这样的人的话,要为现有层次的世界带来更美好的发展可能,我相信是可以的,因为她的心放置于更广大的世界。也许在巴巴拉的努力与热诚之下,最终可以将兵工厂与救世军的两个世界合为一个世界,解决人类发展史上真正的挑战性问题,实现人类作为真有智慧物种而非浅薄愚蠢物种的存在的真正价值意义。
另外再谈一点我的感触情感。我不是学究,自然也不受学究气的拘束,可以自由的谈点自己的内心感受。无可否认,我喜欢巴巴拉或斯泰芬这样的人。少不更事与表面成熟两者之间很难说谁更胜出,在我而言,我更喜欢这样纯真的少不更事。这个世界是标榜成熟的世界,不过成熟有时候往往是陈腐,自认为是成熟的样板,有时候也就失去了体验新东西诞生新格局实现新发展的机会了。看见有皇帝,就想着生个儿子当宰相大学士;看见男女私定终身,就想以体统的名义烧死;看见军阀霸气体面威风,就想着自己也要这么霸气体面威风;看见有人当军火商发财有势力,就想着自己也要弄个军火商来当以显示优越感,太没有意思了。能不能来点别的?虽然多数人都是在某种既定的成功观念中生活一辈子的,很难想到革新与改变的事情,不过不断打破与超越自我局限才是成功的意义所在,军火商的话有机会当个钢铁侠也不错吧。不过只有局限还没有当上宰相大学士之类成为显赫名人的,大可以不必在意,可以放心的做着准名人阶层,等到成功了再说。
还有关于安德谢夫的生存策略。安德谢夫的生存策略是人是可以贿赂收买的,如果能永远跟相关阶级的关键人物结下交情做成交易,就什么问题都不是问题了。不过安德谢夫毕竟是有实质的商人,他的聪明在于知道要人听自己说话,就要付钱,他对救世军就应用了这一策略,而不是空口谈论大道理,自我标榜为睿智伟岸。安德谢夫并不是标榜着自身的体统名义跟人说废话而无实质的学究或政客。如果在为生存之下还能选择,跟安德谢夫干或跟巴巴拉干都可以,却不能跟虚伪做作目的在于对人少负责任的人干。因为这父女俩做事有实质,没废话。以废话来装腔作势显示架子自我粉饰,想摆弄于人只能是妄想,也很难招人的稀罕,不过有样学样的狗彘除外,可以使用到千秋万代。什么样的话是废话?自认为最无懈可击又不用负责任的话就是废话。然而并没有什么用,只是摇头晃脑的废话而已。“忠君辛勤”之类与“金钱炸药”比起来,虽然后者露肉坦白,但我更愿意相信后者;厚着脸皮靠没用的废话学问招惹利用人已经是不可能的腐朽时代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