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岁孩子的家长,你们孩子的眼睛还好吗!?
孩子这么小
近视了、散光了
泪眼朦胧?多愁善感?眼睛像钻石一样?
及早发现、及时干预!

近几年, 我国自上而下都很重视儿童及青少年的视力保健,定期组织眼健康筛查,家长拿到视力筛查报告,发现孩子视力低下后首先想到的是孩子近视了,不停地责怪孩子的不良用眼习惯, 家长之间也互相抱怨放纵孩子玩电子产品……其实,孩子视力下降除了近视外,还有更严重的情况需要引起家长和社会的关注。
0-6岁是儿童眼睛和视觉功能发育的关键时期,6岁前的视觉发育情况决定了儿童一生的视觉质量。儿童眼部疾病一定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早治疗,以保护和促进儿童视功能的正常发育。
# 如何识别儿童视力异常?




# 0-6岁儿童常见眼病有哪些?
弱视是指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相应年龄的视力。根据儿童视力发育规律,年龄3-5岁儿童视力下限为0.5,6岁及以上少儿的视力下限为0.7。如果最佳矫正视力低于该下限,就是弱视。(不包括眼部器质性病变后矫正的远视力。)

在视觉发育期,由于单眼斜视、未矫正的屈光参差(指双眼近视、远视度数差别太大)、未矫正的高度屈光不正(指高度近视、远视或散光)、形觉剥夺引起的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相应年龄的视力、或者双眼矫正视力相差2行及以上,视力较低眼为弱视。
针对弱视应做到早筛查早诊断;尽可能矫正、消除弱视病因;尽早干预治疗,因为随着孩子年龄增加,神经系统可塑性下降,弱视治疗效果也会随之下降;依从性是决定弱视治疗效果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斜视是一种儿童常见眼病,患病率约3%。斜视可能是先天性,也有可能是因为外伤或者全身性疾病导致的。内斜视俗称“斗鸡眼”,可以通过戴眼镜矫正即可。急性共同性内斜视需要根据病因保守治疗。

外斜视中间歇性外斜视需要看斜视情况从而评估是否需要手术治疗。其他类型的斜视在明确病因的基础上都可考虑手术治疗。
有一种假性内斜视是由于鼻梁扁平,眼睑内侧发育异常导致的,并不完全是眼部疾病(如下图↓)。而有一些严重的眼部疾病也会出现斜视症状,如视网膜母细胞瘤,先天性黑蒙,视神经视网膜发育不良,颅内疾病等。需要在手术前进行详尽的眼部及全身检查,以免误诊误治。

孩子有一双水汪汪大眼睛,未必是好事,因为这可能是患先天性青光眼的症状。先天性青光眼在我国发病率约为0.002%-0.004%,也就是每1万人里就有2-4个患先天性青光眼的孩子。

出生前至出生后3年内都有可能发病。患儿眼压增高,导致角膜扩张,眼球变大。早期症状需要仪器检查,肉眼无法看出。如果不及时治疗,眼压持续升高,严重可导致孩子失去视力!一旦确诊,尽早手术治疗。3-12个月小孩手术成功率高。手术可以多次施行,但首次手术成功率最高。

先天性白内障是常见儿童眼病,每1万人里有37-50人患病,是造成儿童失明和弱视的重要原因之一。先天性白内障的病症表现为瞳孔区失去了正常的黑色而表现为白色。病因比较复杂,与遗传、环境因素都有关。

此类患儿应尽早手术,否则会造成永久性智力障碍。手术年龄越小,并发症发生率越高,这与婴儿眼球组织发育不完善有关。但手术时间越晚,越有可能危害视觉发育。术后管理也十分重要,需要佩戴眼镜或接触镜并定时更换,有些孩子还需要进行弱视治疗才能获得理想的视力。
曾经凭着一首《你是我的眼》爆火的歌手萧煌奇,因为先天性白内障而全盲,他形容:“别人睁开眼看到的是全世界;我只看得到整片的白,就算睡着了,眼前还是一片白”。
孩子晚上眼睛像猫一样发光,可能就是这种恶性肿瘤!视网膜母细胞瘤是儿童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发病率为1/30000至1/18000,全世界发病人数为每年9000例。a视网膜母细胞瘤有遗传倾向,与第13号染色体长臂(13q14)的RB1基因突变有关。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治疗目的首先是保存生命,其次才是保存眼球及视力。需要根据临床分期,考虑眼部肿瘤的大小、位置以及全身肿瘤分散情况而制定综合的治疗方案。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早期诊断对生存率至关重要,几乎可达100%!
最后芽谱君提醒各位家长朋友们,虽然有一些眼部疾病能肉眼识别出来,但大部分病症早期是没有异常表现的,甚至有些眼病从小就有,宝宝没有清晰的体验,也就不会有看不清的表现更别谈清晰的表达了。
只有通过定期的眼科检查才能及早发现,而每个年龄段都有保健重点,从宝宝出生就应该开始有针对性地定期安排检查。
参考文献
[1] 《0-6岁儿童常见眼部疾病》家庭医学[J]. 四川图书馆学报, 2021 10:8-9