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孩子都和神住在一起 摘抄
p258 戴安若说她喜欢吃膨化玉米点心的乖乖,特别是五香口味,这是她小时候最爱的点心。 乖乖是什么?戴安若很难解释“乖乖”在他们这一代的影响力,除了口味独特(特别是台式咸味的五香乖乖),另外还有奶油,椰子,花生,提供多种选项,有别于当时的传统零食,加上电视广告强力宣传,简单易懂的置入性行销歌舞动画,完全就是现当代洗脑神曲的滥觞。 在戒严的七十年代,“乖乖”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好吃,还有它的名字“乖乖”,它的受欢迎也暗示着那个时代的氛围。一九八零年八月花莲港至花莲的铁路车票,还在使用印有“明礼尚义,雪耻复国”的旧制纸本车票,当时朗朗上口的标语是“团结自强奋斗”。 新世纪之后,全球化国际村,一个小岛上曾经辉煌的“乖乖”,也被淹没在网路的浪潮里而显得那么渺小,甚至被人遗忘。 当戴安若终于有机会在华人超市看到这项产品时,她立刻买回家与戴正一起分享。……但是,霎时之间,戴安若突然感到一股惆怅,小时候那种丰富饱满的滋味不见了,再次入口的乖乖为何显得这么平庸,她甚至觉得不好吃了。那种期待与满足的心情在乖乖入口的一刹那跟着消失,或者,悬再也回不去的童年。 戴安若诚实说出心里的感受,而小戴正微笑着,只回应一句话:“乖乖”的王朝已经结束了。 (我记得小时候也吃过乖乖,大陆超市也有,现在确实不常见了。没想到“乖乖”是一种零食,是一种回忆,还是一种时代情绪。最后那句显然是一语双关。)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