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第72集台词
- 那些贱 奴才是怎么说的
- 都已经招了
- 除了招供谋害熹贵妃的事
- 还吐了不少东西出来
- 还有
- 其他都不是什么大事
- 但只有一件
- 奴才不敢不来禀报
- 什么事啊
- 皇上
- 纯元皇后的死 因
- 与 与皇后有关
- 大胆
- 奴才不敢
- 你说一五一十地说
- 是
- 皇上 奴才问过太医
- 说芭蕉 性 寒
- 平时少吃些倒还无妨
- 只是有孕的女子
- 千万不可轻易碰食
- 只因芭蕉与桃仁 红花等药一样
- 有破淤除肿之效
- 其药性虽不像红花那般明显
- 但是蒸食的话
- 其药力会缓缓地渗入食物当中
- 长久就会伤身哪
- 另外 杏仁茶里面的杏仁
- 也被换做了会伤胎的桃仁
- 只因掺在其中 味道难以辨识
- 而这些东西
- 一直都掺在纯元皇后的饮食中
- 是那些奴才亲口说的吗
- 剪秋受尽了酷刑 什么也没招
- 倒是那江福海
- 招了个干干净净
- 此外 纯元皇后所产下的死胎
- 身带紫青瘢痕 也是铁证啊
- 不是因为从前那个侧福晋
- 惹得纯元惊悸忧思的缘故吗
- 太医说 正因如此
- 所以这些诡计才被掩饰了过去
- 果真是她
- 是啊 皇上
- 除了谋害纯元皇后之外
- 还有很多呀
- 朕以为
- 她与纯元是亲姐妹
- 她待纯元
- 既恭谨 又谦和
- 带她来
- 我与她多年夫妻
- 朕相信
- 她筹谋储君
- 朕也相信
- 她戕害嫔妃 残害皇嗣
- 可是纯元的事
- 朕要亲口听她说
- 嗻
- 已经到了这地步
- 你可认罪吗
- 皇上既然已经相信
- 何必再来问臣妾呢
- 若非等你亲口认罪
- 你以为朕还愿意
- 再见到你这张脸
- 臣妾已经年老色衰了
- 皇上自然会嫌恶
- 臣妾只是想
- 若姐姐还在
- 皇上是否还真心
- 喜爱她逐渐老去的容颜
- 臣妾真是后悔呀
- 应该让皇上见到姐姐
- 如今与臣妾一样衰败的容貌
- 皇上或许就不会这么恨臣妾了
- 心慈则貌美
- 纯元纵然年华老去
- 也一定会胜过你万千
- 这对玉镯还是臣妾入府的时候
- 皇上亲自为臣妾戴上的
- 愿如此环 朝夕相见
- 可如今皇上以为臣妾犯错
- 大约不愿意再见臣妾了吧
- 当年
- 皇上同样执着此环同臣妾说
- 若生下皇子
- 福晋便是臣妾的
- 可臣妾生下皇子时
- 皇上已经娶了姐姐为福晋
- 连臣妾的孩子也要被迫成为庶子
- 和臣妾一样
- 永远摆脱不了庶出的身份
- 你知道朕并不在意嫡庶
- 皇额娘也不在意
- 皇额娘是庶出
- 朕也是庶出
- 皇上 你可曾知道
- 庶出的女子有多痛苦啊
- 嫡庶尊卑分明
- 臣妾与臣妾的额娘很少受到重视
- 你何曾明白呀
- 朕明白
- 正因为朕明白
- 所以才在你入府以后厚待于你
- 即便朕立了纯元为唯一的福晋
- 你也是仅次于她的侧福晋
- 可是你永不知足
- 本该属于臣妾的福晋之位
- 被他人一朝夺去
- 本该属于臣妾儿子的太子之位
- 也要另属他人
- 臣妾夫君所有的宠爱都给了她
- 臣妾很想知足
- 可是臣妾做不到啊
- 纯元是你的亲姐姐
- 要你入府是朕错了
- 皇上错在不是迎臣妾入府
- 是不该迎姐姐入府
- 专宠姐姐
- 既生瑜 何生亮啊
- 皇上何等睿智
- 怎么到了自己身上就这样不明白
- 是朕太看重你们的姐妹之情了
- 你就不怕报应
- 午夜梦回的时候
- 你就不怕纯元和孩子
- 来向你追魂索命
- 她要来索命尽管来索呀
- 免得臣妾长夜漫漫
- 总梦见我的孩子向我啼哭不已
- 孩子夭亡的时候
- 姐姐有了身孕
- 皇上你只顾姐姐有孕之喜
- 何曾还记得臣妾与你的孩子啊
- 他还不满三岁
- 高烧烧得浑身滚烫
- 不治而死啊
- 臣妾抱着他的尸身
- 在雨中走了一晚上
- 想走到阎罗殿求满殿神佛
- 要索命就索我的命
- 别索我儿子的命啊
- 而姐姐这时竟然有了孩子
- 不是她的儿子索了我儿子的命吗
- 我怎能容忍她的儿子
- 坐上太子之位呢
- 你疯了
- 是朕执意要娶纯元
- 是朕执意要立她为福晋
- 是朕与她有了孩子
- 你为什么不恨朕
- 皇上以为臣妾不想吗
- 臣妾多想恨你呀
- 可是臣妾做不到
- 臣妾做不到啊
- 皇上的眼中只有姐姐
- 皇上你可曾知道
- 臣妾对你的爱意
- 不比你对姐姐的少啊
- 皇上
- 你以为姐姐爱你很多吗
- 你以为熹贵妃真的爱你吗
- 凡是深爱丈夫的女子
- 有谁愿意看着自己深爱的丈夫
- 与别的女人恩爱生子啊
- 臣妾做不到
- 臣妾做不到啊
- 皇上虽然以为臣妾悍妒
- 可是臣妾是真真正正深爱着皇上
- 所以臣妾才会如此啊
- 佛口蛇心
- 你真是让朕念心
- 皇上
- 臣妾若不是身在皇后之位
- 要保全自身
- 也希望皇上心中
- 还记得臣妾的一点好
- 臣妾何尝不愿意什么都不掩藏
- 臣妾不得已的贤惠
- 也是臣妾最痛心 最难过之处啊
- 皇后乌拉那拉氏
- 天命不佑 华而不实
- 残害皇嗣 朋扇朝堂
- 焉得敬承宗庙 母仪天下
- 着废为庶人 冷宫安置
- 取朕的朱印来
- 嗻
- 奴婢漏夜前来 参见皇上
- 孙姑姑 你怎么来了
- 奴婢知道今天宫中有大变故
- 未免皇上烦心
- 特意带来太后遗诏
- 皇额娘有遗诏
- 奴婢不敢欺瞒皇上
- 等奴婢宣读完太后遗诏
- 皇上可以看看遗诏
- 的确是太后亲笔
- 遗诏一会儿再读
- 朕先废了这个毒妇
- 太后遗诏事关今日之事
- 请皇上跪接太后遗诏
- 太后遗诏
- 哀家身后
- 皇后若有大不敬之罪
- 皇帝须谨记
- 乌拉那拉氏不可废后
- 果真是皇额娘亲笔
- 咨尔福晋乌拉那拉氏
- 祥钟华胄 秀毓名门
- 温惠秉心 柔嘉表度
- 六行悉备 久昭淑德
- 于宫中四教弘宣
- 允合母仪于天下
- 曾奉皇太后慈命
- 以册宝册 立尔为皇后
- 钦哉
- 这是皇上当年立臣妾为后的诏书
- 皇上可还记得
- 皇上以仁孝治天下
- 不能不顾太后遗命
- 奴婢之所以未跟随太后
- 到九泉之下
- 也是因为这封遗诏
- 可是乌拉那拉氏之罪不可饶恕
- 朕不能不废了她
- 以慰纯元在九泉之灵
- 还望九泉之下的皇额娘能够息怒
- 太后临终前说过
- 若皇上执意废后
- 让奴婢问一问皇上
- 纯元皇后在临死前
- 伏在皇上膝上说的话
- 皇上还记得吗
- 当时纯元已经气息奄奄
- 她伏在朕的膝头
- 跟朕说
- 我命薄
- 不能陪四郎白首偕老
- 连咱们的孩子也未能保住
- 我唯有宜修一个妹妹
- 望日后四郎能够
- 无论如何善待于她
- 不要废弃她
- 是皇上亲口答允纯元皇后
- 绝不废弃她的亲妹妹
- 皇上今日宽容皇后
- 是为了纯元皇后不要魂魄不安
- 皇上厌弃皇后
- 连名字都不愿意称呼
- 口口声声称乌拉那拉氏
- 可是纯元皇后
- 何尝不是乌拉那拉氏
- 太后何尝不是
- 乌拉那拉氏的亲眷
- 连皇上身上也流着
- 乌拉那拉氏的血
- 太后遗命
- 乌拉那拉氏不可废后
- 朕特念旧恩
- 乌拉那拉氏安置于景仁宫
- 非死不得出
- 苏培盛
- 奴才在
- 去景仁宫取回朕立后的圣旨
- 宝印 宝册
- 晓谕六宫
- 朕与她
- 死生不复相见
- 遵旨
- 你这糊涂蛋
- 外头的蝉鬼儿吵成这样
- 都听不到吗
- 还不赶快找人拿根枯竿粘了
- 一会儿皇上龙兴犯了
- 当心你们脑袋
- 皇上 准葛尔部可汗摩格野心勃勃
- 率四十万铁骑直逼雁鸣关
- 一旦雁鸣关破
- 京城就岌岌可危了
- 朕何尝不知道摩格可汗的野心
- 这些年忙着改土归流
- 京城内乱
- 一直腾不出手来料理
- 准葛尔区区草原部落
- 如今也敢吃定朕了
- 皇上刚平定完了西北
- 西南一带土司起兵之事
- 还此起彼伏
- 国库和兵部的军粮年年吃紧
- 摩格如果此时起兵
- 我们的确措手不及
- 朕派去的岳钟麒 傅尔丹将军
- 都不耐苦热
- 大军中暑病倒之人连连
- 难以应战
- 眼下若再调良将
- 恐怕一时有些难
- 千军易得 良将难求
- 皇上 臣说句大不敬的话
- 若十四爷可用的话
- 不妥
- 纵虎容易擒虎难
- 老十四一旦放出来
- 万一他反骨未清 将是大患
- 皇上这两天怎么了
- 咱们动不动就得罪
- 真不知道怎么伺候啊
- 没瞧见这两天的奏折
- 堆得把皇上都埋进去了
- 怎么伺候
- 把自个儿脑袋拎在手心上伺候陨
- 御前有师傅您呢
- 倒是永寿宫打发人来了两回
- 请皇上用膳呢
- 早膳皇上只用了一点
- 午膳几乎是没碰
- 全靠参汤吊着呢
- 把眼睛都熬红了
- 那皇上到底怎么了
- 怎么了 问老天爷吧
- 那皇上的意思是
- 替朕上前线 最好是亲王
- 朕思来想去
- 果郡王还算是上佳人选
- 果郡王生母出身不高
- 无甚威望
- 他又一向安分
- 皇上思虑周详
- 臣拜服
- 他喜好诗书
- 朕封他个虚名也罢了
- 至于战将 你可要调度好
- 臣知道
- 这件事要悄悄地做
- 先拨骁骑营两千军士给果郡王
- 等前线战事稍稳
- 就派他去雁鸣关替朕镇守
- 嗻
- 关上窗 朕不想听到风声
- 嗻
- 雁鸣关虽已风声鹤唳
- 但皇上天纵英明
- 自可呼风唤雨
- 你看看这个
- 准葛尔要大清
- 每年封赏白银三百万两
- 这个摩格是准葛尔的新可汗
- 年轻气盛 胃口很大
- 他这么做
- 一则是试探大清的虚实
- 二是想借此出兵夺地
- 也好师出有名
- 摩格意在动摇大清根基
- 皇上万不可答应
- 这是自然
- 他敢这么肆无忌惮
- 还不是自恃兵强马壮 粮草充足
- 朕不能小戏了他
- 皇上 张廷玉大人求见
- 嗻
- 臣妾先告退了
- 给皇上请安
- 起来吧
- 皇上
- 岳钟麒将军连夜密报
- 说雁鸣关外的准葛尔军队
- 突发时疫
- 天佑我大清
- 今日 准葛尔派人觐见
- 提出可汗摩格要上京拜见皇上
- 他此时上京又意在何为呢
- 可汗摩格觊觎大清已久
- 如今准葛尔虽发时疫
- 但数十万大军粮草齐备
- 皇上 我们不得不防
- 你派人去弄清楚准葛尔那边
- 引起时疫的因由
- 朕记得 当年曾经让温太医
- 将医疗时疫的方子保留了下来
- 或许能派上用场
- 嗻
- 长姐 万不能让王爷去边关哪
- 沙场刀枪无眼不说
- 皇上一直都忌惮着王爷的才华
- 这军功上
- 敦亲王可是前车之鉴哪
- 皇上的性子你我不是不知道
- 王爷是势在必行
- 可是一定要百般请辞
- 那请辞的藉口只有一个
- 便是自称无能
- 唯有如此 皇上才会稍稍放心
- 王爷才会安全
- 王爷就不能不去吗
- 朝廷在用人之际
- 皇上可用的亲王不多
- 难怪允禧在王府里气得发疯
- 国难当头 他自然急着效力沙场
- 只是递了好几个折子
- 皇上都没有半句回应
- 慎贝勒还年轻
- 自然有他建功立业的机会
- 他是看十七哥得皇上看重
- 怨自己白食俸禄罢了
- 罢了 罢了
- 王爷算是夙愿得偿了
- 我是担心得不行
- 沙场无眼
- 谁又知道是什么光景呢
- 听说摩格已经住进驿站了
- 可皇上却还没有急着要见他
- 朕想杀杀他的戾气
- 摩格远道而来 暑热攻心
- 皇上的法子
- 清凉降火是最好的
- 再过两日就是七月初七了
- 朕想挪去圆明园见他
- 有关事宜 张廷玉去安排了
- 启禀皇上
- 摩格已在殿外等候觐见
- 宣他进来吧
- 嗻
- 宣摩格可汗觐见
- 喜欢的东西就是喜欢
- 还要想方设法地得到它
- 我可汗来朝 参拜大清皇帝
- 准葛尔既来觐见
- 为何不以我大清规矩面见圣上
-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 今日是七月初七
- 皇上设家宴款待至亲挚友
- 既然可汗用准葛尔语说
-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 那么自然君子敬而无失
- 与人恭而有礼
-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 故人许久不见哪
- 可汗风采依旧
- 可汗似乎很喜欢论语
- 朕的十七弟果郡王
- 最通诗书风雅之事
- 可汗有空可与他多多切磋
- 汉人祭祀死者时才以酒浇地
- 你在诅咒本汗
- 可汗误会了 本宫并非诅咒
- 而是以贵宾礼仪迎接可汗
- 可汗乃天朝贵宾
- 这第一杯酒便是感谢皇天后土
- 引来佳客之喜
- 此话未免太牵强了吧
- 可汗不必过责
- 每常大清与准葛尔来往
- 不过是互市交易
- 多日来却兵戎相见
- 准葛尔早就臣服大清
- 如今却多杀戮
- 难免彼此疏远
- 若今日因可汗到来
- 而使准葛尔和大清和平相处
- 自然日后少误会而多亲近
- 黎民也能因此得福了
- 熹贵妃真是伶牙俐齿啊
- 一点也不像终日处于后宫
- 而足不出户之人哪
- 可汗见笑了
- 本宫才疏学浅
- 略有所懂也是皇上偶然指点
- 怎敢担当可汗如此赞许呢
- 熹贵妃所言正得朕心
- 请可汗满饮此杯
- 以尽今日相见之欢
- 好 祝大清皇帝
- 福履绥之 寿考绵鸿
- 坐
- 来人
- 到
- 今日既是七月七乞巧之日
- 本汗也有一巧物与众人共赏
- 多年前 本汗曾得一九连玉环
- 听闻乃西域采玉工匠赔上性命
- 才得此美玉
- 又费尽心思琢成此环
- 都说中原多智者
- 能否请大清皇帝为本汗
- 解开这九连玉环呢
- 拿到堂下请诸臣遍观
- 谁能解开 朕自有重赏
- 嗻
- 上歌舞
- 大人 皇上有旨
- 谁能解开这九连环 有赏
- 大人 您看看
- 来 换这位大人
- 大人 您看看
- 大人
- 大人 您看看
- 不行 不行
- 大人 您
- 怎么样
- 这玉环浑若天成
- 实在无法解开啊
- 您再好好看看
- 你再仔细看看吧
- 回禀皇上
- 无人能解
- 给诸位王爷瞰瞰
- 嗻
- 去去去
- 本王爷看着眼花
- 臣弟也不知道
- 允禧
- 臣弟向来不喜金玉之物
- 不懂这些
- 熹贵妃
- 臣妾无能
- 原来大清多智者只是误传罢了
- 胧月
- 到时候你先
- 皇阿玛 女儿有一法子 或许可解
- 连朝中官员亦不得其法
- 你一个小女儿家能有什么办法
- 女儿年幼年知
- 即使是想错了法子
- 也不会贻笑大方
- 皇阿玛不如让女儿一试
- 也好
- 皇阿玛 我解开啦
- 胧月最得朕心
- 你无需赞本公主聪明
- 这法子大清子民人人皆知
- 只是不屑于告诉你罢了
- 你 这九连玉环价值连城
- 你所说的连城之物
- 我却司空见惯
- 为了一玉环失了使臣气度
- 让人觉得准葛尔小气
- 即便你司空见惯
- 但此物乃我准葛尔宝物
- 你损我宝物 该当何解呀
- 胧月
- 公主年幼 可汗息怒
- 恭喜可汗
- 公主善举
- 倒是为准葛尔带来祥和之气
- 玉乃阴盛之物
- 又损人命 伤阴鹭 大是不祥啊
- 公主砸碎此物
- 倒是破解了阴鹭之气
- 为准葛尔带来祥和
- 是啊 玉环碎可汗难免不快
- 可请宫中巧匠做成金镶玉环
- 金主阳气 可缓玉之阴气
- 此乃富贵祥和之兆啊
- 敬贵妃所言极好
- 玉碎尚能修复
- 若彼此交恶难免战乱
- 何不也如金镶玉之法
- 化干戈为玉帛
- 不知可汗是否愿意
- 以蝼蚁档一猛兽
- 皇帝以为如何呀
- 皇上
- 这是新酿的橙酒
- 皇上尝尝鲜
- 张廷玉大人让奴才来转告皇上
- 岳钟麒大人那儿已经得手了
- 猛兽有猛兽之力
- 蝼蚁有蝼蚁之慧
- 可汗就一定觉得能定输赢吗
- 仿佛蝼蚁在节节败退呀
- 以退为进
- 可汗想必读过兵书吧
- 本汗也想如此揣测
- 但愿不是信口开河就好
- 可汗取笑了
- 朕为天子一言九鼎
- 听闻龙生九子
- 上天之子未必只有一个
- 既然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 准葛尔本属大清 朕自然关心
- 听闻准葛尔的大军
- 在雁鸣关外得了些小疫病
- 大兵在外
- 医药怕是不足
- 大清前几年也得过时疫
- 朕倒有些秘方
- 可汗若是需要
- 朕倒可派人去找一找
- 多谢皇帝好意
- 本汗自己派人去找就是了
- 也好吧
- 只是这些医士云游四海
- 方子随身携带
- 朕派人去寻
- 只怕也需要两三个月
- 但愿可汗一切顺利
- 臣妾先去更衣
- 娘娘 苏公公
- 好消息啊
- 岳钟麒大人佯装与准葛尔部对峙
- 日音里派精骑突袭了
- 准葛尔的粮草大军
- 没了粮草
- 准葛尔的士兵又染上了时疫
- 奴才倒要瞧瞧这个摩格
- 还怎么个横法
- 真是好消息 是啊
- 皇上知道了 必定龙颜大悦
- 本宫即刻就来
- 是
- 娘娘留步
- 可汗万福
- 熹贵妃别来无恙啊
- 可汗此话差矣
- 本宫从未见过可汗
- 何来别来无恙之说呢
- 本汗有鹰的眼睛
- 见人过目不忘
- 熹贵妃
- 你的胆子倒是大得很
- 竟敢和皇帝的亲弟弟私通
- 本宫从未得罪可汗
- 可汗为何要置本宫于灭门之罪呢
- 你就不怕我将当年之事
- 告诉你们皇帝吗
- 什么当年之事
- 果郡王的侧福晋是本宫的妹妹
- 与本宫相貌相似
- 听闻当年王爷与侧福晋同游
- 遇见可汗被蛇所伤
- 今日故人相逢
- 王爷和侧福晋
- 正打算要和可汗好好碰几杯呢
- 熹贵妃
- 你真是能言巧辩啊
- 像熹贵妃这样
- 既聪慧又俊俏的女人
- 你们大清皇帝喜欢
- 本汗也喜欢
- 可汗醉了
- 本宫去禀告皇上
- 给可汗做碗醒酒汤
- 不必了
- 你以为本汗真的
- 怕你们大清皇帝吗
- 他偷烧我大军粮草
- 用时疫要挟
- 手段真是太卑鄙了
- 可汗怎会不知兵不厌诈这一说呢
- 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
- 熹贵妃 你相不相信
- 本汗既有失 也必定有得
- 只要能兵戈化玉帛
- 对大清 对准葛尔部
- 都是福 都是得
- 但愿本汗要的东西
- 你们大清皇帝能舍得给
- 皇上
- 奴才按照皇上的吩咐已经查过了
- 确有此事
- 你带着粘竿处的人去彻查此事
- 力求有证有据
- 嗻
- 皇上 摩格可汗有要事求见
- 什么要紧事
- 可汗说有一心爱之物
- 请皇上赏赐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