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天阅读《阅读史》 Day5
第五章 学会阅读
在西方的旧制度阅读教学中,老师们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但当时文字体系尚未普及且并不成熟,同一个词有多重写法,也没有标点符号指引,因此教学效果极差。
在随后的阅读教学发展中,老师开始注重对学生“流利,正确,聪颖,熟练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强调于理解文本的意义。因此,作为内容载体的文字本身,其意义与使用以及规范性都显得尤为重要。
逐渐地,阅读从教师在课堂公共教授的技巧转变为个别读者的责任,读者树立起为自己而读的意识。包括老师在内的读者的阅读都转向私人的,封闭的空间中。
不同职业的人为著作建立起正式的价值层级,并为它们贴上不同目的的标签,从而通过一本本书的积淀形成关于信息和知识的金字塔。人们在阅读中实现自我与这座金字塔的链接,也进一步巩固了金字塔的根基。
这座关于信息和知识的金字塔,是社会中所有人所共有的。仅凭实际劳动同样能学到一些知识,因此它不仅只为会文本阅读的人所有。之所以称其为金字塔,是因为它在纵向上是有阶层存在的。绝大多数不会文本阅读的人只能在底层从窗外向内窥,所获甚少;而会阅读的人才真正拥有开启这座金字塔的钥匙。会阅读的人再开启后首先从中学习,阅读到一定程度后便能开始摸索自己的定位,发觉自己究竟能到达金字塔的哪个高度。更深一步便能开始撰写,为这座金字塔添砖加瓦。
而金字塔本身,也在一次次阅读活动中通过对个人施加影响,完成了自身的巩固。人们同时也通过阅读后的思辨完成扬弃,这可以视作金字塔的自净。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