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翻】【节译】从后期奎因问题到“虚构推理” | はてな匿名ダイアリー
快搞完了一看才发现信息量实在太小没什么意思,凑合着随便看看吧。
—————————
anond:20200309000539 2020-03-09 00:05
■ 从后期奎因的问题到“虚构推理”
什么是侦探,什么是推理?我觉得一直在继续追求这些答案的,就是推理小说这一领域。
曾经有一段时间,流行过“多重解答”。从一个案件中,多个侦探引出了多个真相。
新的证据否定了之前的推理,新的推理得以发表。但是那个也会被接下来的证据所推翻。
那么真相是什么呢? 我们怎么才能知道那是事实呢?是那本书中偶然的最后发表的推理恰好会成为正确答案吗?
如果有下一个证据出来的话,说不定也有可能会被推翻呢?
也有些人认为说,本格推理的成立离不开“对读者的挑战”。总之,推理小说是作者和读者之间的战斗,而公平的战斗需要规则。
对读者的挑战保证了这一点:在某一页上,作者宣布,根据目前为止我们收集到的证据将足以解开谜团,不再提供更多的证据了。
但是,对于被卷入作者和读者之间的这样一场战争的作品中的人物来说,这实在是令人无法忍受的。推理小说在战斗之前,它是小说的一种类型体裁。小说是由作品中人物编织而成的,是一个故事。戏剧(ドラマが)必须在作品中完结。
读者也许能读懂对读者的挑战,但侦探却不能。那么,为什么侦探能知道那个是事实呢?这时,就给我们带来一个问题了:侦探究竟是 "一个人 "呢,还是仅仅是一个 "舞台装置布景"呢。
起初一开始,侦探大多通常都是一个舞台装置布景,但是最近,侦探只是普通人的风格也在越来越多的增加。那么,推理的目的是什么呢,什么是推理,又什么是侦探呢? 这就是我们一直在讨论的问题。
“后期奎因问题”大体上是将这方面的话题熬到了最后。在奎因之前,这种故事的萌芽就有很多,但是奎因在他的作品中明确地表现了出来。
而且,因为日本人非常喜欢后期奎因问题,所以很多作家在某种程度上都意识到了这方面的话题。那个解答大多数情况下,我都会有“这个推理不一定正确,但它是最妥当最合理的”的感觉。
日常推理和安乐椅之类的故事大多经常就这样结束了,侦探往往会按部就班地结束故事,而在更严重的事件的话,有侦探会靠边站,说从这里接下来会有公共当局开始好好调查这个案件,而全身而退这样的感觉。然而,直到最近的话,我注意到类似 “让听众接受(信服)是侦探角色的职责/侦探的作用是说服观众”之类的台词却莫名地增加了。
也就是说,对还是错合不合适是由听众决定。那个基准是“接受”,而不是“真实”。再进一步说,这个听众也可以是某一个特定的人。在《冰菓》中,折木多次在独白中表示:“我们需要的并不是真实,而是千反田所能够接受的东西。”
这演变进化而来的就是《虚构推理》。乍一看,这似乎是一部新颖的推理小说。(实际上,这是一个新概念)
有点像是小说,有点像化物语,乍一看好像并不是推理小说。但是,从推理小说的阅读角度来看,其内容不仅是融合了日常推理、推理轻小说、幻想推理、传奇推理等最近流行的倾向的“现代推理小说”。
除此之外,它将上面提到的“听众能接受的,才是侦探必须做出的推理”放入了结构中(如果听众认为这是怪异的行为,那么怪异就会活跃起来;如果听众认为是物理上可能的话,那么怪异就会消失)。这就是这本书厉害的一点。
真实也是虚构的,推理也是虚构的,但它的骨架确实完全继承了推理小说的脉络潮流,如果这不是推理小说的话,那就没有什么是推理小说了,这是推理小说的读法。
記事への反応 -
在这种故事中,“犯人的自白”是暂时的真相就不行吗(之后我们也还可以继续谈论,不过作为暂时的解决)?以多重解答的例子来说,比如古典小说《毒巧克力命案》,不就是根据事实上的凶手的自白来结束的吗?还有一点,推理小说的规则是“在文章中所述的是事实”,所以如果在文章本明确记载说它是真相,那么它就是真相了,不是吗?
请大家一定要一读读同作者的《名探偵に薔薇を》。 我想知道,比起真相,更能让听众愿意接受的倾向,或许与小说界角色文芸越来越受欢迎有关系吧?在重视说服力的推理小说中,是侦探如何说服听众,以及听众怎么才会接受侦探所说的话,在这方面都有发挥角色性的空间,比起只说真相,更容易刻画角色。
即使侦探所讲述的真相是现实中的人无法相信的离奇故事,只要读者觉得“如果是那个角色的话,这样就应该可以接受了吧”,故事就能成立了,所以自由度也很高。总的来说,这个“角色”和故事相性很好。
虽然我没有读过《虚构推理》,但是听人说,这部作品相当有角色文芸的风格吧?说到这方面的话,西尾维新的“戏言系列”里有一段很有趣的故事呢。
因果关系颠倒了。并不是因为轻文芸·角色文芸的勃兴,推理小说变得更偏向角色,而是因为推理小说中原本角色性很强的作品就有很多,所以随着轻文芸的勃兴,推理小说也被整体被纳入其中了。
我想强调深入一个细节,但“因果倒置”是很奇怪的。上面的主张是:重视接受理解的推理小说与角色相性很好。这种类型的推理小说近年来之所以受欢迎,可能与角色文芸有关系。”
我论证的内容范围大致如此,并没有主张因果关系。我并没有说角色文芸受欢迎是重视接受的推理小说勃兴的原因。而且,上面的反驳并没有反转ta所设想的“角色文芸作品受欢迎是重视接受的推理小说勃兴的原因”的因果关系。
这样的话,即使推理小说里不包含角色性强的作品,轻文芸仍然会勃兴起来。在我看来,个人认为正确的答案是 "两者互为因果关系"。 如果它受到某些东西影响的话,它就是结果,而某些东西就是原因。
轻文艺受到推理的影响下而壮大,这确实是正确的。现在的推理小说受到了轻文艺的影响,这也是不能否定的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