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禮議的人與事-霍韜和張璁的交情
霍韜(渭崖)和張璁(羅峰)是議禮諸臣中留下資料最豐富,也是最具政治建樹的兩位名臣。桂萼雖然也有不少主張,但可惜僅有八卷本奏議集傳世,可供研究之材料除政治主張相對不足。由於張璁於嘉靖十八年二月先行過世,霍韜面對羅峰死後排山倒海的批評,極力維護好友的名譽,並許下承諾保全張璁的家人免受鄉里的欺凌。儘管渭崖隨即於隔年十月過世,但從一封回復當時名儒呂柟(涇野)的書信中,既可看到當時多數士人之「清議」對張璁的惡評,也表達了霍韜始終相信他們對整頓朝政所做出的努力,以及辯駁張璁本人的道德上並無太大之瑕疵。
呂柟此信乃針對霍韜寫給張璁家裡的慰疏而發,指出霍韜的言論袒護「亡姦」,是阿私所好。霍韜回信稱張羅峰有十件善行,包括主要政績如大禮議、革除各地鎮守太監,本身始終清貧,亦未嘗藉著地位任用非人。霍韜還說:「羅峰摧生(指霍韜)甚多,毒生甚力,皆意見不同,為異論所激之致。」認為兩人雖有矛盾,但皆因公事而起,事後便能和好如初,便是皆有為國之心。希望呂柟不要為流俗所誤導。信後霍韜再記了一段文字:「涇野得書,乃曰:『偶妄發言,知罪過矣。』謹可謂受善者也。韜再識。」
呂柟是否真的改變想法不得而知,因為其文集中未留下回信。但霍韜顯然寫得還不痛快,隔天又寫了封信譴責多數士夫是「附下罔上」之徒,由於張璁的許多做法傷害到他們,便不顧是非,一概譴責羅峰的人品和所有作為。
雖然張霍二人間留下的信件極少,不過從霍韜的以上言行和幾篇祭文來看,他始終保留對於一起於政壇上出生入死好友的欽佩。他們倆人雖然實際主持政務和發揮所長的時間不長,但確實是嘉靖朝前半期針對國家整頓較有作為的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