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军训时间为一年,持续了三四年
在上个世纪的某个阶段,我国部分高校新生军训曾长达一年。现在的新生们已经幸福很多了。上个世纪80年代末,根据上级要求,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顶尖高校的学子先后开展了为期一年的军政训练。北大的一年军训政策共持续了四年,复旦则是三年。
89到92级的北大新生要军训一年
两校的军训也不是像现在这样,只是在操场上踢踢正步,唱唱军歌。它们的学生要分别到河北石家庄、河南信阳、辽宁大连、江西南昌的军校里进行训练,这些城市的军校都是当时比较著名的陆军高校,石家庄陆军学院更是被称为中国的“西点军校”。
当时北大文科生大都去了石家庄,理科生大都去了信阳,加上军训一年,他们要五年后才能毕业。而这只是顶尖大学的“豪华限制版”待遇,很多普通高校则没有这一规定。其实,这样的军训强度和时间跨度,世界范围内都很罕见。
军训的一年里,学生们主要的任务就是上政治课,提高思想政治觉悟。这是一段艰难而又幸福的岁月,也许当时的人们对这种做法感到不理解,但是今天想起来却又非常怀念。毕竟那里有着青春的泪水和汗水。
回忆当年,再联想今日。“军训一年”早已化作一缕尘埃,飘散在历史的长河里。如今的学子们幸福太多,所以不要对军训产生排斥态度。想想20多年前的前辈,他们在艰苦的岁月里依旧能够坚持一年,现在的10几天,又算得了什么呢?
--------------
在汶川地震中以“范跑跑”之名而广为人知的范美忠
1992年毕业于隆昌二中。199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 ,5年毕业
范在文中所说的事发生在1992年,地点是石家庄陆军学院。那年,范和翁参加了一场极为特殊的军训。
首先,受训人群有特别限定——北大和复旦这两个中国顶级学府的本科新生;
更重要的是,当时的军训不是我们今天所想象的以打枪、走队列、练军体拳等军事训练为主,它的核心教育内容其实是政治课,以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觉悟为首要目的。实际上,那段时期军训的完整名称就是“军政训练”,课程安排里,政治、军事、文化课三门的比重定为4:3:3。
在北大,这一军训政策持续了从1989到1992共四年时间;复旦第二年加入,从1990到1992开展了三年。此前及以后,全国范围内都未面对普通大学生举办过这种长达一年的军政训练。三四年间,北大和复旦一共大约有15000名学生步入军校,他们由此有了一段一般人从未经历过的别样青春岁月。
92年南巡加换届改变相关政策
---------
虽对军训要求有所不满,多数学生还是选择“既来之,则安之”。1992级北大学生方三文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学会了熟练地把被子叠成“豆腐块”。他觉得自己的心理不需要自我调节:“因为你报志愿的时候就知道了,并且选择了,你早就接受了这些东西。” 方三文最受不了的只是每天早餐都吃馒头,这让来自福建的他很不习惯。
“拒绝北大,我的理由很简单。我高中毕业那年是1991年,那年北大和复旦的新生必须在正规军校里军训整整一年。我怕苦,怕累,更怕浪费时间,无论怎么训练,我知道自己绝无可能脱胎换骨。”这是凤凰卫视主持人曾子墨写在自传里的一段话,她后来选择就读人大。
当时不少学生都和曾子墨一样,因为上北大或复旦要军训一年,转而报考其他院校。这让北大、复旦两所学校的招生受到明显影响,1993年2月26日,北大、复旦一起向国家教委报送《关于调整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两校新生军政训练的请示》,建议将两校实行的一年期军训改回同其他高等学校相类似的军训。随即,从1993级开始,北大、复旦大学新生不再进行为期一年的军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